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家常菜从杨洪昌开始>第九十九章:商业之路
  听到这个条件,杨洪昌倒是没有太惊讶。

  毕竟教育局也有自己的指标,能多一个去清华北大的,也就表明他们的成绩越高,拿到的福利之类,受到的关注也会越高,以及随之带来的巨大收益。

  三十年后都是如此,更遑论如今的高考含金量之高。

  杨国立露出有些殷切的眼神。

  “怎么样,你觉得可以吗?”

  “说起来选择上北大或者清华对你来说基本没有任何的坏处,为什么不考虑一下呢?”

  一旁张荣昌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应。

  反正这人也不是他学校出来的,就算是不去北大,对他的影响也不算大。

  “我觉得北京的学校吧,并不很适合我。”

  杨洪昌认真的回答:“上海更适合我。”

  闻言,杨国立眉头紧皱,十分不解,甚至有些着急。

  “上海?上海怎么会更适合你?”

  “虽然国家现在有心大力发展上海,但在教育方面,上海的资源根本和北京没法比。”

  “你考这么好的分数,怎么能不珍惜这个机会去得到更好的深造呢?”

  “我人生未来的方向并非是学术研究。”

  杨洪昌打断他,指着自己现在这个小小的店铺,语气认真而严肃,“我要做的,是要让中国通过商业让经济腾飞,领先世界!”

  “虽然如今我还只有这一间小小的陋室,我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小老板,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世界将会记住我的名字!”

  他这话说得极其狂妄,但是偏偏却让人看不出说大话的迹象,反而有一种异常的信服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便想要去相信他。

  杨国立怔怔地看着他,有那么一刻,真的为之叹服。

  转而他想到杨洪昌提出承包食堂的事儿,忽地一叹,眼中有赞赏和惊叹之色闪现。

  “或许你说得对,你的未来在商业而不是学术。”

  这一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国家开始鼓励各种创业,鼓励各种私人的商业活动,如今正是风口,敢站出来的人却并不多。

  但眼前这个不过二十多的年轻人不仅站出来了,还将眼光放得如此之远,他心里忽然就有了一种欣慰之感。

  “你的想法很不错。”

  他点点头。

  “但你不去北大,对我可没什么好处。”

  “再说,虽说现在国家鼓励自主创业,可你要承包学校的食堂,必须要有资质。”

  “这些,你都有吗?”

  “正在申请。”杨洪昌笑了笑,道:“应该很快就能下来了。”

  “而且这些都是小事,我手里本来就有一个食堂,自己也是厨师,再申请一个资质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重点是,书记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做一个尝试?”

  说完,杨洪昌就这么盯着他,目光淡然而自信。

  杨国立愣了会儿后无奈的摇摇头,“怎么,你是不是很肯定我会答应你?”

  “为什么不呢?”

  “我做的事情对任何人都有好处,如果这个食堂承包的项目能够成功,加上我今年高考状元的身份,咱们云洋县还能获得更大的好处。”

  “到时候无论是招商还是拉标,都会变得很简单。”

  “至于担保,我也会做好,食堂问题是重中之重,从始至终我都会负责的,不会有任何的问题出现。”

  听到这儿,杨国立笑了笑。

  “看来我不答应你都不行了。”

  “不过想要我答应可没这么简单。”

  他思考了下,道:“这样吧,不如你在云洋中学挂个名如何?”

  说完,他看了下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的的张荣昌,道:“云洋中学是我们县城的骄傲,但还是有些不够,如果你能压一下分量过来,那么在整个市,我们中学的重要性都会上升些。”

  “另外,什么时候你有时间,能不能以一个高考状元的身份到学校去给弟弟妹妹们演讲演讲,让他们也沾沾你这状元气儿。”

  “行。”

  杨洪昌没怎么多想就答应了。

  这件事儿,算是对双方都有好处。

  而那张荣昌听到这儿终于反应过来,顿时一喜,连忙说道:“那挂名这事儿我来解决。”

  本来他还有些不满意杨洪昌承包食堂这事儿,但是要是让杨洪昌挂名他们学校,他这个校长所受到的好处可比食堂那点好处要多得多。

  “还有食堂的事儿,到时候我让学校的主任专门跟你谈谈吧,关于学校的餐点的标准,到时候你们细定。”

  “现在离开学还有一个月,你有足够的时间先准备好。”

  “呵呵,好。”

  ……

  三个人在其乐融融的范围中结束了这一场普通又不普通的饭局,只是临到结尾,杨国立还是觉得有些可惜。

  “你真的不考虑北大吗?”

  “北大的商业管理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

  “可是北京的范围并不适合我的商业起步。”

  杨洪昌直接拒绝,“对于我来说,进修的专业的好处远远小于我将要去的学校的周边的大环境和其他的便利。”

  “好吧。”

  见状,杨国立也不再劝他。

  两个人离开后,三子拿着申请书回来了。

  之后几天,杨洪昌便把营业证,许可证什么的一一办下来,然后又和学校主任将学生的情况大致了解了下。

  做完这一切后,他便开始着手招聘他的大昌食品有限公司的第一支团队,也是第一个学校的全部食堂工作人员。

  而整个过程,他都带着三子。

  人员招齐后,便开始着手培训,其中包括菜品的培训,以及公司的行为规范。

  一直忙了差不多半个月,到第三家大娘水饺都已经开了,食堂的团队才准备地差不多。

  而接下来的事儿,他就没打算自己动手了,而是全权交给了三子。

  这小子跟着他这么久,多少也学了点,虽然创业对他来说是个难事儿,但是至少守家还是不错。

  没两天,他就打算回家了,回家再呆一段时间,就该去上海了。

  临走前,杨洪昌找到三子,把两家报社地地址和一张广告语交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