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玄幻奇幻>剑出天穹>第二章 巷尾人家
  徐安之透过那矮矮的墙垣看着院内摊在椅子上呼吸平稳胡子拉碴的中年人,中年人听到脚步声抬起眼眸憋了一眼。看到是徐安之之后又合上眼睛。徐安之挑着两捆柴火走到那两块木板拦着的院门前,一只手扶着柴火,一只手轻轻一推,院门带着一声轻微的嘶哑声就从里面打开了。徐安之将柴火斜靠到院墙上,院落里还斜靠着不少干湿程度不一的柴火,都是徐安之空闲之余去天柱山脚下砍伐的。对于这一切徐安之已经是习以为常了。徐青山自从徐安之的娘在徐安之五岁离世之后,就好像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致。

  徐安之的娘亲柳眉生徐安之的时候是在秋末,那个冬天来的比往年早了一个多月,所以徐安之也算是生在冬天。那个冬天走的也比往年迟月许。此后的四五年里冬天总是要来的比往年都要早一个月。他母亲生他的时候徐铁匠也刚好不在家里,因为按照正常胎儿推算,徐安之早了一月被生下来。徐铁匠不在的那段时间得多亏刘启母亲和周围的邻居过来照顾,不过对于这种照顾女人坐月子的活儿,刘启老娘当时也是新娘子坐花轿,头一遭。所以那段时间柳眉身体留下了很严重的创伤。

  在他印象里娘亲是在他三岁左右的时候身体越来越差,后面就卧床不起。原来他家里还有一间铁匠铺子,因为徐铁匠锻造技艺精湛,所以周围的邻里需要一个农具捕猎工具基本也是找他打造,日子过的也挺好。后面柳眉卧床不起,家里不能没人照顾,给柳眉治病也要需要银钱,徐铁匠就在柳眉的反对下将铺子当给他的两个徒弟。

  也正是因为他把铺子卖掉给柳眉治病,所以柳眉大概才能多撑两年吧。后面柳柳眉还是没能撑过徐安之五岁的那个冬天。他还记得柳眉用她那骨瘦嶙峋的手轻抚着他的脸,那略有些尖锐化的下巴抵住他的额头,让他一辈子一定要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长大,让徐铁匠好好照顾徐安之。徐铁匠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当时脸上没有表情,但是眼里的眼泪如涓涓细流的泉水,就没有停过。

  徐安之也只见徐铁匠哭过这么一次。后面柳眉的出殡的时候他都没有再哭过。以后的日子更是没有再哭过。让本来挺爱说笑的壮汉一夜之间好似换了个人。从此沉默寡言,自己偶尔上山打点猎,拿去王瘸子酒铺换酒喝。后来徐安之七八岁之后这个打酒的重任更是交到了他的身上。徐铁匠倒也不辜负他给徐安之取得名字,年纪轻轻就让徐安之当上了家里的顶梁柱。

  徐安之从怀里掏出还剩的两个百福果,走到井边,把果子扔到木桶里,随便洗了一下就捞了起来,拿到徐青山面前的破桌子上。什么也不说,扭头就走到院角,去捡一些比较细的柴火,准备去生火烧饭了。

  随着一缕缕炊烟在这个破旧的小屋子上空飘荡而起,最后一缕阳光终于从小镇的尽头滑落。

  屋内亮起了微弱的灯光,徐青山早已坐上桌子。徐安之端上一碟花生米,一些咸菜,还有刚刚炒的青菜山菇,给徐青山拿了一个有些缺口的空碗,徐青山拿起桌下的酒坛,酒坛都快底朝天了才勉强倒满一碗酒。徐安之给自己盛了一碗饭,坐到徐青山的对面,夹了一筷子菜,然后把碗有缺口的地方转到一边。就这么大口扒拉了起来,没有多少油水的青菜山菇也吃的格外的香。

  看着徐青山碗里的酒见底,徐安之起身给他盛饭。徐青山看着徐安之,也没有说话,父子俩很少有交流,他们就像两个熟悉的陌生人。偶尔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知道对方的想法。所以一年到头能说话掰着手指头都能数的清。

  徐青山接过徐安之递过来的饭,就这样扒了一口进嘴里。然后边一边吃一边看着徐安之,徐安之有些疑惑的说道“饭有味道了吗?有些是早上剩下来的,蒸的时候没什么味道。”说着又从自己的碗里夹了一筷子往嘴里送,自己低下头细细的嚼一会儿,确定没有任何味道以后才看着徐青山肯定的说道“没有味道”。

  这个时候徐青山已经没有看他了,夹了一筷子菜,自顾自的吃起来了。

  “你想去外面看看吗”

  徐安之有些错愕的看着徐青山,然后扭头看向破窗外的院落里,几丝挣脱层层乌云的月光洒在高低不一的泥土院墙上。

  除了风声撞击在檐下风铃上叮叮当当的声音,就再也没有别的声响。,

  徐安之略有些疑惑的扭头看着徐青山,不知道他想说些什么,他以前说话惜字如金,更不会说这些奇奇怪怪的话。

  徐青山没有理会徐安之的动作,扒拉了一口碗里的饭继续说到“你娘,一直想回到外面去看看,你好好替她走走,替她看看山河万里。”说到柳眉徐青山眼里难得有色彩,那张黝黑的脸也柔和了下来。

  但是此时徐安之脑海里却是更凌乱。在徐安之印象里,在柳眉走后,周围的人都闭口不谈关于她的事情,所以徐安之对于柳眉的事情知道的其实不多。现在听徐青山愿意给他讲关于柳眉的事情,他精神就聚拢了起来,等着徐青山讲述柳眉的事迹。他也很好奇娘亲来的那个外面是个怎样的世界。

  “这里在很久以前叫山河镇,这里隔绝了外面的世界,这里每隔三十年就会有人送一批少年人到山河院赵先生那儿。”徐青山扭头看向院子里,那个方向是赵先生小书院的方向,除了能看到破落的院子以及院子外邻里高高的院墙,更高的天际里就是无尽的黑暗。

  徐安之透过微弱的烛光看到徐青山眼里的缅怀以及一丝丝他看不懂的光。他第一次看见父亲露出这样的神色。

  脑子里有无数的问题想问,可是徐安之又怕打乱了徐青山的思绪,所以即使心里百爪挠心似的,也愣是一个字没有问出口。

  徐青山停顿了一会儿后继续说道“每次送来的人都只有十几个,每个年纪都不会超过十岁,每批跟在赵先生身边学习的人满十年后就会有人来接他们回去。”说到这儿徐青山不自觉的挺了挺他那壮硕的胸膛,脸上的笑容充满了莫名的自信。

  徐安之还是忍不住出声询问道:“我娘也是那批跟着赵先生学习的人是吗,她为什么没有被接回去呢。”

  徐青山脸上的笑容依旧没有收起来:“你娘不想回去,后来赵先生对送你娘亲进来的那人说这是各自的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