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称帝尊>第19章 我想当虞王
  太阳下山,天黑了下来。

  徐永安依然还跪在徐永怀府上的院落里,在他的身前,摆着的是一动不动的徐永宁。

  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做出这么丧心病狂的事,但他还是做了。

  “母后,对不起!”

  “妹妹,对不起!”

  他的脸上夹杂着泪水,他的心更痛,今天这件事不会就这么完了,他也不能就这么完了。

  自我的救赎之下,他将一切都归结于徐永怀。

  默默向自己的下面看了一眼,徐永安的心却有些平静,好像已经接受了既定的事实,但那个东西没了,又是哪个男人能够轻易接受的?看書喇

  没有哪个男人能够这么容易放下!看書溂

  没有人知道徐永安是何时离去的,徐永怀只知道,在第二天起来后徐永安和徐永宁都消失在了他家,地上只留下一些残留的血迹。

  徐永志也回去了,回到了他自己的府上,他的状态自然也是好不了多少。

  那一晚,青竹端来了饭菜,徐永怀看了一眼,却是根本没有食欲,他挥挥手,向青竹吩咐道:“端下去吧。”

  “殿下,我知道你……多多少少吃两口吧。”青竹劝说道。

  徐永志摇了摇头,突然之间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所有的负面情绪霎时间一扫而光。

  他突然起身,看向青竹,眼神坚定道:“青竹,我要当虞国的王。”

  青竹一愣,嘴巴微张,脸上带着惊讶,用诧异地眼神看着徐永志。

  是什么让这个爱贪玩的孩子突然之间长大了?

  青竹没有问为什么?只是很认真地看着徐永志道:“殿下,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当虞国的王吗?”

  “我不知道!但大哥不行,二哥不行,四哥我不知道,三哥……还是算了吧!”徐永志一下子将虞王年长的几个儿子都排除在外,只留下一个最小的自己。

  虞王的位置总要有人继承,但经历了今天的事,徐永志打心底里对所有人都失去了信任,更多的,是戒备。

  “做虞王是要成为储君的,殿下你能行吗?”

  打心底里,徐永志在青竹眼里就是一个贪玩的孩子,他能当虞王吗?

  虽然,青竹比徐永志也大不了几岁,但在青竹看来,徐永志当虞王的话多多少少有些玩笑的成分。

  可徐永志的眼神告诉她,并不是!

  “储君,我会做的。我要去找老师!”徐永志急匆匆地向门外跑去,临时的起意,让徐永志忘却了所有的不快。

  来到了一个巷子里,徐永志喘着粗气,神情激动地看着巷子直对着的那一扇大门,一路跑过来,不良的情绪得到发泄,随风飘散。

  他现在想的只有一件事,成为储君,成为虞王!

  “老头!老头!快开门!”徐永志疯狂地拍打着门板,一刻也不敢让自己闲下来。

  不一会儿,一个中年人打开了大门。

  在看到是徐永志后,中年人疑惑地看了看天色,询问道:“五皇子?这么晚了五皇子怎么来了?”

  “老师在吗?我来向老师请教一些问题。”徐永志对中年男子说道。

  “在,我这就带你过去。”

  在中年男子的带领下,徐永志走进了一间屋子,一位白发老者半披着上衣,正在油灯前手捧着竹简,认认真真刻写着一些东西。

  听到有人进来,白发老者抬头一看,连忙放下了正在忙活的事,从炕头爬了起来。

  “五皇子来访,老朽有失远迎,罪过罪过,还望五皇子莫要怪罪,莫要怪罪!”老者边穿草鞋边向徐永志致歉。

  两人坐下来后,徐永志也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老者道:“老头,我想当虞王了。”

  白发老者名为邵庸,原来在虞国担任的是司祭的职务,但是因为年事已高,如今已经奔波不动,也就将职务传承给了自己的儿子,自己則待在家里做一些学问。

  因为徐永志喜欢下棋的缘故,老者又是虞国有名的棋道高手,所以徐永志找上了邵庸。

  徐永志话音一出,邵庸手下一顿,他抬头和自己的儿子对视一眼,重新看向徐永志,正色道:“你是认真的?”

  “对,我想当虞王!”徐永志再一次说道,神情严肃。

  邵庸定住心神,认认真真地看着徐永志的眼睛,片刻:“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因为我不想让其他人当虞王!”徐永志艰难说道,话语有些凝噎,眼睛一酸。

  他急忙闭上眼睛,迫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忍住不让泪水流下。

  邵庸看到这幅情景就知道其中有故事。

  难得糊涂,他也不再追问,待徐永志睁开眼睛后,他沉声道:“你当虞王,我不反对,并且我全力支持你当虞王,但你要明白,当虞王只是因为你想当虞王,而不是不想让别人不当虞王。

  虞王,身系虞国百姓,肩上所挑的担子非同一般,你要当,我可以教你,但我不希望你在中途因为挫折、困难而退步,放弃你本该拥有的坚持。

  我说的!你可明白?”

  看着邵庸的眼神,徐永志恍惚间有所领悟,他眼神比之前更为坚定:“老师的话,我会谨记,我不会后退的。”

  邵庸满意的点点头,对徐永志他还是很欣赏的,虽然还只是个孩子,但这性格倒是很对他的口味。

  “以三月为期的文武之斗我也听说了,要想成为虞王,先要成为储君。老夫,师从儒门,别家的治国之道我不清楚,我能教你的,也只有儒家的治国之道。儒家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君子之道,提倡治国当以文武并重,文以治国,武以安邦。

  文,我可以教你!

  武,我有四个儿子,二儿子精通直射、仰射、骑射多种射艺;三儿子精通马上作战,且能驾驭各种战车,于战车之上杀敌护主;四儿子精修己身,横炼筋骨,一身本事也足以能够帮到殿下,武道殿下可以向他们求教。”

  “谢老师!”徐永志真挚地说道。

  邵庸点点头,紧接着又道:“子曰:行之以德,万民拜服,行之以仁,天下归心。儒家虽讲究文武并重,却着重强调仁政、礼制,行教化之功,使天下而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