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认错爹,怂恿他造反>第21章 要是我爹没了他应该不能逼我了吧?
  朱棣也是使出杀手锏了,这小子油盐不进,俺把你掳去强行让你为我效力看你怎么办。

  “那怎么可能?”朱瑾毫不在意,“燕王又不是傻,怎么可能让我这么个少年去给他出谋划策,想啥呢?”

  “如果!”朱棣就差暴跳如雷了,“俺是说如果!”

  老爹这脾气,真上头。

  朱瑾很无语,随便聊聊罢了,咋还急了呢?

  随即又皱起了眉头,对啊,万一真来了,那我也得想个办法才行啊。

  不然现在得到这些东西不全都被系统没收了那不倒了血霉了吗?

  沉吟了半晌,朱瑾突然眼前一亮,“如果他真让我去的话,那我是得想个办法,这样,如果我爹没了,那他应该不能强迫我了吧?”

  “哪儿有不让人在家守孝,非要让人前去造反的道理,这不是寒了手下人的心吗?”

  朱棣听了这话那是气的直打哆嗦,在得了朱瑾真正的父亲和大哥已经亡故后,朱棣其实已经将他看作半个儿子了,这时候听到朱瑾这话直接怒道:“你这个逆子!”

  “为了不去助力燕王,你竟然连让俺去死都想到了?”

  朱瑾有些不好意思,“爹,我就是想怎么让燕王觉得你没了,然后好脱身啊,其实没有真想让你去死的意思啊。”

  看着自己老爹吹胡子瞪眼那样,好像不太同意啊,有点儿遗憾,这个主意其实挺好的。

  “那我再想想其他办法好了,要不我搬去金陵皇城脚下,我躲远一点儿应该行了吧?”

  “而且金陵繁华,老爹你想做生意我给你安排,包你荣华富贵咋样?”

  “不过要我说你也不是啥做生意的料,咱搬过去过两年给你谋个官身也不是不行啊。”

  眼见朱瑾眉头沉思,感觉是要想着马上就搬走就不在这儿呆了,朱棣那是都快吐血了。

  这么个大才要是被自己以这种方式逼走了,那自己哭都没地方哭去。

  想到这儿他只能又回来劝慰道:“儿子,俺也就那么一说,你要不愿意那就算了,也用不着搬家啊,俺看咱这儿挺好的。”

  “爹不劝你了还不行吗?”

  朱棣那是心里憋屈,朱高炽和张玉则是在一旁都憋着想笑,燕王在战场上那向来是说一不二的主,在王府内当然也是一言九鼎。

  可在这少年面前那是连续吃瘪,关键是他还没办法去反驳朱瑾。

  捏了捏眉心,只觉得脑瓜子疼。

  “那你不是想要光耀门楣吗?其实我觉得去金陵的话机会会更大些,谋划一个官身给你的话也更加容易。”朱瑾有些疑惑道。

  只是这宅家咸鱼系统我搬家的话不知道有没有影响啊?

  朱棣心很累,见朱瑾又提起这茬,直接摆了摆手。

  “不想了不想了……”

  遇到你这样的俺还想啥呀?这弄死老爹不成改举家搬迁,要是这不让你干你是不是得想着把俺这燕王举报了算了?

  省得俺一天天的逼你。

  “此事日后再说,你也可以再考虑考虑嘛……”

  朱棣连连摇头,生怕朱瑾又瞎琢磨,直接打消了他的念头。

  朱瑾呵呵一笑也不做声。

  考虑是不可能考虑的,除非十年以后还差不多。

  这副不屑的样子让看在眼里的朱棣脸色那是比锅底还黑。

  朱高炽和张玉见状虽然是憋着笑,但是察言观色的本事还是要有的,这时候当然是得给燕王一个台阶下才行,不然回去不知道怎么被收拾呢。

  “二弟对局势的判断敏锐,大哥想问一下,那燕王要是举兵造反会做些啥准备,影响城里的局势吗?对咱那些个生意有没有啥影响?”眼见两人杠上了,朱高炽借此机会问道。

  “这个啊?”朱瑾挠了挠头,回想了一阵。

  “暂时应该没啥影响,他做的准备无非就是筹措军饷,囤积粮食,安插细作之类的,不妨碍咱家做生意,你们要是有门路啊,还可以弄些粮食过来倒卖一二。”

  “不过只能做那么一两个月,久了可就不行了,容易被盯上。”

  “除此之外也没啥了,燕王这都还没下定决心造反呢,没啥可担心的啊。”

  朱瑾回想了自己熟悉的历史,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

  不过他显然不知道原本没下定决心的燕王,此时胸中已经燃起熊熊烈焰了,就等朝廷削藩之策一出,果真像朱瑾所言的话,马上就能下定决心。

  朱高炽点了点头,其实这些都不是啥重要信息,只是随便问问给父王一个台阶罢了。

  见已经揭过去了,也没有再追问。

  不过朱瑾可没想那么多,只要老爹不再提起去做那什么从龙之臣就行,我就跟你们瞎聊聊呗。

  于是感慨道:“可惜啊,燕王没早些做准备,不然可能造反的时候更顺当一些。”

  “毕竟有那位天下第一谋士在,只要燕王下定决心,此等谋算还不手到擒来,其实也用不着我啊!”

  朱高炽原本也就是找点话题聊聊,给大家缓和一下气氛。

  可没想到这还听到了一个重磅消息,天下第一谋士!

  这就由不得他不好奇了。

  当即也是问道:“二弟,你方才所说的天下第一谋士是何人?你怎确定他会相助于燕王?”

  “对啊,那是何人?俺怎么不知道?”朱棣一听这话先前的憋屈也没了,反倒是有些好奇起来。

  在他们看来,如今天下读书人皆由科举制度归拢于朝廷。

  尤其是自朱元璋夺得天下以来,其实读书人能够得享自由的情况已经是不多见了。

  在朱元璋以前,虽然君权严重,士大夫阶层还是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

  喜欢“山林隐逸”的读书人朝廷也不会过于干涉,但是到朱元璋这里,夺取天下的时候,对读书人那是百般讨好。

  可夺取天下之后,对于不愿意为朝廷效力的有才学之辈,朱元璋的处理方式就只有一个字,“杀!”

  所以如今天下有才学之辈大都在朝廷的管辖之内,可朱瑾却说天下第一谋士会为自己效力。

  这怎能不让人好奇。

  朱瑾倒是不甚在意,这要不了多久就是天下皆知的事情,自己给这三个八卦党说说倒也没什么。

  他直言道:“这当今天下第一谋士,自然就是燕王随侍僧人道衍大师了!”

  “大师之才,远胜我百倍千倍,有大师在,又何必用我去指手画脚呢,你们啊,也是瞎操心!”

  他这话一出,朱棣心里咯噔一下,这才想起身在庆寿寺的经学师父道衍。

  对啊,道衍大师不仅精通儒术佛学,对天下之事也有独到的见解,每每与大师坐而论道都能有不小收获。

  只是近期因先皇驾崩一事困扰,又遇到朱瑾这样的少年英才,一时没想到道衍大师,如果没有朱瑾,自己应该早就已经去拜访道衍大师了才对。

  想到这,朱棣呼吸渐渐急促起来,朱瑾的才学他自然是清楚的,但天下第一谋士的帽子,朱瑾却是毫不犹豫的给了道衍大师。

  这只说明了一个问题,朱瑾如此才学出众,也觉得不如道衍,那道衍自然当得起这天下第一谋士的名头。

  “道衍大师竟然是天下第一谋士?”朱棣还是忍不住呢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