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暴君调教指南>第22章 她生活的世界(十)
  守孝三年后,临安便出嫁了。她不顾一切地要嫁给自己的情郎,就仿佛在害怕着什么一样。

  有时候朕都怀疑,是不是她知道了些什么。临安是个早慧的孩子,若是听到了一些只言片语,说不定也能猜出一二来。

  但朕从未告诉过临安自己当初和杨家的约定,甚至都没有告诉母后。母后还是和往常一样,带着临安,住在宫里,安安静静,与世无争。

  只不过她从未央宫搬去了凤仪宫,又从凤仪宫搬去了寿康宫,仅此而已。

  即便在父皇还在的时候,她就已经被父皇册立为后,以此来区分朕和其他皇子的地位,但她依旧不问世事,偏安一隅。

  即便朕登基之后,她又成了太后,成了后宫当之无愧的主子,但她依然安安静静地吃斋念佛,无故不踏出自己的宫门一步。

  也正是这个缘故,无论是处理朕的那几个弟弟,还是处理杨家,又或是朕与杨家的交易,朕都从未跟她提及。

  自然,临安也应该不知道这一切才对。

  但曾经有那么一刻,朕觉得临安是知道这件事的,不然她怎么会不顾朕与母后的阻拦,早早嫁人。

  甚至是嫁一个没见过几次面的人。

  朕从未想过通过临安的婚事来换取什么,也并不觉得出身就决定了一切,只是那个朱长益并非良人。

  朱长益是朕登基后第一次科考考中的进士,他出身耕读家庭,家中有几亩薄田糊口,但比起世家贵族而言,却是差了不止一心半点。

  朱长益确实才高八斗,确实相貌堂堂,温文尔雅,看上去是个不错的人选。

  只是他醉酒之后看向那些舞女的眼神,那神情仪态,实在不堪入目。朕在场的时候他尚且如此,若是朕不在现场,指不定会真的做出什么事来。这样的男子,绝对不是合适的丈夫人选。

  更何况临安可是公主,甚至她在名义上还是母后的亲女儿,朕同父同母的亲妹妹。驸马纳妾这种事,可以说是绝无可能。

  而且临安性子烈,又被母后宠溺坏了,做事没有半点分寸。若是她嫁过去,迟早得和这个朱长益生了嫌隙。

  偏偏她还子嗣艰难。

  朕活着的时候尚且还能护着她,等到下一任皇帝的时候,她毕竟只是姑母,闹得几次后,又怎会管她呢?按照太医的说法,临安大概不会有子嗣,那到时候她是谁都靠不了了。

  但临安并不听从母后与朕的规劝,一门心思地想要嫁去朱家,甚至以死相逼。

  朕无奈,也只能随了她的心愿,在她的孝期结束后,便做主将她封为临安公主,嫁于了朱长益。

  临安这个名字,虽是封号,但她好歹是有自己的名字了。在朕的眼里,馨儿永远都是自己那个三岁便亡故的妹妹,不是她。

  起初他们夫妻二人琴瑟和鸣,两情相悦,恩恩爱爱。

  每次朱长益出门都会给临安带上些许孩子玩的小玩意儿,逗她开心。临安到了驸马府,也一改往日的娇气和作为公主的高傲,不仅跟朱长益相敬如宾,对朱家其他人也是极好。

  两人的感情一时在京城中传为佳话。

  那时候,朕和母后说起临安婚前的事,甚至一度觉得我们看走了眼。临安自幼便吃了不少苦,如今能觅得佳婿,安稳一生,也算是对她往日的弥补。

  只是过了许久我们才发现,当初对朱长益的看法并没有错。他们确实恩爱过很长一段时间,但没过几年,这恩爱便一去不返。

  他们俩的矛盾最开始出现在孩子上。大概是当年那药物的影响,临安嫁去朱府多年都没有子嗣。最开始朱长益还知道宽慰临安,久而久之,无子还不同意丈夫纳妾,便似乎成了临安的罪过。

  起初两人只是吵吵闹闹,偶尔闹到朕的跟前,也只需要劝说几句便好了。再到后来,两人有了不可调节的矛盾,便再也好不了了。

  朱长益有三个兄弟,五六个侄子,依照临安的意思,她便希望能够过继一个孩子过来承祧,她也许诺即便有了亲生孩子,也会对他视如己出。

  但朱长益不愿,他借口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是进士出身,便希望可以纳妾,把孩子交给临安扶养便是,若是以后有了嫡子,自然一切都是临安那个孩子的。

  就这样,两人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临安骂朱长益好色,没有君子该有的德行,朱长益骂临安善妒,自己生不出来孩子还不许他纳妾。

  一开始的佳话,到了现在几乎就成了一个笑话。朕也曾敲打过朱长益,但毕竟只要他们还是夫妻,夫妇一体,朕就没法处理这个妹夫。看書溂

  而临安大概是觉得丢脸,毕竟当初是她拼了命地要嫁给朱长益,如今闹得这般难堪,自然心里难受,所以也不愿和离再嫁,只是隔三差五进宫诉苦。

  久而久之,朕也无暇顾及这个妹妹。在那几年里,清荷也一直没有子嗣,从先皇后走后,她便一直郁郁寡欢,整日坐在御花园里,看着池子里的游鱼,思念着凌珺。

  朕明白她的心思,朕又何尝不想陪着她一块思念那个早早离世的女儿,但朝堂之上弊病繁多,朕既没有过多的心思去关心妹妹妹夫的家事,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悼念自己亡故的孩子,只是偶尔站在那里,看着沉默不语的清荷,叹息一声,再次回到养心殿里批阅奏折。

  朕知道清荷也需要朕的陪伴,这种丧女之痛,只有朕和她才有相似的感受。只是朕也知道,这天下也需要朕。

  清荷也知道,所以她从不哭闹,从不诉苦,只是一复一日地坐在那里,看着池中的锦鲤,怔怔地呆在那里,一坐便是一下午。

  而清荷和赵婧婷的矛盾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赵婧婷出身高贵,又是最初的侧福晋之一,后面又诞下了凌珊这个女儿,是妃嫔中最该晋为贵妃的。

  但也因为她这样的身份,再加上之前先皇后的举荐,又或许先皇后在她面前说了不少挑拨的话语,最终让她自持身份,不敬中宫。

  她表面的规矩都做得很好,老老实实地向清荷行礼,每日请安也都按时前往,但却在背地里用尽一切手段争宠。

  甚至,她都没有皇子,却已经开始笼络朝臣。一直到元夫人来宫中告诉朕此事,朕才算看清她的真面目。

  那朕自然不会让她生下皇子。

  在后面悠长的岁月里,朕不仅不喜欢赵妃,甚至连带着不喜欢凌珊,一年中去探望她们母女的次数屈指可数。

  更是找了个机会,册立了孙氏为贵妃,协管六宫,彻底压住了赵婧婷一头。

  她宁妃的称号,也是朕对她的敲打,只是朕没想到,这却会成为凌珊和云策姐弟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最终还因此断送了清荷的性命。

  云策比他的哥哥姐姐都幸运,清荷再一次怀孕的时候,朕已经完全掌控了大俞的朝政和军事,不再需要委曲求全。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便注定会是大俞未来的皇帝。

  朕也会竭尽所能,留给他一个盛世江山。

  而在云策出生后不久,临安也有了身孕,这对成婚多年的她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那段时间里,她和朱长益重修就好,恩恩爱爱。

  只可惜,他们好的时间也只有那一年半载了。十个月后,临安生下了一个闺女,取名绾绾。

  朱长益并不喜欢这个女儿,在他眼里,只有儿子才可以继承他的一切。

  但临安却是格外喜欢这个孩子,毕竟从小太医便告诉她,她可能一辈子都做不成母亲,而今能有一个孩子也已经是天大的福气了,临安自然是知足的。

  但她的喜悦依旧没能成功感染朱长益,他依旧不喜欢这个女儿,时刻等着临安再生一个儿子。

  所以一开始,他对临安和绾绾也都尽了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直到绾绾三岁那年,临安依旧没有再次怀孕,他终于还是没能压制住自己心底的怨气。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若是有儿子,他自然疼惜这个女儿。但既然没儿子,那这个女儿也没用。

  朱长益的话一说出来,临安自然是火冒三丈,她舍命生下来的女儿,居然会被丈夫这样轻视。

  那一晚他们俩闹得极不愉快,临安甚至直接一巴掌扇在了朱长益的脸上。

  朱长益又气又恼,但苦于临安的身份又不敢动手,想要上奏给朕又怕家丑外扬被旁人笑话,最后只能在某次家宴的时候,偷偷说起此事,以求母后和朕管管临安。

  朕无言。

  他现在的身份,地位,权势都是临安带给他的,他自己不知足,却还想要朕来替他管教妻子。

  但只要临安不愿意和离,朕就对此毫无办法,只能看着她受罪。

  在这期间,最难过的还要属清荷,她原本就觉得是自己害了临安。

  那药原本是给她的,只是被临安拿去吃了,替她挡了灾。而今再见到临安这样受欺负,她更是气不过。

  只是每次她去劝说临安和离,临安都颇为不满,从最开始的好言相告,到后面就只剩下一句话:

  “若不是你,我能有这个下场?”

  那次之后,清荷再没找过临安。朕不知道清荷都在想些什么,她也从不开口,只是那神情仪态,让朕看着都替她难受。

  在舒望晴最先出现的时候,朕并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清荷的宠爱,甚至就连她让云策转交给清荷的一个小礼物,都足以让清荷高兴许久。

  那神色,那举动,都像极了她当初还未出嫁时的模样。当云策把礼物给她的时候,她激动到不能自已,甚至都忘却了朕还站在她的身后。

  朕就那样看着她,看着她痛哭流涕,看着她欢笑,看着她仿佛想要说些什么,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说来也算是可笑,朕在那一刻居然对这个未曾谋面的丞相府大小姐产生了一丝嫉妒的心情。这几十年来朕费尽心力都做不到的事,她仅凭一个小玩意儿就做到了。甚至清荷都还没见上她一面,只看到了这么个小东西,便已经生出了相见恨晚的感情。

  但对于朕而言,清荷能高兴就好了。朕一早便知道清荷有属于她的秘密,只是她不说,朕便不问,一切都由着她来就好。

  “清荷,你这么喜欢舒小姐?”

  过了许久,朕才缓缓起身,从身后搂住了清荷。

  云策站在一旁,眨巴着眼睛看着我们。

  清荷点了点头,她眉头微蹙,双眼含泪,眼神中却满是激动与高兴。

  “母后,您都还没见过她了。”

  云策嘟了嘟嘴,有些疑惑地问道,他低着头,眼睛转了转,看样子似乎还有别的心思。

  “怎么?你不喜欢她?”

  朕反问道。

  云策看了看朕,又低下头,似乎若有所思。

  “儿臣不是很喜欢她,儿臣总觉得她好像有什么瞒着儿臣。”

  “而且这些事母后之前说儿臣小,不告诉儿臣,那那个舒望晴比儿臣还小了,为什么她知道?”

  朕看着他那一脸愁容的样子,心里颇有些无奈。

  朕活这么多年了,清荷一样没把这件事告诉朕。

  “不过若是母后喜欢,那儿臣便喜欢,”云策挠了挠头,一把抱住清荷,抬起头来呵呵地笑着,“若是能让母后开心,就算让儿臣娶了她都好。”

  清荷的神色有些异样,但很快她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她没有理会云策的胡言乱语,只是转过头来看向朕。

  “宁奕,等她年满七岁,让她进宫来学习好不好?”

  “你就当让她进来陪陪臣妾,陪陪云策。”

  清荷看着朕,满眼的渴求。

  朕一愣,这是这么多年来,她第一次请求朕。

  “儿臣才不要她陪了。”

  云策低下头,有些不满地嘀咕道。

  他一抬头,便瞧见了朕正在瞪着他,立马便被吓了一跳,然后有些不情不愿地说了一句:br>
  “若是母后喜欢,那儿臣也喜欢。”

  “好。”

  朕抬起头来看向清荷,只见她微微笑着,仿佛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