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认错爹,怂恿他造反>第33章 大明宝钞?擦屁股都嫌硬
  道衍就搞不懂了,这你爹给你的钱你拿着就是了,怎么就不对了?难道这是假的?

  燕王不能干这事儿吧?

  有些疑惑道:“少爷,莫非这大明宝钞有问题?是假的?”

  朱瑾摇摇头,“假倒是不假,但是这东西不能拿在手里啊。”

  “这拿在手里怎么了?少爷可是发现了什么问题?我怎么没看出来?”道衍已经快被朱瑾整懵了。

  朱瑾则是皱眉道:“你当然看不出来,不是这几张大明宝钞有问题,而是大明宝钞本身有问题。”

  “你们这出门在外做生意,难道没发现这大明宝钞越来越不值钱了?”

  道衍毕竟不是正经生意人,虽然也知道一些,不过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被朱瑾这一说,当下也是皱起了眉头。

  可实在是想不通其中的关节。

  开口道:“这大明宝钞比起前些年确实是不值钱了许多,但是它有什么问题我倒是真没看出来。”

  朱瑾看着他那是直撇嘴,难怪你和老爹做生意要亏本儿呢,这都没看出来,你们这对经济一点都不敏感啊。

  活该你们亏钱,还死活要出去做生意。

  但是当着长辈的面不能这么驳人家面子不是,这才解释道:“赵先生,是这样的,这朝廷发行大明宝钞,那根本就是乱来嘛,这是在薅天下商贾和百姓的羊毛啊。”

  道衍听了这话心里也是咯噔一下,他自问所学驳杂这当世怕是没人能出其右,但听了朱瑾这话也是没明白其中的关键,这发行大明宝钞怎么就是薅天下百姓羊毛的羊毛了?

  这来之前都只是听朱棣说这少年不凡,可那些话也只是道听途说罢了,虽然有些惊讶,可自己若是多考虑一些,也未必不能得出一样的结论。

  可这一个大明宝钞才拿出来,这少年就这么大反应,这里面是有什么问题?

  想到这道衍不禁问道:“此话怎讲?”

  朱瑾补充道:“大明宝钞发行于洪武八年,乃是当初太祖皇帝觉得铜矿较少,想改革币制所造,最初发行时分六等: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

  “可这朝廷虽然颁布了钞法,以朝廷权力来强制使用宝钞,但这法规却是用来限制民间商贾的,而不是用来限制货币发行的,朝廷滥发宝钞,所以才导致宝钞短短几年过去就贬值七成,这一贯的面值大概也就值个三百文。”

  “为何太祖皇帝手底下的贪官屡杀不止?除了官员俸禄过低以外,其实大明宝钞贬值极快也是一部分原因。”

  “但是太祖皇帝并不知道这其中原由,只是一味的用严苛的律法来限制,可这又怎么可能是区区法律就能规定得了的事情?”

  道衍和尚听完朱瑾这一席话只觉得醍醐灌顶,“原来如此啊!”

  “可这宝钞为何会贬值这么快呢?”

  道衍和尚虽然明白了宝钞不值钱,但还是没弄明白其中的原因,一时有些好奇,好像抓住了什么东西。

  朱瑾瞅了他一眼,“当然是因为朝廷没有储备足够的金银,但是滥发宝钞啊。”

  “这宝钞的发行和使用可不是朝廷那几条法律就能说了算的,只有库存的金银足够,才能按照金银的数量来发行宝钞,这是市场决定的,而不是任何人能控制的,皇上也不行。”

  “否则宝钞发行量越大,这宝钞就越不值钱,只有按照储备金银的数量来发行,而且能让百姓随时兑换,这才可能维持住宝钞的价值。”

  “不然啊,就是白扯。”

  朱瑾大摇其头,看着道衍手里的大明宝钞道:“这个你赶紧给我爹送回去,让他寻着机会兑成金银,以后有人给这个打死也不要收。”

  “这东西啊,再过些时间,擦屁股都嫌硬。”

  “不是我说你们真是做生意的吗?”朱瑾有些狐疑道,“这大明宝钞在这北平可是最不受欢迎的,而且也只有这里可以在明面上用金银交易,所以天下商贾都喜欢来北平做生意,你们竟然连这个都不知道?”

  朱瑾对明朝的历史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在大明宝钞流通的一段时间里,大部分地区,明面上流通的都是大明宝钞。

  但有一个地方例外,正是朱棣所在的北平周边。

  因为这里是与蒙元作战的前线,需要从全国调集粮食等军需物资,朝廷对金银铜钱的控制相对较松,以吸引其他地方的商人贩运货物过来。

  所以朱瑾就很奇怪,自己这老爹和这些个叔叔这么做生意怕是要赔的底儿掉啊。

  道衍听完这话那是倒吸一口凉气,原来这些问题的根源在这儿,以他的敏锐自然很快就明白了这些问题意味着什么。

  自古但逢乱世,这金银都是硬通货,其他奇珍巧玩,名人字画统统都要靠边站。

  如果日后燕王起兵,乱世一起,金银多在北平,这恐怕才是燕王最大的助力啊。

  想到这儿道衍心神激荡,这少年不愧是能三言两语理清朝廷行事脉络的人才。

  对这朝廷币制竟然也有如此见地,直接透过宝钞贬值的现象,就分析出其贬值的本质。

  不世之材,不世之材啊!

  琢磨了一会儿,道衍才道:“早就听老爷说少爷对天下大势信手拈来,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朱瑾看了道衍一眼,这大叔不会是得了老爹他们一样的毛病吧?就老八卦了。

  我这要再跟你说上几句,你一会儿还问上瘾了?

  赶忙道:“什么虚传不虚传的?也就那么一说。”

  道衍笑道:“少爷谦虚了,懂得藏拙是好事,但是该露锋芒的时候也应当仁不让啊,我先前听老爷说少爷对天下大势可了解的不少。”

  朱瑾则是有些无语,老爹这个大嘴巴子,咋啥都往外说呢?

  “广生先生过奖了,我爹能跟你说那些事想必你也不是外人,那些事儿还不好到外面说的。”朱瑾提醒了一句,免得到时候有什么事儿得牵扯到自己。

  比如那燕王要是知道了,不得变着法的来找自己啊。

  道衍淡然笑道:“自然,这点事儿我还是知道的,不过少爷,我还有一个疑问,这宝钞贬值那天下动乱的时候对咱商贾百姓影响有多大?”

  道衍知道这金银到时候肯定是硬通货,但是宝钞只要大明还在就不可能完全弃之不用,不然这些手里攥着钱财的商人和地主第一个不答应。

  果然来了,朱瑾很无奈啊,但是人都头都开了,又不好不说,反正比起造反这都不算啥。

  朱瑾想了想道:“有多大?到时候大家都想要金银,这宝钞可就没什么说服力了,就算朝廷用宝钞能买到东西,但商人自己确实更想把东西卖给有真金白银的人。”

  “商人逐利,天性使然,这是任何法律都改变不了的,你说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