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耽美小说>我靠养鸡发家致富【完结】>第68章 一文不值

  当天从普寿寺回来, 该知道这件事儿的也都知道了。

  薛二嫂虽然这些年一直没能生下孩子,但是也没有人怪她,她和薛宣的感情一直很好, 冬日外面严寒, 没有太多地方可以去,两个人就在屋子里喝茶看书算算账。

  今天从寺庙里回来,两个人都有些累了,薛宣坐靠在软塌上, 也不急着去核实账目,就这么静静的坐着,享受着难得的闲适。

  薛二嫂就坐在他对面, 正拿着茶具在泡茶, 整间屋子里只有他们夫妻两个。

  薛二嫂想了想,还是跟他说起了,今天在偏殿发生的事儿。

  薛宣听了以后面露讽刺:“黄家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也就夫人还一心奢望那边能再出一个进士,见天的往那边送钱。”

  薛二嫂没有搭腔,即使这屋里只有他们夫妻两人,但她身为儿媳,没法说婆婆的不是, 即使她心里也是认同的。

  薛宣的娘是黄家的家生奴才, 即使后面被薛老爷纳为了姨娘, 脱离了奴籍, 黄家人依然把她当成奴才使唤,每年黄家那边来人对她都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

  当初明明是薛夫人让他娘去伺候的薛老爷, 可薛家人, 包括始作俑者的薛夫人都一副是他娘狐媚惑主的态度, 对他们母子两完全没有好脸色,薛宣能对那边人有好印象才怪。

  没有好印象,也就没了那些所谓的滤镜。

  黄家祖上出过一个同进士,所以黄家人一直以书香门第自居,可惜只是昙花一现,同进士只有那么一个。

  后面越来越差,这些年黄家也就供出了黄启伦这么一个秀才。

  薛宣没有走科举这条路,但是他交友广泛,薛家的钱财,再加上大哥薛成睿的秀才身份,那些读书人也愿意给他一两分薄面。

  黄启伦的能力他不说了若指掌,但也清楚一二,能考上秀才都都是走了八辈子的狗屎运。

  也就薛夫人觉得他天资聪颖,文采斐然,坚信他能重振黄家的门楣,不光提供钱财上的支持,还想把亲生的哥儿许配给他,企图亲上加亲。

  还是那句话,薛家当初借着薛夫人为跳板,进到读书人的圈子,到底是存着几分利用的心思。

  所以即使知道薛夫人在拿夫家的钱财贴补娘家,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她想将薛宁乐许配给黄启伦,薛家人是万万不可能同意的。

  所以在薛宁乐小时候,薛夫人三番五次将黄启伦请到薛家做客,想让薛宁乐和黄启伦青梅竹马凑成一对,老夫人一发现,就将薛宁乐接到了自己身边教养。

  这些年也都一直带在身边,也养出感情来了,现在是如命根子一般的存在,别人动不得的。

  薛夫人的院子,从普寿寺回来没多久,薛夫人就让人叫来了自己的侄子:“怎么样?宁乐答应你了吗?”

  黄启伦一脸痛心:“那个陶浩不知道给宁乐下了什么迷魂药,让宁乐对他死心塌地的,侄儿实在没有办法,唉……”

  薛夫人手上的帕子捏的死紧:“果然不愧是那个粗俗的女人养大的,就喜欢那种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黄启伦在薛夫人面前,表现对薛宁乐一往情深:“姑母,宁乐也是被那个陶浩的好看皮囊给欺骗了,怕是不知道他私下里是什么样的人。”

  顿了顿,又不无遗憾痛心的道:“如果能让宁乐看清他的真面目就好了,说不定就不愿下嫁给那样一个轻薄无行的人。”

  他的话里有意无意的暗示,似乎点醒了薛夫人,眼睛一转,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坏主意,又跟黄启伦说了几句话,才让他走。

  黄启伦回到自己的院子里,没走几步就遇到了之前被他扇了一巴掌的书童。

  书童左脸上是鲜红的巴掌印,如今脸色冰冷苍白,显得更加明显,他手里一块微湿的布巾从屋子里出来,想再去院子里弄点雪回来,冷敷一下脸。

  结果一拉开门就撞见了黄启伦,书童一顿,下意识的就想把门关上,到底还是忍住了,低着头向黄启伦问安:“公子。”

  黄启伦皱眉看着他:“不是让你没事儿就待在屋里不要出来吗?顶着这张脸出来乱晃,是生怕别人不知道我罚了你吗?”

  书童握着门的手指尖泛白:“是,公子,小人知道了,小人这就进去。”

  黄启伦看着他进去,把门关上,这才满意,正准备回屋,就听到身后有人叫自己。

  回头一看竟然是薛成睿,黄启伦脸上露过一丝诧异,毕竟这个同为秀才的大表哥,平日里是不怎么搭理自己的。

  这个想法他脑子里闪过,转瞬他就堆起了笑容:“表哥怎么有空来找我,快进来坐。”

  然后看向一旁的下人:“还在这站着干什么?快去准备茶水。”

  薛成睿也不推辞:“径直走了进去。”他身后的书童怀里抱着一叠带着墨迹的纸张。

  两人坐定之后,也不等黄启伦问他的来意,薛成睿直接让书童把东西放到了桌上。

  “这是我近日里做的策论,总觉得有些地方做的不好,如今府里只有我与表弟两个读书人,就想来与表弟探讨一下,希望表弟不要觉得叨扰。”

  “自然不会,这是小弟的荣幸。”黄启伦是真的有些受宠若惊,他在薛成睿的示意下,拿起策论翻看。

  黄启伦即使能够考上秀才,别的不说,策论的好坏他还是能看出一些的,薛成睿的这篇策论写得极好,根本挑不出任何毛病,黄启伦不明白,他为什么要特意拿来给自己看?

  薛成睿坐在一旁静静的品着茶,不急不缓的看着他将自己的策论看完了二遍,这才放下茶盏,询问道:“不知表弟可有什么指教?”

  黄启伦立刻摇头表示没有:“表哥这份策论写的极好。”

  薛成睿却是板起了脸:“一篇策论写的再好,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我要听的可不是这些恭维的话,表弟可是瞧不上我,不想和我交流探讨。”

  黄启伦连忙否认:“没有没有,表哥,这真的是误会我了。”

  薛成睿的脸色这才缓和一些:“那不如表弟就说说你的看法?”

  黄启伦只能硬着头皮开始说。

  只是没说几句,薛成睿就一脸怪异的看着他,而且越往下说脸色越奇怪。

  黄启伦原本就是胡乱编的,被他这么一看心里也虚:“表哥?”

  薛成睿一言难尽的看着他:“你当真是这么以为的?”

  黄启伦点头也不是,摇头也不是。

  “我却有不同的见解。”于是薛成睿就开始说自己的想法,竟然将黄启伦刚刚说的那几条完全否定了。

  黄启伦额头出来一层薄汗,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但薛成睿是薛家未来的掌权人,他不敢得罪,态度很低的说道:“这就是小弟的一些拙见,让表哥见笑了。”

  薛成睿叹了一口气:“我在上京也多与其他学子探讨交流,虽说大家时有意见不同,但都有自己的道理和感悟在,我听表弟刚刚那一翻话,哎……”

  薛成睿又是一阵摇头叹息,虽未明说,但意思就是,黄启伦刚刚那一番话,完全没有道理和感悟可言。

  黄启伦已有秀才功名,自负饱读诗书,文采过人,被人如此贬低,心中着实气恼,但他惯会钻营,自然不可能轻易得罪了薛成睿,就坐在一旁,沉默不语。

  薛成睿感叹完,又端出了一副好大哥的模样:“眼看乡试将近,能用来学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不如表弟将你的策论拿出来,我也帮你看看。”

  黄启伦心里本来不服,自认文采不比薛成睿差,闻言也不推辞,去书房拿出了他做的最好的,也是修改多次的一篇策论。

  递给薛成睿的时候,却道:“这是我近日随手写的一篇,也不甚满意,正好今日有机会,表哥你帮我看看,我也好改正一二。”

  薛成睿接过来,飞速浏览,几下就看完了。

  将那份策论放在桌上,用手按住,点头道:“虽然问题比较多,但毕竟是第一稿,写成这样也还算可以,后面再改就是了。”

  黄启伦脸上得意的表情,一下就裂开了。

  偏偏薛成睿已经从前往后挑起了他这篇策论的毛病,这篇让黄启伦满意甚至得意的策论,到了薛成睿嘴里,变得一文不值,错误连篇。

  偏偏他说的都很有道理,甚至还找出了几处引用经典的错误出来,这是写策论的时候,最不该犯的错误。

  “今天就到这里吧。”外面的天已经微黑了,屋里有下人进来点灯,薛成睿才终于停了下来,喝茶润了润嗓子。

  “这些问题看起来不大,但足以影响阅卷官员评卷打分,乡试在即,表弟还是要努力读书,改正这些错误,争取一举夺魁。你放心,考举乃是人生大事,我必然约束家中下人,不让他们前来打扰表弟,你就在此院中安心读书吧。”

  仅仅半天时间,黄启伦被薛成睿贬的一文不值,偏偏他无从反驳。

  同样是秀才,黄启伦今天才知道他和薛成睿差距,薛成睿走后,黄启伦呆愣在原地良久,最后双眼通红,猛然起身,咬牙切齿的将桌上的东西全部扫落在地。

  薛成睿带着书童从黄启伦住的院子出来,面无表情,眼神中带着一丝狠厉,语气比四面的寒风还要冷:“找人将院子围起来,小公子出嫁前,这个院子里的所有人,不准踏出院门半步。”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