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认错爹,怂恿他造反>第31章 儿子把老爹给卖了,削藩周王的机会到了
  徐增寿一瞪眼,“你个丫头片子你懂啥,这些事儿还不用你来掺和。”

  说着给徐妙锦递了块点心。

  “现在京城都在传皇上要削藩,你跟大哥平时关系虽然不好,但也还过得去,这几天你们都吵两回了,为的不就是这削藩的事?”徐妙锦根本不接受他的糊弄。

  “你跟我说,是不是大哥要帮着皇上对付姐姐和姐夫?”

  徐增寿干笑一声,“你想啥呢?没有的事儿。”

  徐妙锦却是不依不饶,“你还骗我?”

  “好吧,是。”徐增寿见糊弄不过去了,只得点头道,“不过你放心,我会跟大姐说明白的,他不念这兄妹之情,我们不行啊。”

  徐妙锦见徐增寿点头火蹭的就上来了,“我找大哥去!”

  徐增寿赶忙伸手去抓,“别去,他不会听你的。”

  “不行,我不能让让大哥这么干,咱可是一家人啊。”说话间人已经跑没影了。

  徐增寿在原地愣了一会儿,想了想还是追了出去。

  妹妹能这么想,徐辉祖可不见得会这么想啊。

  才走到一半,远远的就听见了徐辉祖的咆哮声:“你给我滚出去,这事儿还轮不到你来管!”

  随后是徐妙锦带着哭腔的声音,“你混蛋,我不要你管。”

  徐增寿平时最疼妹妹,哪儿见得她受这个气?

  听两人吵起来了,赶忙进去把徐妙锦给带出了小院。

  “你看,我就说他不会听你的吧?大哥可是变了,咱都别理他,让他当自己的魏国公去。”徐增寿轻声安慰道。

  “可是姐姐怎么办?”徐妙锦的声音里还带着些哭腔,很是为姐姐打抱不平,“明明就是一家人,皇上怎么能这样?”

  徐增寿冷笑道:“虽看上去是一家人,可皇上却不这么认为啊。”

  “只怕如今姐姐姐夫心急如焚,可又没有任何法子,求助大……那个混蛋,他竟然还出卖姐姐,真是岂有此理!”徐妙锦气的咬牙切齿,银牙都快咬碎了。

  “放心,我尽快修书一封,告诉燕王和姐姐这件事,可我也没法救姐姐一家啊。”徐增寿这时候也觉得事情很棘手。看書溂

  可又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寄希望于朱允炆还能念些亲情了。

  金陵城里是慌乱的慌乱,担忧的担忧。

  但大家可都没闲着,锦衣卫原本权倾天下,自从被朱元璋剥夺了探查天下的权力之后。

  就像没了牙的老虎,整日里都想着如何才能东山再起。

  原本以为朱允炆刚登基也还用不上他们,可没想到这削藩之事一起,朱允炆竟然直接就给他们交代了这么重要的任务。

  这几乎让他们欣喜若狂,锦衣卫上上下下都铆足了劲要把这件事办得漂漂亮亮的。

  这可是锦衣卫重见天日的好机会。

  接了朱允炆的密旨后,锦衣卫一行人就悄然前往开封,四下打探起了消息。

  可周王朱橚愣是没有一点可拿捏的地方,人家就爱研究点儿医术,这可没法定罪。

  经过两三天的探查,锦衣卫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就是朱橚的儿子朱有爋(xun),平日喜欢拈花惹草胡作非为,被周王严加管教后跟周王关系十分恶劣,而且跟世子也是不和。

  说起来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纨绔子弟,锦衣卫对付这样的人可有的是手段,轻轻拿捏了一些他的罪行。

  再告诉他朝廷想对付燕王,欲削了周王断燕王左膀右臂,指使他去指认周王意图谋反,到时候周王之位就落到他的手里。

  傻小子还以为自己上位的机会来了,屁颠屁颠的就把老爹周王给卖了。

  一番操作之下,周王的罪行就已经到手。

  做完这一切,时间也才刚到五天。

  五日后,金陵皇城谨身殿。

  朱允炆和三位大儒得了锦衣卫的消息后一个个是喜出望外。

  一扫前几天消息都被燕王探知的阴霾。

  黄子澄当先道:“恭喜皇上,得了周王的把柄,如此削藩便可顺理成章了。”

  齐泰也是笑道:“削了周王,这燕王就少了一大助力,到时候我们还能看看诸王的反应,可谓是一举多得啊。”

  朱允炆听着这俩人的话也是很高兴,自己的削藩大计终于迈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步,欣喜道:“全赖诸位先生鼎力相助啊,朕这便下诏,押解周王入京问罪。”

  “皇上且慢!”见朱允炆这么着急,黄子澄赶忙上前劝阻道。

  “皇上,这周王也曾节制数万兵马,如果大张旗鼓地前去兴师问罪,那恐怕会造成军队哗变,趁机造反啊?届时诸王如果齐齐响应岂不是天下大乱?”

  朱允炆心里也是“咯噔”一下。

  对啊,这要是周王趁机谋反,那不是惹出了大麻烦?

  急切道:“那依老师看,这事儿该怎么办呢?”

  黄子澄笑道:“皇上倒也不必忧心,只需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即可。”

  这……

  齐泰又无语了,这都拿到人家的罪状了,竟然不敢明令缉拿,还要玩这种偷偷摸摸的把戏,这不是示敌以弱吗?这哪儿像是皇上干的事儿啊?

  齐泰张了张嘴,但是看见朱允炆那副虚心求教的样子,话终究还是没能说得出口。

  人黄子澄是帝师,跟朱允炆的关系那比自己是近了许多,人家师生情深,自己这也不好插嘴啊。

  朱允炆琢磨了一下黄子澄的话才道:“先生所言甚是,那这样,朕令徐辉祖代朕巡边,过开封的时候一举将周王拿下,先生以为如何?”

  想起徐辉祖两次前来通风报信,朱允炆心里也是大为欣慰,想着给徐辉祖一个机会去办这件事。

  可黄子澄本就不喜欢徐辉祖,再加上他觉得徐辉祖这样的人虽然现在想要依附皇上,但是太过于精明其实不好控制,而另一个人选却是更合适。

  当即道:“皇上,臣以为曹国公李景隆却是比魏国公更合适,曹国公早年间就曾在各地练兵,让曹国公去的话,更加不引人注意,魏国公毕竟久居京城,一举一动可能关注者甚多啊。”

  朱允炆想了想,颔首道:“先生思虑果然周全,那就依先生的意思,来人,宣曹国公李景隆入宫。”

  李景隆乃是大明开国元勋李文忠的儿子,李文忠死后袭爵曹国公。

  李文忠本就为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李景隆子承父爵,当然也继承了一些父业,经常赴各地练兵,也曾参与明军的北伐。

  而且他还是朱元璋堂姐的儿子,从小就跟朱允炆经常见面,自然关系匪浅。

  不过说起来李景隆其实跟朱棣关系也不错,朱棣从小在金陵长大,跟李景隆关系也很不一般。

  李景隆听了皇上的召见,立刻整理仪容入宫见架,听说要他带兵秘密擒拿周王,眼神微微有些异样,马上就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