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认错爹,怂恿他造反>第4章 爹,这皇家的事儿你不懂
  朱瑾撇嘴道:“害,我就那么跟你说,你就听着就完了呗,咱还能害你不成?”

  “今天没啥心情,就到这儿了哈!”

  “对了你们想吃点啥?能吃辣不?我这可有些好东西。”

  说着就朝着后面的院子走。

  朱棣和朱高炽恨的牙痒痒,咱好歹是堂堂燕王和燕王世子啊!

  平时在哪儿不是那些人看见咱都陪着笑脸,你这小地主咋就那么能折腾呢?

  话说完你能死啊?说话说一半?

  但这话也只能憋在心里。

  扭捏了半天,朱棣道:“儿子,俺这在外面挣点钱也不容易,走哪儿就爱听点这个奇闻八卦,你再说说呗?”

  朱高炽也赶忙道:“对啊,二弟,这话说一半咱都挺好奇的,你咋啥都知道呢,说说呗?”

  嘴上哄着朱瑾,心里那是暗骂不已,这小地主真会吊人胃口,不是个好人呐!

  朱瑾一看两人这样子,也老八卦了?

  想听故事你们找那说书人去啊?我这哪儿有那么多时间跟你们在这吆五喝六的?

  我这忙活完得吃个饭躺着喝点儿小酒了,咸鱼生活不就这样吗?

  转念一想,谁让这两人是自己老爹和大哥呢?就给你们说说得了。

  省得一天天的问。

  朱瑾知道自己不拿出点儿可以让人信服的理由是不行了,自己这老爹有点儿一根筋啊!

  “爹啊,这皇家的事你不懂。”

  朱棣面皮直跳,是是是,我堂堂燕王不懂,你个小地主倒是懂的不少。

  不过他忍着没说话,摆出一副愿闻其详的样子。

  朱瑾见老爹这样子很是无语,耐心解释道:

  “你是不知道啊,当今皇上发出来的先帝遗诏可是已经说的明明白白了!”

  先帝遗诏?

  先帝遗诏上说了吗?

  朱棣眉头一皱,那所谓的先帝遗诏他看过,在他看来,不过是那黄毛小子的矫诏罢了。

  听这意思,里面还有不为人知的秘密?俺咋没看出来呢?

  朱棣仔细回忆着他所看到的先帝遗诏的内容,想着从里面找出一些自己原先没发现的蛛丝马迹。

  朱瑾看着自己老爹那眉头都快拧成麻花了,有些无语。

  你个小老百姓,还在那儿琢磨人先帝遗诏呢,你能琢磨出个啥呀?还是我告诉你吧。

  于是开口道:“爹,你也别瞎琢磨了,还是我告诉你吧?”

  “对了,那先帝遗诏的内容你知道吧?”

  “第一,天下臣民令到,哭临三日,皆释服,嫁娶饮酒皆无禁;”

  “第二,诸王各于本国哭临,不必赴京;”

  “第三,王国所在文武衙门军士,今后一听朝廷节制。”

  “老爹,大哥,你们听出点啥猫腻没?”

  我一个人说这老爹和大哥也不信,我引导你们自己分析一下。

  多有参与感,对吧?

  我这一说你们应该也看出来了吧?

  朱棣和朱高炽结合朱瑾先前信誓旦旦说出来的削藩政策,试探性的接了一句:“削藩?”

  “对咯,你们也看出来了?”朱瑾有些高兴,不枉我循循善诱啊,你们总算是看出点问题来了。

  朱棣和朱高炽二人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非要看的话,他们只看出两点,一是下马威,二是收兵权,这收兵权勉强算是能靠上想要削藩的想法。

  可是他们就不明白朱瑾为什么这么肯定。

  朱棣讪讪道:“嗯,看出来一点,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你这么笃定啊?”

  朱瑾一听,撇嘴道:“你这不是没看出来吗?”

  这话说的朱棣老脸一红,脸色瞬间就拉了下来,不满道:“赶紧说,就你能是吧?再啰嗦我抽你小子。”

  咋还急眼了呢?老爹这不仅八卦,还是个急性子呢。

  不过这话一出,朱瑾也不再卖关子了,他沉吟了片刻,开口道:“这先帝遗诏有问题这个你们可以看出来吧?”

  两人点了点头,他们是不信朱元璋会立下这种遗诏的,没必要啊。

  真想收回自己这些兄弟手里的兵权,先皇只要在世一天,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何必在这种时候去让建文去做这个恶人呢?

  朱瑾见两人都认同这个看法,接着道:“既然这一条是假的,那我们不妨大胆的想一下,其他一条或两条的也有可能是假的。”

  “我举个例子,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大行的时候,你们肯定也还记得吧,那时候先皇有不让诸王赴京奔丧吗?”

  “没有吧?那不准诸王赴京这一条也理应是假的,先皇对诸王向来宠信有加,不可能会下这样的遗诏。”

  朱棣两人点了点头,是这个道理。

  “那最后一条,国丧只有三天,这个不好下定论,可能是担心扰民,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想的话,事情就不是这样了。”

  “我们都知道今上自幼学习儒学,最重礼仪孝道,可先皇却匆匆归葬孝陵,寻常大户人家也没这么赶的啊?”

  “不,也不用大户人家,你看我们家永伯没了都没这么赶时间的啊?”

  “如果这是今上的意思,那目的就耐人寻味了,我能想到的就是,急着尘埃落定。”

  朱棣虽然常年领兵打仗,但身为皇子,帝王心思可没少揣摩,朱瑾的话可是让他心里“咯噔”了一下。

  他听明白了,也完全理解了朱瑾话里的意思,皇上确实明摆着要削藩了。

  他心里有些烦闷,看着朱瑾问道:“那不许诸王入京奔丧,是害怕诸王暗中勾连,图谋不轨?”

  朱瑾此时看朱棣的眼神就像老师听到学生报出正确答案的表情,嗯,孺子可教也。

  “对,不过也不全对。”

  “噢?哪还有啥?”朱棣不禁问道。

  “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展现天子威仪,即使诸王是先帝的儿子,自己的叔叔,但自己说不准你们入京奔丧,你们就不能。”

  “嘿,试问连自己父亲死了都没有资格去奔丧的一群人,还有资格去想其他事情?”

  朱棣喟然长叹道:“确实如此啊!”

  此时他已经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了,没有其他理由了。

  朱瑾见老爹这么懂事,也不怕多说两句。

  “自古以来,帝王最希望的是什么?是四海臣服,是一言九鼎。”

  “那让帝王觉得不安定的因素有些什么?自古就有诸侯或藩王拥兵自重,昔年以汉武帝之雄才大略,为了瓦解其势力,都费劲心思的搞出一个推恩令。”

  “更何况是威势远不如汉武帝的其他皇帝?我大明先前是有太祖皇帝在,藩王都是他的儿子,他不怕,藩王也不敢。”

  “可是到了建文帝这边,情况还能一样吗?他敢相信那些拥兵自重的叔叔?在这件事上,没有余地的。”

  “所以我敢断定,不出一个月,朝廷必定会开始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