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地的一角,绽放着朵朵莲花。

  春风拂来,裹着一股淡淡的清香,碧绿的荷叶在风中摇曳。

  “公公,这就是我种的旱莲。”明珠指着面前的一片旱莲,“十月种下的,上元节之后便陆续开花了,好看吧。”

  后面那句,充满了孩子气。

  魏公公的心情,莫名的欢快,“沈姑娘的手真巧,竟把水莲种成了旱莲。”

  “当时吴大人还与我打赌呢。”明珠语气娇俏,“可惜啦,他早早就回京了,不然得赔我许多亩田呢。”

  魏公公突然笑的如同一只老狐狸,“沈姑娘,你这旱莲养的着实好,咱家回程的时候,你能不能送几株?”

  “可以啊。”明珠欣然答应,“魏公公,我还种了许多菜呢,你要不要看看?”

  明珠指着旁边的菜畦,“那边的菜,都是少主送来的种子,有几样长得可好了,待会公公可要尝一尝。”

  魏公公看了过去。

  那里,分了很多小块的菜畦,每一小畦的菜都长得水灵灵的,而且还有他没见过的菜。

  “沈姑娘,那是什么菜?”魏公公指着红绿相间的菜,问道。

  “那是青香苋。”

  “青香苋不长这样吧?”

  “公公,这是改良过的青香苋。”

  “改良?”

  明珠点点头,“青香苋是季节菜,摘完了就没有了,而改良后的青香苋,样貌上不仅结合了红香苋,还比之前更耐摘。”看書喇

  说罢,抬手指向旁边的芦竹花,“这个也是改良过的,花朵要比原来的大,煮的汤也比原来的清甜。

  晒干的花,可以拿来泡茶,夏季饮用还能预防中暑,也可以当菜吃。”

  魏公公眼神诧异,“改良后的芦竹花还有这等功效?”

  他可记得,芦竹花是有些苦的,稍微有条件的人家都不喜欢吃。

  而且,芦竹花生长在沙地,只有无双郡那边有。

  可这菜地,土壤肥沃,还湿润。

  明珠点点头,“还有一个多月便要入夏了,若是公公感兴趣,可带些回去尝尝。”

  “那咱家就厚脸皮拿两罐。”

  “可以,不过公公可能要等一些时日,我前两天已经答应荣少主,要送他两罐了。”

  魏公公正要说什么的时候,空中突然传来“唳”的鹰啸声。

  只见逐玥从天边俯冲而来,在菜地上空盘飞了一圈后,稳稳的落在明珠手上。

  魏公公看到这一幕,眼神微深。

  明珠没有顾忌,直接当着魏公公的面,取出信件。

  不过,她没有看,而是收起来。

  “沈姑娘经常跟少主通信?”魏公公口吻随意。

  “也没有。”明珠半真半假,“有时候忙,一个月一两次。”

  一个月两次,还不是经常?

  看来,沈家明珠与少主的关系,比他想象的要好得多。

  两人聊了一会之后,便回屋了。

  大家看到魏公公来了,瞬间变得拘谨起来,就连宁镇长都不敢轻易开口。

  明珠见气氛沉闷,便主动与魏公公说话,好在饭菜很快上来了。

  因为没得提前准备,所以都是家常菜。

  “公公,农家饭菜简陋,也不知道你吃不吃的惯。”明珠开口。

  “咱家不挑食。”

  沈家是少主的救命恩人,魏公公可不敢托大,而且沈家的条件摆在这,让他们如世家那般,好酒好菜招待也不现实。

  魏公公率先喝汤。

  沈家的鸡,果然名不虚传,味道鲜美,比那劳什子锦鸡香多了。

  汤汁入腹之后,有股暖流在身体中游走,说不说的舒畅。

  不知道为什么,沈家的饭菜,明明都是普通的家常菜,可魏公公却觉得,每道菜的味道都不普通。

  一顿饭下来,魏公公吃的心满意足,其他人没吃多少,却觉得撑了。

  因为拘谨,放不开。

  “沈姑娘,咱家要启程回京复命了。”魏公公说这话的时候,笑的如同一只老狐狸。

  “公公难得来一趟,我们给你多装一些土仪回去。”

  明珠说着,便带着青杏去了菜地,挖十株旱莲,装进木桶里,并用木棍固定住花径。

  抓了二十只鸡,两筐鸡蛋,两筐千金菇,两罐荷叶丝,一坛辣骨。

  东西不算多,但马车却是装满了。

  魏公公因为要急着赶回去,等明珠准备好东西,立即策马离开。。

  宁镇长连忙过去相送。

  “呼呼,这宫中之人,太吓人了。”杨氏长长的呼出一口气,“你们是不知道,吃饭的时候,我都不敢动作太大。”

  “我也是,生怕筷子沾了饭粒。”柳氏语气激动,“咱们平时吃饭,扒两下就解决了,头一次吃这么慢,好难受。”

  “镜之,这圣旨放哪里?”沈清河问道。

  沈镜之看了明珠一眼,“放祠堂吧,列祖列宗看到了也高兴。”

  然后,圣旨被恭敬的请进祠堂。

  沈家两房的男丁,加上一个明珠,对着供堂上的圣旨进行郑重的跪拜仪式。

  明珠怕牌位再次冒烟,掐了一个障眼法,装模作样的跟着跪拜。

  村民们见传旨的人走了,一个两个的,陆陆续续来到沈家门口。

  他们伸长了脖子往里看,试图发现什么,结果什么都没看见。

  但,这不妨碍他们八卦。

  “沈家这回是真的飞黄腾达了,那可是圣旨啊。”有人感叹。

  “人跟人是不能比呐,同样是养鸡,人家的鸡入了皇宫,我们的鸡却只能自个儿吃。”

  “对了,那沈家的鸡,还能卖给别人吗吗?”

  “自是不能啦,要是还能卖给别人,那还是贡品吗?”

  “沈家的鸡是贡品,那我们以后卖鸡,是不是能卖贵一些?”

  “关这个啥事?”

  “怎么没关系?”那人脑回路清奇,“沈家鸡是贡品,而沈家是锦绣村的,我们锦绣村是第一批跟沈家种的万牲草,同一个村,福气自然先过到我们,那我们的鸡也是好鸡。

  贡品鸡的老乡,自然不能贱卖。”

  门口的讨论声,热火朝天,沈家却是没心思去管他们。

  此刻,他们正在商讨养鸡事宜。

  也是从今天起,锦绣村沈家的名声,响彻整个青瓶县,传遍整个凌江府。

  尤其是沈家的鸡,被人们传的神乎其神。

  甚至,喝沈家鸡汤能长生不老的浮夸之言都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