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南唐大官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夜宴(二)
  郎粲上前两步,对着韩熙载执起叉手礼:“老师,我把秦易带来了。”

  郎粲一出声,所有人都向秦易注目过去,只不过,他们的表情各异。

  胡老捋着胡子目露赞赏之色,韩熙载则瞳孔微缩似在打量,舒雅则堆着满面冷笑。

  “韩公,胡老。”秦易跟着郎粲上前,也做着叉手礼。

  “你,便是秦易?”韩熙载的声音不怒自威,他露出了个恰到好处的微笑,“果然一表人才。”

  胡老也赞道:“秦生是老夫近来见过的最为出众的人杰。”

  左边一人道:“就是不知真才实学当真如胡老所说,本官还真想见识见识他的诗才。”

  秦易偏头看去,那人正饶有兴致地看着自己,目光中并无敌意,反而尽是好奇之色。

  郎粲小声提醒道:“此人是紫薇郎朱铣,他素来热爱诗词,对你的《卜算子·咏梅》赞叹不已。”

  秦易放了心,对他也执了一礼。

  右边一人也跟着道:“听说咱们这位秦兄弟通过那四篇佳作得了胭脂坊花魁的青睐,结果他不解风情,根本没在那位花魁房中留宿,弄得那位花魁至今仍极为遗憾,还说什么‘非君不嫁’呢,哈哈哈……”

  此人面色白净,样貌清秀,虽然看起来已有三四十岁,但声音却很是好听。

  郎粲笑着说道:“哈哈哈,佳明兄,我秦兄素来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那什么花魁的青睐,他可是不屑一顾。若非子正(舒雅的字)兄一定要与秦兄斗诗,他连那四首诗都不会做的。”

  听郎粲对此人的称呼,秦易这才醒悟,原来此人便是李佳音的胞兄——教坊副使李佳明。

  舒雅闻言冷笑起来:“那四篇佳作,到底是不是秦易所作,犹未可知。”

  其实,在《爱莲说》问世后,舒雅就已经离开了胭脂坊。

  对于胭脂坊里后续发生的种种,他是一概不知。所以,没经历现场的他,看到剩下的三首诗后,只觉得难以置信。

  他绝不相信竟有人有如此才华,可以短短时间内作出这等全无花字,却字字咏花的佳作。

  至少他自己做不到。

  而这几首诗中的风格迥异,更是让他肯定了这一点,他绝不相信秦易的才华竟然可以远远超过了他。

  “哦?子正兄这话是什么意思?胡老当时就在现场,那几首诗到底是不是秦兄所作,胡老可以作证!”郎粲反驳起来。

  胡老也道:“当时老夫确实在场见证了这一幕,秦生文不加点,短短时间内便挥墨成诗,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舒雅还是不服:“那这几首诗的风格迥然不同,又当作何解释?秦易一个人难道可以有数种不同的风格吗?”

  “这……”胡老有些犹豫,他将秦易这几首诗仔细研究过了,对于秦易这多变的风格也无法解释,只道秦易如今还太年轻,文风尚未固定。

  可如果他的文风飘忽多变,他的笔法又为何如此老练?这一点,着实是令人费解。

  朱铣忽然朗声大笑道:“诸位何必争吵?如今秦生就在此处,诸位若是对他的才学有所怀疑,不如出道诗题考校一番,若他应对得当,不就证明了他的真才实学?”

  “韩公,胡老,你们二位以为如何?”朱铣看向主位上的二人。

  胡老呵呵笑道:“多此一举,多此一举……”

  韩熙载伸出手掌,探出修长的手指:“唉,胡老此言差矣,真金何惧火炼?若秦生真如子正所言,是盗用了他人诗作,那我们岂不是揭发了他的欺世盗名?实为功劳一桩。

  相反,若秦生有着真才实学,又何须惧怕考校?说不定我们还能再收获一篇可供探讨的佳作,何乐而不为呢?”

  胡老哼道:“韩公之言有失偏颇,佳作本难求,妙手偶得之,哪有人一作诗便能作出佳作的?

  便是诗仙李太白,也未必字字珠玑,佳作,是需要灵感和时机的。你们如此强求,只会让秦生发挥失常。”

  韩熙载笑道:“秦生可是段段时间能作出四篇佳作的奇才,岂能轻视?再者,谁说强求之下就作不得好诗,曹子建七步成诗,不也是在强求之下?”

  韩熙载说罢,不待胡老反驳,直接问向秦易:“秦生,不知你可愿接受考校?”

  秦易暗叹了一口气,这种情况,他骑虎难下,话都让韩熙载说完了,他便是不想接受也不成了。

  秦易执起叉手礼,不卑不亢道:“愿受韩公考校。”

  “好!”韩熙载大笑,“子正,若是秦生当真作得好诗,你可要好生向他致歉,不可失了礼数。”

  舒雅恭敬道:“是,老师。”

  “既如此,不知韩公打算如何出题考校秦生?”胡老问向韩熙载。

  韩熙载想了想,看向郎粲:“明光,平日里数你鬼点子最多,不如你来出题?”

  舒雅却道:“老师,郎粲他与秦易交好,若他与秦易私相授受,这考校便全无意义了。”

  韩熙载闻言,犹豫起来。

  “你当谁都像你一般,如此龌龊?”郎粲冷笑一声,随后灵光一闪,看向正乐呵呵看热闹的李佳明,“在场诸位,有想看到秦兄出丑的,也有想看到秦兄大放异彩的,唯有佳明兄置身事外,不如,让佳明兄出题?”

  郎粲此言一出,顿时得到所有人的赞同。

  韩熙载笑道:“既如此,就由李副使出题吧!”

  李佳明诧异着站起,他瞄了眼秦易,露出苦笑。

  他就一个吃瓜群众,没想到被瓜砸中了脑袋。

  秦易回以一个淡笑:“还望李副使手下留情。”

  李佳明正要应下,忽然,外面的一阵喧嚣打断了这边的嬉笑怒骂,只见两位身着褐色圆袍的官员联袂走来。

  韩熙载瞥了眼来者,眉头瞬间紧锁。

  无他,来者正是画院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

  二人穿过庭院来到众人面前,笑着执礼:“韩公,我二人不请自来,没有打扰诸位吧?”

  韩熙载还了礼,挤出个笑:“哪里话,二位可是稀客,老夫轻易请不来呢!哈哈,二位能来到拙宴,实是为此宴添彩,怎敢不欢迎?”

  几人客套了几下,韩熙载请他们入座。

  周文矩笑着拒绝了:“不必麻烦,诸位随意玩乐,不用在意我们。”

  韩熙载面色更加凝重,但还是强颜欢笑地寒暄了几句。

  直到二人退去,韩熙载才不再掩饰面色,露出一副忧心忡忡的表情。

  紫薇郎朱铣也面露愁容,他压着声音道:“韩公,这两位和我们八竿子打不着,他们突然来此,恐怕是另有深意,就是不知道是受谁的指使。”

  韩熙载叹了口气:“还能有谁,那位到底是怀疑上了我。”

  朱铣一愣,随后面色惊慌:“什么?韩公的意思是……那位?!”

  韩熙载摇了摇头:“如今时局纷杂,朝政紧张,那位安插些眼线,倒是情有可原。算了,不要再讲了,小心隔墙有耳。”

  朱铣连忙扫去满面忧色,他偷瞄了顾闳中和周文矩一眼,那二人果然把目光放在他身上,正巧和他对上了眼。

  朱铣的表情立即一肃,与那两人遥遥执了个礼。

  那二人干笑两声,也回敬了个礼。

  总而言之,因为顾闳中和周文矩的出现,原本还言笑晏晏的诸人,一下子不苟言笑了起来,空气都凝固了几分。

  李佳明作为教坊副使,最是擅长察言观色,他见众人都一副愁云惨淡的样子,连忙打了个哈哈:“韩公,小妹近日钻研琵琶已有一定成果,不如请她来弹奏一曲,诸位鉴赏一二?”

  韩熙载知他是在解围,遂莞尔笑道:“既如此,再好不过了。劳烦李副使去请令妹前来,让我们也见识见识。”

  “韩公可是乐曲大家,小妹那点儿技艺哪里进得了韩公的眼?见识二字实是谈不上,哈哈哈……”李佳明说罢,走出庭院,不一会儿就带着李佳音归来。

  李佳音只是怀抱着琵琶、迈着莲步款款入场,凝固的空气似乎就流动了起来,秦易和郎粲的眼睛齐齐一亮。

  似乎是因为明日便是端午节,所以李佳音的衣装和周嘉敏多有相似。她的皓腕上也系了一条五彩线,显得肤白若雪;头上配着一只翠玉钗,固定起满头秀发。

  她穿着一身粉色长裙,套着翠色的长褙子,看起来既活泼又妩媚。

  她本是悠悠走来,可轻轻扫了停中众人之后,眼眸却忽得一亮,随后又快速收敛掉扬起的嘴角。

  李佳音很是意外,秦易怎么也在这里?

  这让她羞涩不已,同时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郎粲很是积极地走过去想要帮着扶她一下,却被李佳音小幅度躲闪过。

  郎粲讪讪地收了手,然后笑道:“佳音,你今日真漂亮。”

  李佳音欠了欠身,小声道:“多谢。”

  李佳音继续向前,与秦易对视一眼后越了过去,在韩熙载面前停下,欠身一礼道:“韩公。”

  韩熙载微微颔首以作应和,他淡淡道:“不知李姑娘有什么拿手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