搜罗小说>都市情感>四合院:就喜欢看热闹>第91章 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听你们的
  门口三个大爷乐呵呵的,一大爷易中海出来道:“恭喜啊,杨军,你这又回轧钢厂了,还是厂长,不错,你从小大爷就看你有出息。”

  二大爷刘海中接着道:“那可不,小军啊,二大爷没有看错你,不错啊,不错。”

  三大爷阎埠贵点头道:“那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小军啊,不错。”

  杨军知道这三个人有事,但你们堵着我的门算怎么回事啊,退后一步,摆了摆手道:“有什么事就直说,多大岁数了,玩那些有什么用。”

  三个人听了杨军的话,脸上也不好了,但有事求人家不得不吱声啊,一大爷道:“那个小军啊,一大爷这马上要退休了,你看看能不能给弄个管理岗在退下来啊。”

  二大爷道:“那个小军啊,你二大爷也差一年了,能不能给二大爷来个官当当啊,最后也潇洒潇洒。”

  三大爷道:“那个小军,阎解成,阎解放都在轧钢厂呢,你要不要提拔他们。”

  杨军听完三个人的话,都笑了,这三个人都想什么好事呢啊,有那好事谁不都想了,看了看他们道:“为什么你们都想得那么好啊,一个要管理岗,一个要职务,一个要提纲,那我这个厂长给你们三个干行不行啊。”

  三个人马上摇头,杨军一看这样就笑了,道:“你看看,我好事都给你们,坏事都让别人做,怎么想的啊,当谁都是白痴呢。”说完就回家了,留下来三个脸通红的三个大爷。

  他们也是听到杨军又当上轧钢厂厂长后兴奋过头了,就说一大爷都要退休了,下个月后退下来了,但他九级钳工退下来一个月也能拿八十多,再有现在政策好了,每个月好有涨幅。

  二大爷那里虽然是要退了,但是他之前当过领导,单位就想着给他还按照领导岗位的政策让他退下来,那一个月也一百多。

  三大爷就不用想了,两个儿子,虽然都在轧钢厂工作,但因为平时和同事的关系处理得不怎么好,有什么优秀职工的都评不上,所以一直就在后边,挣个死工资。

  但架不住他们家人多,挣得也就不少,够他们生活用的,他们现在还搬出去住了,两口子都有工作那生活也没差的。

  来到老祖宗这屋的时候,就感觉几个人的气氛不怎么好,再一看老祖宗的脸色,也不知道因为什么,看着老祖宗道:“奶奶您这是怎么了?”

  老祖宗听了杨军的问话,叹口气道:“哎,这三个小子啊,一天天就能给我大孙找麻烦,行了大孙你不用管他们,以后要是能帮一下就帮,不能帮就拉倒,一天天都做什么美梦呢。”

  原来老祖宗知道他们三个找杨军的事了,正在屋里发脾气的,弄得娄晓娥她们都不知道怎么哄了,还是杨军来好使。

  但是在晚上吃饭的时候,老人也没有吃几口,杨军想着是不是拉着老人去医院检查一下,老祖宗笑道:“不用去了,花那冤枉钱,奶奶就是今天让他们几个给气的,行了不用管我。”

  听了老人的话,让于红多注意一下就和王莉回家了,回到家里看着儿子和于立两个人在屋里听粤语歌呢,一句一句地在学,杨军感觉也挺有意思的,他记得他也是那样学过的。

  第二天,给娄晓娥,秦淮茹,王莉三人送去上学后,杨军和何雨柱就去上班了,到了单位,工人都在家休息,场里就是一下维修的工人在忙。

  溜达了一圈,看没有什么事,就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刚刚要工作,电话响了,接起来一听,杨军就愣住了,是家里于红打的电话,说老祖宗不行了,让他抓紧回来。

  杨军放下电话,给农场的贾正打了电话,让他回家,之后就去接何雨柱了,路上去接了娄晓娥他们三个。

  一群人回来的时候,看到老祖宗门口站了很多人,看到杨军他们都给让出来一条路,几个人进去后,看到于红在流眼泪,一大妈也在一边,杨军三个人赶忙的上前。

  杨军轻声地招呼:“奶奶,大孙杨军,贾正,何雨柱都在这里您看看啊。”说了好几遍,老祖宗才睁开眼睛,好好地看着几个人,最后看向杨军道:“大孙啊,奶奶要走了,不要难过,奶奶没有什么遗憾,这些年,你们这帮孩子像照顾自己亲人一样照顾奶奶,奶奶感谢你们,但是奶奶希望我走后你们能多帮帮于红,于立两个小的,我这个房子也给他俩了。”

  之就是一些嘱咐,杨军,贾正,何雨柱三人就流着眼泪听着,后边娄晓娥,秦淮茹,三人都抱在一起哭。

  一晃一个月过去了,老人走得很安详,身后十几个孩子安排得很好,房子杨军也找街道办了手续,过户到于红和于立名下,慢慢地大家的心情也都好了起来,但是也有改变,就是于立这小子,突然的就不玩闹了,每天都是认真地学习

  三个大爷也老实了,不再满大院地晃悠了,事实上院子里的孩子也少了,再有大家都不听他们的了,也就是有什么大事了,大家还能出来聊聊天,看看,要不得就是见面打招呼的交情。

  娄晓娥,秦淮茹,王莉三人伤心了好长时间,但慢慢地也好了起来,这不天天的在学校里,心情也不错。

  杨军在轧钢厂和几个领导商议的新厂图纸都弄好了,也找了人给设计的,特别是杨军给在香江的娄父打电话了,说需要一些新设备,让他帮忙问问价格。

  而这边上级领导看到杨军的申请,也研究了好长时间,杨军也聪明,直接把轧钢厂挪到了郊外,远离市中心,工人来回上班需要坐班车,班车每天固定时间三趟,不固定时间一趟。

  还有就是杨军提交上来的图纸,上级一看就喜欢上了,特别的好,新颖,而且还实用,没有两周结果就下来了,轧钢厂的新址上级和京都政府这边都同意。

  之后杨军就开始游走各个部门审批,忙乎了一个月,手续都才跑下来了,他这个大厂子亲自跑手续,哪个部门都给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