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问,“还有哪两样?”

  “青花鱼苗和合欢树。”红英看着明珠,“乡君说,青花鱼肉质鲜嫩,而且鱼刺又少,不用担心卡到喉咙,可以带些鱼苗回去养养,也让家人尝一尝京城的青花鱼是什么滋味。

  至于合欢树,您打算在夫人的院中栽上一颗,说是开花时可以赏花,也可以制香,两全其美。”

  明珠点点头,表示自己说过,“那鱼苗,可有寻到合适的?”

  “碧青带人去码头看了,只是……”红英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

  “乡君,现在三伏天,河水都是热的,鱼苗放在桶里带回来,鱼儿都晕坏了。”

  “早上和晚上也不行吗?”

  “之前奴婢听碧青说,鱼苗怕热,这个时节渔民一般都不怎么卖鱼苗,因为不好养活。”

  鱼儿产卵的高峰时段,是在春季和秋季。

  现在是三伏天,鱼儿不产卵,鱼苗自然相对减少。

  傍晚时分,碧青回来了。

  “乡君,没有鱼苗。”碧青一身汗,脸蛋被晒的红扑扑的,“京中的几个码头,奴婢都走遍了,没有鱼苗,后面去了杏花岭,也没有。”

  “继续找。”顿了顿,“要不你明儿去吴家一趟,看看吴小姐知不知道哪里有卖鱼苗的,若是她不知道。你便去玄镇司。”

  玄镇司的人,个个都是天才,且他们对京城非常熟悉,应该知道的。

  晚饭过后,明珠给了碧青一个小型玉缸,“玉质清凉,你明早去早些。”

  翌日一早,明珠带着路女官去了国子监。

  接待她的不是别人,正是潘子钰。

  “乡君!”潘子钰一脸笑容的见礼,“山长还有课,我先带你逛一逛如何?”

  明珠点点头。

  国子监很大,绿化也很好,整体呈现出浓厚的文人气息。

  “林大人教什么?”明珠问。

  “易经。”

  明珠笑了,“易经是五经之首,不知潘公子比较喜欢哪个?”

  “我能哪个都不喜欢吗?”潘子钰苦笑,“乡君,上次酒肆一别,我回到家便同我父亲说了我的学习情况,你知道他怎么说吗?”

  “潘学士怎么说?”

  潘子钰咬牙道,“他说我基础不牢,要是想考举人进士,只能重新学习,不然如空中阁楼,禁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那你重新学呗,反正你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潘子钰立即跳了起来,“小乡君,你怎么跟我父亲一样啊,就没别的法子了吗?”

  “科举没有捷径。”明珠小脸严肃,“潘公子,比起很多人,你已经很幸运了,至少你不用像寒门子弟那样,一出生便饥寒交迫,每天为填饱肚子而烦恼。

  你说你要考状元,我也相信你是真心的,可现在才哪到哪呀,你就喊喳喳的。”

  潘子钰瞬间一囧,“我这不是…一时接受不来嘛?”

  四书就不说了,五经有多难,读过书的都知道。

  尤其是《春秋》和《易经》,跟天书似的。

  “科举没有捷径,只能靠你自己。”明珠朝荷塘边上的凉亭走去。

  亭中的石桌,放着一小碟鱼饵,明珠抓了一小把撒入水中,没一会儿便有鱼儿游来。

  “小乡君,如果我说我不想努力了,你会不会看不起我呀?”潘子钰站到明珠的身侧,有些紧张的问道。

  “不会。”明珠转身看着他,“你现在不想吃苦,之后被同龄人甩得远远的,或者是年少时的好朋友,离你越来越远的时候;或者是看到别人功成名就,你却一事无成的时候,不后悔不痛苦就可以了。

  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都是你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