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疯狂种田后,我靠空间被全朝团宠>第537章 各家高兴
  年二十八这天,大家明显的‘身在曹营心在汉’,都盼着快些发年礼好回家过年。

  发年礼的时候,大家高兴坏了,尤其是领到一百文过节费的时候,嘴巴都快咧到耳根去了。

  这是他们不曾有的待遇。

  每次过年,衙里只是象征性的发两斤肉就没了。

  今年不仅有肉,还翻了足足十倍。

  虽然他们家也杀年猪,可是谁会嫌肉多呢?

  除了肉,还有大米、饴糖,布匹,简直不要太多。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大家拿着沉甸甸的礼,觉得无比的幸福。

  年后回来,还会增月俸,光是想想,都觉得日子有奔头。

  “爹,娘,我回来啦!”杜衙差领了年礼就直奔家里。

  杜母刚挂完腊肉,听到儿子的声音后,还奇怪的对杜父说,“还未到下衙,儿子咋回来了?”

  “爹,你快出来接一下东西!”

  杜衙差的声音再次传来时,杜父对杜母说,“你先出去看一下,我挂完了这个就下去。”

  杜母出去了,恰好看到儿子扛着一大块猪肉,手里还提着一大袋,连忙上前帮忙。

  “家里杀了猪,今年的腊肉够我们吃一段时间的,你咋又去买了,这么大一块,得花不少银子吧?”

  肉很沉,估摸得十几二十斤。

  把猪肉扛进灶房,杜衙差返回来扛袋子。

  杜父见状,说道,“你挣钱不容易,咋买这么多?咱家的猪有三百多年斤呢,除去送礼的,还有不少肉,肯定能吃到端午。”

  往年猪小,除去送礼,开春不久腊肉就没了,今年的猪肥,撑到三月份绰绰有余。

  “不是我买的,是镇衙送的年礼,还有一百文的过节费呢。”杜衙差说着,摸出一串铜板给母亲,“娘,你收着,拜年的时候可以给侄子侄女们发压岁钱,不然大伯娘他们每次都阴阳怪气的。”

  杜母不是很乐意,“发什么发,发了他们也未必看得上,费那个银子还不如留着给你娶媳妇呢。”

  杜衙差不敢说话了,生怕被催婚。

  他连忙扒拉出大米和布匹,试图转移话题,“娘,这颜色是我特意挑的,刚好够你和爹裁一件衣裳。”

  杜母见布料是好的新的,便道,“我跟你爹要下地干活,穿不上,还是给你裁两身吧,你在衙里当差,穿的太差了会被同僚瞧不起的。”

  “我上值都是穿差服,你们二老裁一身吧,年后乡君就给我们涨月俸了,到时候肯定还有布匹的,娘就放心裁吧。”

  “涨月俸了?”杜父一脸惊喜,“涨了多少?”

  “百分之五!”

  “那是多少?”杜母神色茫然。

  杜衙差嘿嘿一笑,“不多,就涨了十五文。”

  杜父杜母“……”

  “爹娘可别小看这十五文,明年开始,还有其他的东西呢。”

  杜衙差道,“七树沟养了七八百只猪,那些都是镇衙的,只要表现的好,年底会有分润,而且每个月还额外有三十文到五十文的孝敬金。

  而且,衙里包吃两餐,每个月能省不少口粮呢,这待遇比之前好多了。”

  “城主给你们涨了份例,那你便好好干,娘也不求你有大出息,安安稳稳不出差错就成,再过两年,在给你娶个媳妇生个大胖孙子,娘也就知足了。”

  在衙里当差,虽发不了财,却也不会被别人轻易欺负。

  “娘放心吧,我会好好干的,娶媳妇之事,过两年再说吧。”

  年礼之事,不止杜家高兴,其他人员的父母也很高兴。

  他们都觉得明珠善待下边的人,是个好城主。

  这天,各村到了下午便停止收菜了,还没收到的人家,得等到年后初三。

  得了准话,大家也安心的杀猪过年了。

  沈家杀了两头年猪,挂在新宅的火灶上方熏着,并且还做了两坛辣骨,留着春耕的时候吃,下饭。

  菜田里留下的菜叶,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好的菜叶拿来做菜干,不好的拿来制肥或者喂猪。

  年二十九这天,沈家低调的进了新宅,吉时放了鞭炮,与村长一家吃了席便算过了。

  二爷爷,菘菜都收完了吗?”明珠问道。

  “还没呢,沟渠那边还有半亩没收。”村长笑颜逐开道,“今年收成比去年好,共收了四千多斤。”

  亩产差不多两千斤呢。

  “今年的肥沤的不够好,来年提前准备,收成定会比今年好的。”

  “是啊,大海家的肥沤得好,三分地都有七百多斤呢,可乐坏他们了,最差的也有三百多斤,没亏本。”

  村长一脸笑容,“菘菜卖了好价钱,就是不知卷蓝菜是什么价。

  那些当初犹豫的,什么都没种的,这几天眼红死了,说话阴阳怪气的,酸死个人。”

  “看这情形,明年肯定有很多人种。”沈镜之开口。

  “明年肯定不是这个价了。”沈长佑开口,“若不是兴州那边通了,我们又走景田那边,估计都卖不到一百二的价。”

  没错,偏远的村寨一百二一斤。

  “无论卖多少,总归比之前好。”沈青山开口,“很多人家自己留了种,来年定不会只种三分地。”

  “管他们种多少呢,反正越不过我们家去。”沈长佑啃着鸡腿,“明珠,三里湾的船太少了,让工房多造几条。”

  话刚落音,就被杨氏拍了一下,“你以为造船是过家家啊,有竹排都不错了。”

  “竹排一到汛期就用不了了。”

  “船就过得了去了?”杨氏开口,“晋兰江汛期时,水有多凶你们是见过的,便是有船也不能渡,太危险了。”

  沈长岳看了过来,“竹排载马载牛过江也很危险,前两天李老伯的竹排划到江中时,竹排突然沉下去了,好在那头牛会游水,李老伯也会水,没造成实质的损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竹排下沉,定是超重了,江中水急,很容易出事。”沈镜之看向明珠,“办事阁年后开始启动么?”

  明珠点点头,“到时两岸会设有关卡,也会有人巡江。”

看書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