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明珠跟江氏把余下的猪下水放进锅里煮熟、沥干,然后放进油锅里翻炒一遍,这样能留的久一些。

  待事情忙完,已是亥时。

  回去的时候,明珠见沈镜之的书房还亮着灯,便过去敲门,“爹爹,你要歇下了吗?”

  “还早,怎么了?”沈镜之抬头,恰好看到闺女推门进来,“都忙完了吗?”

  “忙完啦。”

  明珠一进来,立刻感到空间很拥挤,原本就不怎么宽敞的书房,放置了几百本书籍后,更是逼仄的不像话。

  “爹爹,你换了几朵千金菇呀?”

  “六朵,三朵换寒菊,三朵给你换了些花苗,不过你周叔叔说,得等些时日。”似乎想起什么,沈镜之又补充道,“另外,爹爹给你买了一些菜种,据杂货铺的掌柜说,是一个北方的商人留下的。”

  明珠点头表示明白了,“爹爹,娘又抱了五只猪崽。”

  “嗯,然后呢?”沈镜之看着明珠,“你有什么想法。”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痛快。

  “还是爹爹了解我。”明珠弯着眉眼道,“爹爹,我们家有万牲草母株,两座山头,完全不用担心猪草的问题,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多养几头猪呢?”

  “你想养多少?”沈镜之很了解自家闺女,她口中的几头,绝对不仅仅是几只头。

  明珠伸出五根手指头。

  五十头?

  沈镜之心里暗惊,面上却不动声色,“养猪养猪,听起来很容易,可养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里养十六头,就已经把人累得团团转,若是养五十头,如何忙的过来?”

  “请两个人专门喂养,另外,三位哥哥的任务不变。”

  “那工钱如何算呢?”

  “一个月三百文,二十个鸡蛋,待猪出栏时,一头奖励五十文,节礼另外算。”明珠说出自己的想法,“爹觉得村东头的李老头和二狗爹如何?”

  “尚可。”

  前者丧妻丧子,独自拉扯几岁的孙子;后者死了爹妈媳妇,一个人拉扯两个儿子。

  发现两人的共同点时,沈镜之挑了挑眉,“什么时候打这个主意的?”

  “宋老板收猪那天。”明珠上前扯了扯沈镜之的衣袖,“爹爹,你觉得这个提议怎么样?”

  沈镜之没有回答,而是问道,“你哥哥他们知道么?”

  明珠摇头,“三位哥哥暂时不知道,不过他们也有了新的想法,爹爹便拭目以待吧。”

  “那我等着。”沈镜之将书本合起来,“时辰不早了,先回去歇息吧,此事还需跟你爷爷商量商量。”

  走的时候,明珠把准备好的计划书递给沈镜之,沈镜之好奇的打开,看到最后的时候,表情说不出的怪异。

  那天闺女说把猪阉了便不会吵了,他以为只是个玩笑,不曾想,闺女是认真的。看書喇

  计划书里,将阉猪的好处、阉割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说得明明白白的。

  想到家里刚买的那几头猪,沈镜之忍不住同情起来。

  明珠回去之后,没有立即睡觉,而是打开南荣修送的礼物。

  锦盒里,压着一件红色裙衫,上面放着一个纯金打造的项圈和一根红色头绳,头绳的两端坠着两只金色小蜻蜓,十分精巧可人。

  拆开信封,明珠一目十行后,得知少年留在边关是为了建功立业时,不禁欣赏起少年来。

  收起盒子后,明珠就在想,要回什么礼。

  不经意间,看到破旧方桌上的金色银杏叶时,突然来了注意。

  进入空间后,明珠来到银杏树下,挑捡了一篮子银杏叶,用湖水清洗后,去阁楼第二层找来粗细差不多的枯枝,在白纸上摆出枝丫的造型。

  接着,把银杏叶子拼凑成不同形状的花,有含苞待放的,有盛开的,也有开败的,有大朵也有小朵。

  当‘花’叶和‘枝丫’完美结合的时候,一个多时辰已经过去了。

  明珠看着自己制作出来的画,觉得很有成就感,大笔一挥,在空白处留下自己的名字。

  这样的回礼,既有诚意又不落俗套,很符合明珠现在的处境。

  毕竟,她为了买书,荷包都要掏空了。

  眼看时间还早,明珠便去阁楼第一层看书,看书累了就去第二层开荒,劳逸结合。

  第二天,明珠照例早起吸收紫气,待天蒙蒙亮才起来喂鸡,吃早饭的时候,铁蛋和春香来了。

  “四姑娘,我们来啦!”

  今天是铁蛋和春香第一天来给沈家割猪草,两人都很积极。

  不过,比起铁蛋的熟稔,春香就有些拘谨了,微黑的脸上带着腼腆的笑意。

  明珠看着春香,问道,“你们吃过早饭了吗?”

  “吃过了。”

  说是吃过了,可春香和铁蛋的目光却粘在明珠手上的鸡蛋,吞口水的动作也出卖了他们。

  明珠什么都没说,给了他们一个窝窝头,便赶着牛车去了帽儿山。

  “四姑娘,我们用牛车拉猪草吗?”铁蛋问道。

  明珠点点头,“等会你们先割,我去附近找点东西。”

  到了帽儿山脚,明珠交代了两句便去附近寻找竹笋了。

  六月长有一种细长的竹笋,剥开煮水后浸泡便能清炒或凉拌食用,味道微微有点苦,不过明珠却很喜欢吃。

  半个多时辰后,明珠提着两捆玉青竹笋回来,看到牛车上已堆满了一捆捆万牲草,旁边还放了好几捆。

  明珠很意外,“春香铁蛋,你们好能干,我才出去了一下,你们便割了这么多,好厉害!”

  “四姑娘,牛车满了。”春香抬头,一边擦汗一边说,“等会你回去的时候,能带些水过来么,我跟铁蛋都没带水。”

  “没问题。”

  明珠赶着牛车走了,回来的时候,带了两个水葫芦,春香和铁蛋喝了水后又继续干活。

  等牛车再次堆满的时候,已是午时。

  回去的路上,明珠问春香,“你家明年打算养几头猪呀?”

  “我爹说,一亩万牲草大概能养三头猪,我们家可能养三头吧,一头留着过年,两头卖了换银子。”

  经过一个早上的相处,春香没那么拘谨了,话也多了起来,“我弟弟准备十岁了,我奶奶打算送他去学堂念两年书,等他识得几个字了便送他去县里学点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