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乡君体贴。”队长拱手之后,从怀中拿出一封信,“这是小人离京前,魏公公让小人捎带给乡君的。”

  “魏公公可有说什么?”

  “信是魏公公的一个小徒弟送来的,那小公公只说是魏公公的信,其余的什么也没说,小人也不敢多问。”

  明珠抬手,路女官连忙把信递过去。

  拆开信封的那一瞬间,路女官和苏公公都有些紧张。

  “乡君若无别的事情,小人便先下去对接礼单了。”队长很有眼色的带人离开了。

  待人走远,路女官忍不住问道,“乡君,魏公公说了什么?”

  信上寥寥数语,并没有别的事情。

  “别紧张,只是拉家常而已。”明珠把信收起来,“若是真有什么,以魏公公的身份,也不可能让一个无名小卒送信。”

  毕竟,魏公公是贴身伺候皇帝的,身份不同寻常。

  路女官松了一口气,“魏公公身份特殊,若真的开口向我们要什么,我们也是不好拒绝的。”

  “乡君,魏公公好茶,我们可以送些自产的茶叶给他。”苏公公提议道。

  明珠点头表示可以,“另外,帝后和两位公主的回礼,你先拟份单子出来,最好在队长小哥返京前准备妥当。”

  “是!”

  刚走出锦绣村的京差小哥们,碰上了自己的同行,询问之下,才知道这两车东西是谢恒、潘子钰、崔柏礼、吴柔四位公子小姐送来的生辰礼。

  京差小哥们不禁暗自咂舌。

  世家公子就是豪横,千里奔波,只是为了送一份生辰礼,这份情谊真令人羡慕。

  到了镇上,队长小哥拐道去了乡君府邸。

  姜大人得知他是领了东宫的任务,过来看进度的,直接带人走了一圈。

  “大人,按照上面的重视程度,咱们今年能回京么?”工部的一位主事,看着小哥远去的背影,压低声音问道。

  姜大人不答反问,“羲和城不好么?”

  “这里民风淳朴,吃食丰富,只要勤快,日子便有奔头,可羲和城再好,也不是你我的故乡。”

  主事叹道,“下官离京时,儿子刚满月,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是否会走路了,是否会说话了,是否知道我这个父亲的存在。”

  空气突然染上一层稀薄的乡愁。

  姜大人也想家人了。

  他看着远方,沉默了良久,“我还未成亲,无法与你感同身受,但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待事情差不多了,许你提前半月回京,与妻儿相聚。”

  “多谢大人!”

  二月二这天,明珠收到了很多生辰礼。

  有自家亲戚的,有各乡镇长的、六房掌事的;有京城的帝后公主,谢、潘等几个小伙伴们;有凌江十三县的、兴州九县和青州府的;还有周七爷父女、顾、王员外、郑家的;还有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外乡路过的客商等。

  其中,帝后一家的礼是最贵重的,光是那匹天蚕云上锦,便价值万金,杨氏和江氏宝贝得不行。

  沈长佑不理解,“不就是一匹布料么,在贵,那也是用来穿的。”

  话音刚落,便被杨氏白了一眼,“这是普通的布料吗?这可是寸尺寸金的天蚕云上锦,别人求一尺都求不来,咱家得了一匹,你就偷着笑吧。”

  沈长佑露出一抹贱笑。

  杨氏见了,欲要伸手打人,却被沈长佑躲开了。br>
  杨氏气道,“真是没半分眼力劲儿。”

  接下来,大家开始忙着沤肥、犁地,为春耕做准备。

  明珠接触过造船师傅后,便开始着手安排造船事宜,工房人手不够,便从其他乡镇调集,凑够人数后,驻扎三里湾。

  开荒培育母株一事,进展的十分迅速,不到半个月,便种了七座山头。

  二月下旬,谢国舅和吴大人顺利抵达津西。

  明珠带人亲自迎接,“二位一路辛苦了。”

  “风餐露宿,是很辛苦。”谢国舅翻身下马,顺势抽出腰间的玉笛,“瞧我这身衣裳,都快撑不起来了,小乡君打算怎么补偿我们呀?”

  “沈家的贡鸡快一年了,先宰杀几只给国舅补补?”明珠托着下把沉思,“你是陛下的大舅子,吃陛下几只鸡应该问题不大。”

  谢国舅被明珠一本正经的模样逗笑了,“听说羲和城物产丰富,除了鸡,没别的了?”

  “我若说没有,显得羲和城穷酸,我若有说,又觉得对不起国舅爷对羲和城的评价。”明珠一脸为难,“国舅爷,你说我该怎么回答的好?”

  “都说羲和城主口齿伶俐,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那本城主便当国舅爷夸赞了。”明珠做了个请的动作,“午时快到了,二位大人里面请。”

  宴厅中,酒菜已经备好了,一共十八道菜,用的都是津西常见的食材,经过大厨的烹饪,色香味俱全。

  “谢国舅,吴大人,请。”

  “乡君请。”

  入座之后,谢国舅往桌上一扫,高兴道,“都是好菜,吴大人,我们今儿有口福了。”

  “托国舅爷的福,我们上次来,可没那么多菜。”吴大人开玩笑道,“小乡君这次大方了不少,足足十八道菜呢。”

  “今时不同往日。”明珠微笑,“吴大人上次没能看到旱莲开花,这次可要好好观赏,顺道尝一尝旱莲藕的滋味。”

  “一定一定。”

  提及莲藕,谢国舅顺势道,“中宫那两盆旱莲,被皇后养得很好,我父亲每次看到都眼馋的不行,偏偏皇后舍不下,不知看在少主的面上,乡君能否也割爱两盆呀?”

  “只是两盆?”

  对于明珠的反应,谢国舅始料未及,于是笑道,“十盆八盆不嫌多。”

  “谢国舅,我们沈家都是老实人,你说两盆我们便送你两盆,到时候你可别说我们小气哟。”

  “那我现在改口还来得及吗?”

  “来不及了。”

  谢国舅见明珠一本正经的样子,笑道,“小乡君,你这一板一眼的模样,跟传闻不太一样啊!”

  “像国舅爷这样的人,也相信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