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暴君调教指南>第14章 她生活的世界(二)
  那一日之后,朕便大病了一场。

  不仅是朕,就连母后也卧床不起,整日整日地昏迷不醒,嘴里一个劲地念叨着馨儿。

  也正是因为朕与母后的昏迷不醒,父皇破例让外祖母进了宫照顾我们母子。

  也是后面外祖母跟朕说起,朕才知道这件事闹得有多大。

  母后当时的位份是贵妃,仅次于皇后,馨儿又乖巧懂事,被京中那些世家大族的贵妇人称赞。

  原本还活蹦乱跳的小公主,就这样一下子没了,京中自然会有不少流言蜚语,而这些流言蜚语,自然最是刺激父皇。

  毕竟他除夕夜才跟人说起皇后贤淑,如今便出了这档子事,也算是在群臣面前丢了脸面。

  再加上皇后脾气暴躁,不肯认错,直接和父皇吵了起来,两人自然而然便生了罅隙。

  愤怒过后,如何掩盖这件事的真相,便成了头等大事。

  “宁奕,你要记住,你什么都不记得了。”

  “除夕夜的事你不记得了,甚至就连馨儿这个妹妹,你也不记得了。”

  “你还小,应该还能蒙混过去。”

  这是朕清醒过来后,外祖母跟朕说的第一句话。

  朕整整昏迷了三日,当时父皇已经开始着手处理此事。

  他打算将这一切归咎于冬日严寒,说妹妹是在除夕夜玩疯了,感染风寒,再加上年纪小,拖了几日之后便不治而亡。

  他自然不会在乎妹妹,毕竟妹妹再乖巧懂事,再可爱,也只是一个女儿,一不能继承大统,二没有受宠的母亲。

  于他而言,有则锦上添花,没有也就是少一个女儿而已。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已经没了太多孩子,不在乎多这么一个。

  他唯一为这个女儿做的,就是以伺候不周为名,杖毙了宫里当日伺候的宫人,以此来彰显自己对这个女儿的疼惜。

  同时也就给了皇后趁虚而入的机会,未央宫上下,来了不少她的人。美其名曰是照顾因为女儿早丧而悲痛欲绝的贵妃,实则是在监视我们母子,已确定我们是否真的像表现出来那样咽下了这口气。

  等朕身体康健之后,妹妹的葬礼已经结束。朕甚至都没来得及见上她最后一面,这阖宫上下,便再没了她存在的痕迹。

  甚至就连她的母亲和兄长,都不再提及她,一夜之间,她便成了这宫里的禁忌。

  是朕无能了。

  在那次事件之后,朕变得格外谨慎。在父皇和皇后面前恭恭敬敬,在弟弟妹妹们面前也都安安静静,生怕一不小心便招惹祸端。

  而临安也是在这个时间里出生的。

  临安的生母出身低贱,只是一个宫女,偶然间得了盛宠,意外有了她。

  而后她成功诞下公主成了低位妃嫔,每日谨小慎微,不敢多言。但即便是这样,她一样引起了皇后的不满。

  她十月的时候生下了临安,这样算起来,怀上临安的时候,大概正是父皇和皇后为了馨儿的事闹别扭的时候。

  在皇后眼里,她不过是一个趁虚而入的贱婢,皇后对父皇的不满与怨怼,自然而然便转移到了她的身上。

  她居住的玉芙宫偏远,恰好临近母后所在的未央宫,每一次回宫,朕都会从她的宫门前路过。

  而她偏偏又因为身份低微,住在最靠外侧的殿内。好几次朕从她的宫门前走过的时候,都能听到她宫里传出来的声音。

  临安的哭闹声,她的求饶声,以及皇后身边那个大宫女斥责的声音,交错在一起,听着便让人不寒而栗。

  她也曾好几次向旁人求饶,可谁又会去管她呢?在这个宫里,人人自危,生怕不小心得罪了皇后娘娘,招来祸端。

  而父皇更是在冷落皇后不到一个月后,又跟她重归旧好,在他眼里,只要他的阿柔不和他闹,一切便是最好。

  即便生下了公主,她依旧是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低位妃嫔而已,甚至就连她的孩子,也是一样的可有可无。

  那是朕第一次庆幸自己生作男儿身。

  朕最后一次见她,是在回宫的路上,朕只是远远地看着她跪在玉芙宫门口的石板上,而临安就被放在一旁,一个劲地哭闹。看書溂

  她见到朕,像是见到了救命稻草一般。

  “六皇子,救救臣妾。”

  她跌跌撞撞地想要朝朕这边来,头发散乱,双眼通红,双颊更是一片绯红,嘴角还残留着一丝血痕。

  她睁大眼睛看着朕,眉头微蹙,那神情,分明就是在向朕求救。

  可朕怎么救的了她?朕连自己的妹妹都保不住。

  朕没有理会,想要转身离开,但一个刺耳的声音却从身后传来。

  “站住。”

  是皇后。

  朕吓得一阵哆嗦,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停下脚步,缓缓转过身。

  “儿臣见过皇后娘娘。”

  朕毫不犹豫地跪下,在地上磕了一个响头,以求礼数周正,不被她挑出不是来。

  “宁奕,你过来。”

  皇后一改往日对朕的憎恶,笑嘻嘻地说道。

  “是,母后。”

  朕起身,微曲着身子,走到了皇后跟前,大气都不敢出,小心谨慎得宛如一个小太监。

  “你可知道她是谁?”

  “儿臣不知。”

  “不知道也好,”皇后冷笑一声,用手掐着朕的脖子,一双凤眼直勾勾地盯着朕,“她也是你父皇的妃嫔,而今冲撞了本宫,你说,还怎么处置?”

  “宫里的事务,自然是由母后说了算。”

  朕极为平静地答道。

  “好,那你说说该怎么处置呢?”

  “儿臣不知。”

  朕小心翼翼地说道,思索片刻后又补了一句:

  “宫中的事务都由母后掌管,儿臣岂能多言?”

  皇后很满意,冲着朕点了点头。朕虽然一直没有回头,但不需要多想,便能猜到那位不知姓名的娘娘眼神中的绝望。

  她是临安的生母,可朕甚至都不知道她的姓名。一直到朕继位,让宫人查了一番,才知道她应该姓许。

  也只是应该,并不确切,毕竟她是宫女出身,早已改了名字。只有一个曾经在玉芙宫服侍,受此牵连在掖庭服苦役的嬷嬷提及到她,才说起她似乎娘家姓许。

  而这位许氏,第二日便没了。她是自尽而亡的,那瘦弱的身子就那样挂在玉芙宫中的柏树上,单薄得仿佛一件衣服。

  除了一件亵衣外,她再没有其他饰物,甚至就连那要她命的绳子,也是她用床单替代的。

  这一切,也正符合了她这悲惨的一生。

  而后,父皇大怒,觉得她穿着一身亵衣,于柏树上自尽有失皇家脸面,给自己丢尽了脸。

  也正是这个缘故,皇后借口妃嫔自戕是重罪,将许氏的兄弟流放极北之地,宫中传言,是受尽了折磨而死。

  等到朕登基的时候,这一切都过去了十多年,早已经无处查询。

  许氏走后,临安便又成了父皇头疼的问题。

  那时的临安还没满周岁,甚至没有名字。因为许氏卑微的身份,父皇甚至从始至终都没有去看过这个新生的女儿一眼。

  一直到如今许氏亡故,只留下这一个不满周岁的女儿。

  她没有名字,甚至就连乳名都没有。许氏大抵是给她取过小名的,只可惜身边伺候她的人,受了她自尽这件事的连累,在当日便通通被杖毙。剩下的一些干杂活的宫人也被送去了掖庭服苦役,但他们毕竟是在外面伺候的,很多事也不清楚。

  最后知道她小名的人都不在了,唯一爱她的人,被草席一裹,烧成灰烬。

  宫里子嗣众多,被皇后残害的更是不少。久而久之,阖宫上下便都明白了一点:

  孩子是不可以傍身的,不仅不一定能成为她们的依托,甚至会成为皇后的眼中钉,为她们带来祸端。

  更何况临安只是一个女儿,根本没有争夺储位的权利。

  这样的她,变成了一个烫手山芋,父皇妃嫔众多,却没有一个能容得下她。

  甚至就连皇后也不喜欢临安,或许是因为见到她就会让皇后想起惨死的许氏,她对这个名义上的女儿厌恶到了极点。

  而这,也成了临安来到母后宫里的缘由。皇后厌烦临安,正如她厌恶朕的母后,母后所在的未央宫离凤仪宫最远,地势最为偏僻,自然成了临安的最好归属。

  “许氏的女儿就交由贵妃扶养吧!”

  朕跪在地上,微微抬起头来看着一如既往耀武扬威的皇后,一声不吭。

  皇后说完,她身边的大宫女便把临安递到了母后怀里。

  “对了,皇上格外喜欢这个女儿,”皇后微微笑了笑,走上前,微微蹲下身去,死死地盯着母后的双眼,“他说这个孩子让他想起了之前死在除夕夜里的那个女儿。”

  朕心里一颤,气得咬牙切齿,但却一动也不敢动。

  “所以特赐名馨儿,以后她便叫宇文馨儿。”

  皇后微笑着说道。

  泪水在朕的眼眶里打转,身子也在微微颤抖,还好皇后的目标是母后,因此她并未注意到朕颤抖的身躯。

  母后倒没有说什么,这些日子里她宛如一具木偶,就连皇后提到这件事,她也只是微微抬起头,看着皇后。

  然后便是一句:

  “臣妾谢过皇后娘娘。”

  语气冷漠,没有半点感情。

  皇后见母后这个样子,似乎有些不悦,便又故意加了一句:

  “贵妃,你可得好好照顾这个女儿,可别又一不小心,把孩子养死了。”

  朕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死死地咬住嘴唇,强迫自己冷静。

  母后依旧是没有任何感情,只是平平淡淡地回了一句:

  “臣妾谨遵皇后娘娘懿旨。”

  有气无力,仿佛她命不久矣。

  “好,好。”

  看着母后的模样,皇后以为她完全疯了,心情大好。

  平日里母后也确实时不时就变得神神叨叨的,双眼无神,一声不吭地坐椅子上许久。

  而这一切自然都有人禀告给皇后,所以而今见到母后这样,她也没有过多的怀疑。

  然后,皇后的目标便转到了朕的身上。就在她的目光转过来的那一秒,朕的一切愤怒,全都变成了惶恐与不安。

  她是不是看出了朕的心思?

  “宁奕,你馨儿妹妹的母妃死了,”她伸手抬起朕的下巴,那一刻,是朕这一生中最为惶恐的时刻,“你可记得一定要好好照顾她。”

  好在,她什么都没有注意到,她只是缓缓开口,语气非常温柔,仿佛就是一个母亲在教导孩子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宁奕谨遵母后教诲。”

  朕诚惶诚恐,最终还是压制住了恐惧,表现得极为自然。

  “你可知道她的母妃是怎么死的?”

  皇后接着问道。

  “儿臣不知,”朕再一次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不知道她这么问是何用意,“儿臣如今论语都没背完,自然无心别的事。”

  鬼使神差,朕又补了这么一句。

  “你连论语都没背完?”

  皇后有些惊讶,慢慢放开了朕。

  “是。”

  “呵,还真是个蠢货,都这么大了,连论语都不会背。”

  皇后嗤笑一声,但很快又流露出了悲伤的感情,她低着头,双眼无神,神色怅然。

  “可惜啊!本宫的烁儿不在了,不在了。”皇后摇了摇头,轻声叹息,“本宫那个五岁就会背论语的烁儿不在了。”

  随后皇后便走了,她低着头,摇摇晃晃,失魂落魄,完全没有作为一个皇后该有的仪态和端庄。

  但即便是皇后走后,母后依旧不敢表现出对临安的半点疼惜,她不知道这宫里有多少人是皇后的眼线,也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词一句传到皇后耳朵里又会变成什么样。

  她不知道,朕也不知道。朕只是看着她每日哄着临安,坐在树下抱着她,站在窗前搂着她,都仿佛是在完成一项任务一样,日复一日,不带半点感情。

  而皇后至那之后再没来过未央宫,只是借口贵妃病弱,让母后安安静静地待在未央宫里,无事不得出入。

  这对母后而言自然是好事,她就这样安安静静地照顾着临安,照顾着朕,不再过问未央宫外的事。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