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认错爹,怂恿他造反>第91章 出大事儿了,造反的事儿被人知道了
  长青和几个信得过的佃户各自得了朱瑾的吩咐,悄悄融入了半黑的夜色里。

  俄顷,张文瑶就已经纵马回到家中。

  “爹,爹!”

  一下马,张文瑶就风风火火的跑进院子,四处找着张玉。

  此时,一家人正围坐在桌旁吃饭,几个哥哥见小妹这般莽撞,都赶紧打眼色。

  张玉虽为武将,但治家甚严,对于这种在家里大呼小叫的行为从来都是很严厉的。

  见小妹看都不看一眼,几人心里顿时哀叹起来。

  还是年轻啊,才几天没被骂就忘了是吧?

  果然,张玉一听女儿这么莽撞地跑进来,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

  “出去野了一天,一回来就咋咋呼呼的,有没有点儿规矩了?”

  张文瑶也顾不得这么多了,直接说重点,“我今天去见那朱瑾了,但是出了点儿事儿。”

  张玉一听是朱瑾的事儿,当即放下碗筷。

  几个哥哥心想要遭,赶紧起身挡在身前,“爹,小妹也不是故意的,您就别为难她了。”

  张玉哪儿有心思听几人在这儿瞎咧咧,大手一挥将几人推在一旁,“滚一边儿去。”

  然后大步来到张文瑶面前,几个哥哥都不忍再看,想着妹妹要挨揍。

  却没发现张玉脸色突然柔和起来,轻轻拍了拍张文瑶的肩头,“走,咱出去说。”

  说完就拉着张文瑶上一边儿去了,留下几人愣在当场。

  今天是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

  老爹什么时候脾气这么好了?

  张玉拉着女儿来到一旁,赶忙问道:“今天出什么事儿了?”

  张文瑶将今天自己去找朱瑾的事儿说了一遍,不过把自己想故意让朱瑾难堪的部分省略了。

  不然父亲可能马上就要变脸,而且现在……其实也不用说了吧。

  张玉听完眉头一松,“我当是什么大事儿呢,原来就这啊?”

  “没事儿,这点小事儿还能难倒那小子?”

  “他后来怎么处理的?”

  张文瑶挠了挠头,发现父亲对那少年好像有一种迷之自信,想起朱瑾成竹在胸的表情,还是老实回答。

  “他没跟我细说,但是他说自己有一个万不得已不想用的主意,后来我担心别人把消息传回去会有官府找上门,我就先回来跟爹说一声。”

  “要是他的办法不靠谱,那爹去补救也还来得及啊。”

  张文瑶觉得自己父亲好歹也是军中将官,虽然如今没多少实权在手上了,但是解决这事儿想来是不成问题的。

  张玉微微颔首,觉得女儿说的也有道理,“你先吃饭,我去王爷府上一趟。”

  他觉得这件事儿最好还是跟燕王说一声,跟朱瑾有关的事儿那都是大事儿,从朱棣对朱瑾的重视程度上就能看得出来。

  张玉马不停蹄地赶往燕王府,小郡主徐妙锦的马车要慢一些,还要躲着眼线,也才刚跟自己姐姐和姐夫说完朱瑾的事儿。

  朱棣那是毫不在意,就这事儿那小子说自己有办法,那肯定是有办法收拾那些人的。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俺儿子是能谋天下的人物,区区几个跳梁小丑何足挂齿。”

  朱棣是毫不担心,然后就见张玉跑来了,一说也是一样的事儿,顺带着表示了自己对朱瑾能力的信任,既然那小子说能处理,那只要找人看着点儿就行。

  几人说的正起劲,就听王府护卫来报,“王爷,这里似乎有封书信,上面写着要王爷亲启。”

  朱棣一皱眉,“从哪儿来的信?”

  “裹着一个石头飞进来的,卑职已经派人四处追查,不过门外城卫军巡查甚严,我们行事又诸多不便,不一定能查到。”

  护卫也颇为无奈,曾经燕王府护卫那是高人一等,见了其他地方的兵卒那都是可以用鼻孔看着他们。

  现在人家看见他们的时候通常的问候方式是,“tui”

  心里虽然憋屈,但作为燕王亲信,他们也没有怨言,只是心里难免有些失落。

  “那就不用找了,让弟兄们都回来吧。”

  朱棣摆了摆手,示意他出去,然后打开信件。

  一开始他以为会是什么宵小之徒的恶作剧,可当他打开信件一看,发现上面写着几个奇丑无比的字。

  连自己写的都不如,但等他仔细辨别出上面所写的内容时,顿时大惊失色。

  只觉得额头都沁出了冷汗。

  张玉在一旁看着,也知道出了大事儿了,赶忙追问:“王爷,出什么事儿了?”

  朱棣把信递给张玉,张玉一看也是勃然变色。

  只见上面写着,“燕王所谋之事已被人尽数打探,吾已替王爷将一干人等擒拿,就在城东十里外的小树林,一应证据都在其身上,至于是否还有头目,头目又是何人,如何处理我想王爷应该心中有数。”

  “什么人竟然能知道这等消息?”

  “俺也不知啊,但是此事非同小可,你抓紧带人去看一下是否属实,最重要的是挖出那些人的身份。”看書喇

  张玉抱拳,“末将领命!”

  朱棣吩咐张玉去核实之后,心里还是放心不下,立刻找来道衍大师,将整件事情都跟他说了一遍。

  道衍双手合十,“此事确实蹊跷,竟然有人能够打探到这等秘闻,而我等都毫无所觉,简直匪夷所思。”

  “虽不知道这些人是敌是友,不过从目前来看,至少不是坏事,只要我们循着蛛丝马迹,将他们给挖出来就是。”

  朱棣颔首,“大师所言极是,不过目前应该如何安排?”

  “王爷之前不是得了一个擅长谍报的人吗?就让他去负责就是。”道衍想起纪纲,直言让他去负责。

  朱棣轻轻皱眉,“这人虽然合适,但是身份不好确认,还得找时间让瑾儿看看再说。”

  心里虽然着急,但朱棣还是觉得让朱瑾看过的人更为放心一些。

  对此,道衍也没什么意见。

  两人等了大半个时辰,就见张玉一人独自返回,急忙问,“怎么样?”

  张玉没有说话,喘着粗气从怀里掏出几张揉的皱巴巴的纸。

  朱棣接过来一看,手顿时一颤,上面赫然写着他蓄意谋反,还在王府内打造刀兵,暗中联系旧部。

  “他们都是些什么人?”朱棣眼神中露出杀意,盯着张玉问道。

  张玉一时语塞,但还是回答道:“四人是捕快,隶属于府衙,是知县手底下的人。”

  “还有一人,是个地主家的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