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认错爹,怂恿他造反>第119章 百姓生活困苦?定是这些人都在诓骗朕
  金陵城。

  不知名的小院内,纪纲正浏览着今日的情报。

  他所关注的事情其实不仅是朝廷中的消息,达官贵人的特殊行为。

  按照道衍大师的要求,每日百姓所关注的事情,经常念叨的话,都要收集起来进行分析。

  这才是收集情报。

  纪纲起先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后来发现这些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儿很有可能关乎着重要情报。

  比如连日来他注意到的米市、菜价,每日价格都在上涨。

  而且涨幅还不低,这对达官显贵当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百姓来说这意味着平日里要少吃几两肉,少穿几件新衣。

  短期内还好,要是时间长了,百姓必定怨声载道,影响社会稳定。

  这就是所谓的牵一发的动全身。

  他知道燕王在金陵以及江南地区除了布置暗子之外,还有大动作,不过暂时不知道是什么事。

  只是知道必定跟这些粮价菜价有关,燕王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也许是某一类经济战争?

  纪纲虽然在读四书五经考取功名方面不尽人意,其余书本倒是看了不少。

  他就记得《管子》轻重戊中记载过管子发动过一场经济战。

  当时,鲁梁地区的百姓善于纺织,管子让齐桓公经常穿着鲁绨,一时间为人追捧,齐国遂大肆采购。

  等鲁梁地区百姓都以种桑织绨为生时,齐桓公又不穿了,然后达官显贵纷纷效仿。

  鲁绨滞销,百姓生活困苦,齐国不战而胜。

  纪纲心里痒痒得很,很想知道燕王究竟用的是什么计策,来动摇大明经济。

  对这件事情无比期待起来,对燕王身边的谋士也敬若神明,只觉得堪比古时先贤。看書喇

  ……

  谨身殿。

  朱允炆看着连日来的奏折,眉头皱起。

  “这江南地区先前不就减轻赋税了?怎么仍在上书提起这百姓负担过重怨声载道的事情?”

  “这江南自古就是鱼米之乡,按理来说是要富庶一些,原来都能撑得过来,现在就不行了?”

  “这是欺朕不知?”

  朱允炆一边批阅奏折,一边怒骂连连,如今的他可跟刚刚登基的时候不一样了。

  各种事情看的多了,江南地区为什么比其他地方多征税的原因他也是看出来了,自然也知道当初自己是被诓骗了。

  当然了,作为一国之君是不会有错的,就当是为百姓谋福祉了。

  只是如今再看这些奏折只觉得无比可笑,自己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犯两次错误。

  旁边的小太监站得远远的,根本不接茬,头扭向一旁,假装自己什么都没听见。

  他回想起自己的上一任是正因为在此处插嘴才被乱棍打死的,起因正是这南直隶的官员进言说着江南的百姓赋税过重,远高于其他地区。

  忍不住辩驳了几句嘴,这才被皇上乱棍打死。

  这会儿皇上自言自语,自己绝对不能多说话,只要看着就好。

  免得再来个宦官干政到时候人头不保。

  朱允炆骂的无趣,继续看起其他奏折,翻来翻去又是这赋税过重,百姓怨声载道的问题。

  心情逐渐烦躁起来,“去,把方孝孺方大人宣进宫来。”

  很快,方孝孺来到谨身殿,朱允炆当即将一封奏折递给他,“方大人,这是为何啊?”

  他有些想不明白,自登基以来,自认为体恤天下百姓,已经尝试为全国百姓减免赋税,还逐渐改革土地制度。

  力求恢复上古井田制,按照他的设想这应该是能够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才对,可这是为何?

  方孝孺看着这封奏折,通篇写着百姓如何艰难,米面菜价如何高昂。

  他只是个读圣贤书的书生,自然是不知道这其中包含着什么意思。

  思忖良久,他才道:“难道这是朝廷赋税还是太重?”

  朱允炆愕然,“当初皇爷爷在世的时候,这可没有这回事儿啊?”

  “近来也没有天灾降临,怎会如此?莫不是这些人都在诓骗朕?”

  方孝儒微微颔首,“极有可能,这各地的官员都在变着法的为自己的家乡谋好处,就如当初南直隶的官员想方设法削减赋税一般。”

  “这米市菜市的波动,无非就是自然规律罢了,何必去理会?”

  “皇上只要按照既定的策略来,自然会福泽百姓,开创盛世。”

  朱允炆听方孝孺的观点跟自己如出一辙,点点头笑道,“既然希直先生也这么觉得,那便无需理会,这群尸位素餐的家伙,知道什么?”

  “每日只会变着法地谋取利益,可曾真的为我大明百姓考虑过?”

  说着他将这些为民诉苦的折子统统丢在了一边,随手又抽取了一封新的奏折。

  看着看着不禁陷入了沉思,良久,他看向方孝孺,眼神微微发亮。

  “方大人,你看看这封奏疏,朕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啊。”

  方孝孺接过朱允炆手中的奏折,仔细看了起来,呢喃道:“南北科举合并?”

  朱允炆颔首,“正是,如此一来,自然能够保证科举的公平公正啊。”

  ……

  北平,燕王府。

  这边,朱高炽正在处理燕王府的一应事务。

  一名身着甲胄的护卫悄然走了进来。

  “何事?”

  朱高炽抬头看向护卫。

  “世子,有一封密信。”

  他微微颔首,“放下吧。”

  等护卫退出门外,朱高炽拿起手里的密信看了起来,嘴角泛起冷笑,“朝廷这般举措,当真是要撕破脸皮了?”

  他看完密信,揭开灯笼,将纸张缓缓燃尽。

  “来人,将道衍大师请过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没一会儿,道衍和尚来到这处大殿,看向朱高炽双手合十道:“世子有何事吩咐?”

  朱高炽见道衍和尚进来,当即面露喜色,“大师请坐。”

  “请大师过来是有要事,父王行至半途,但金陵……”

  朱高炽将朝廷散播的童谣和酒楼茶馆中打探到的消息跟道衍和尚一说,大师随即陷入了沉思。

  “看样子,朝廷是想以此来将燕王蓄意谋反根植于百姓心底,到时候王爷有任何打算,那百姓都会觉得朝廷才是占据大义的一方。”

  朱允炆点了点头,这些他也想到了,只是觉得棘手,这才先请道衍大师过来先行商议一番。

  “那依大师之见,此事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