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认错爹,怂恿他造反>第141章 小妹,要不你还是把我杀了吧
  最后,朱允炆当场判了两名刺客斩立决。

  锦衣卫指挥使御下不严,惊扰皇叔,罚俸三月。

  朱棣来的目的也达到了。

  当天就向朱允炆请辞,准备离开京城。

  谨身殿内,朱允炆感受到今日事情的不寻常,宣三位大儒前来议事,顺带着把锦衣卫指挥使也叫了过来。

  “今天这事儿总觉得燕王是有备而来,此事是他一手策划,还是你们也有参与?”

  朱允炆问道。

  黄子澄一整个朝会上都没怎么说话,这会儿见朱允炆问起,也看向了齐泰,“齐大人,此事你可知晓?”

  如今在场的几人都是朱允炆的心腹,齐泰本来也没什么好隐瞒,有人怀疑自己承认也就是了。

  此事也是为了削藩着想,想来朱允炆顶多也就是叱骂几句。看書溂

  他正要开口,就听见一旁的指挥使抢先道:“此事臣也觉得有些蹊跷,极有可能就是燕王派人自导自演了这出戏,想来齐大人应该是不清楚的才是。”

  朱允炆深以为然,颔首道:“燕王此次入京,总觉得他有所图谋,如今他请辞离京,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黄子澄笑道:“不管燕王此行有何目的,我们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

  “他入京以来的举动,我们都给他宣扬出去,说他意图谋反。”

  “到时候我们对燕王发难,也算是名正言顺了。”

  “他既然要走,那就让他走便是,如今刚出了燕王遇刺一事,贸然对其动手反而不美。”

  齐泰本想拒绝,但是自己捅了这么大的篓子,全靠锦衣卫指挥使头脑灵便,很快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才平息此事,如今想开口却是觉得为难,看向一旁的指挥使,想让他提提主意。

  指挥使感受到他的目光,微微点点头,但是没有提意见。

  他的身份显然是不适合提什么意见的,自己想要的东西,听着几位大人的语气,那应该是会达成的。

  这就足够了。

  朱允炆也是这么认为的,当即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让他离京便是。”

  “等时机成熟,再将其一网打尽。”

  “至于后续之事,就有劳诸位先生了,锦衣卫就负责配合几位大人行动。”

  “是!”

  众人纷纷应答,旋即离开谨身殿。

  出了殿门,齐泰故意落后一些,跟指挥使一同出宫。

  “大人今日的举措,可谓是有勇有谋,不愧为锦衣卫掌舵人啊。”

  指挥使淡然一笑,“大人过奖了,不过此事可不能操之过急,慢慢来吧。”

  齐泰当即颔首。

  ……

  次日,朱棣准备离京。

  京城里则是暗流涌动,一些人四处宣扬着当初的那首童谣,并将燕王入京以来在朝堂上如何嚣张跋扈。

  假装被人刺杀等事儿说的有鼻子有眼儿。

  “你们知道吗?燕王此行其实是来试探朝廷的态度的,我有个亲戚在宫中当差,他说燕王在朝堂上丝毫不给皇上面子。”

  “公然走御道上殿,还讽刺皇上听信谗言,最后自导自演了一出遇刺的事儿,意图污蔑皇上……”

  京城里各处都在散布着类似的消息,然后酒楼茶馆儿里,就会有一些人反问。

  “如此大事,你那亲戚在朝中当的什么差?怎么会知道的这么清楚。”

  或者是,“刚才我在隔壁茶馆儿也听到有人跟你说的一模一样,也是有个亲戚在朝中当差,咋的都是你们亲戚啊?”

  百姓最容易被引导,一听有人说燕王的不是,大家都很相信,等一有人质疑,所有人又都怀疑起来。

  然后就在燕王离京之时,另一个版本的消息,比先前更加猛烈地席卷了京城。

  “哎,你们听说了吗?”

  “就前几天那些关于燕王的传闻,全都是假的。”

  “真相是燕王入京将王府多年积攒下来的钱财都捐给了朝廷,说要用于各地灾情,然后燕王是真的遇刺了,而且是锦衣卫派人刺杀燕王,只是皇上压下来了。”

  “真的?”众人都被这新奇的说法勾起了兴趣。

  “那还能有假?就是为了掩盖这事儿,前几天才会有那样的传闻,其实燕王对朝廷那是忠心耿耿,但是皇上好像容不下燕王,你没看这么些藩王都被皇上削了吗?”

  “那湘王还是大家议论的多了才逃过一劫。”

  一时间,京城百姓都知道了这两个消息,而且普遍地,大家都觉得第二个版本更加可靠。

  因为这个消息里面包含着阴谋论。

  燕王出城之时声势浩大,离开京城之时,还曾垂泪不语,直至登上船头,都还一直在眺望着京城。

  随即,京城里也传唱起了另一首童谣。

  “燕南归,燕南归,廿载离乡燕,拳拳楚囊情……”

  廿载就是二十年的意思,楚囊之情指的乃是爱国情怀,这意思自然是不言而喻。

  北地里,大家都在传燕王对大明忠心耿耿,离开京城都还在默然垂泪,不希望他被削藩云云。

  不知名的小院儿里,纪纲听着身前那人的汇报,“老爷,那几人大部分都没有家人,有的已经送出城外了,不知如何处置?”

  “告诉他们朝廷把他们家人斩首了,然后放了他们。”

  ……

  入冬的北平,越来越冷得不像话。

  寻常百姓家里一到冬天,基本都是烧些许柴火度日,只有达官显贵,地主老财家里,才能有些闲钱去购些炭,用来取暖。

  燕王府,小郡主担心朱瑾家底薄,没有炭火过冬,命人驾着马车给送了三十斤上好的香炭。

  张将军府上,张文瑶担心朱瑾没钱买炭,冬日难捱,命人驾着马车给送了五斤香炭。

  朱将军府上,朱慕楠担心朱瑾家里烧不起炭,冻坏了身子,命人驾着马车给送了五斤香炭。

  这香炭可不是一般人家烧得起的。

  乃是用上好的木材烧制成红罗炭,然后捣碎,加入沉香粉、安息香等香料,混合糯米,然后放入模具中。

  最后风干就成了香炭。

  从这种烧制方法的复杂程度来看,这东西就便宜不了。

  以至于张将军家中几个哥哥叫苦不迭。

  “小妹,你要拿了这么多炭去送人,要不你还是把我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