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嬷嬷回来的时候,带了六个太监,几人低进入大殿后,恭敬的给谢皇后和南荣修行礼。

  “叩见皇后娘娘,太子殿下。”

  谢皇后看了过去,见他们颇为眼熟,便用眼神询问施嬷嬷。

  “娘娘,他们几个以前都是伺候婉妃的,自婉妃去了之后,他们便闲了下来。”

  施嬷嬷指着一个沉稳的太监道,“这个是挽流宫的总管,苏德海苏公公,其他几人有些拳脚功夫,抬轿子抬步撵跑腿都是没问题的。”

  谢皇后听言,看向南荣修,南荣修微微点头,表是可以。

  “婉妃去了两年多,等三年之期满,挽流宫将会安排其他宫妃入住,你们也需重新安排,不知你们有何打算?”皇后语气平缓的开口。看書喇

  苏德海立即道,“全凭娘娘做主。”

  来中宫之前,施嬷嬷已经跟他说过了。

  婉妃病逝,他们给主子守孝三年之期一到,便要重回内务府,等待安排。

  可陛下已有春秋,不会轻易纳妃,其他妃子又已有用惯的人。

  太子离大婚又还要,他们的出路不知在何方。

  与其无尽的等待,不如抓住当下。

  “你们可听说过羲和乡君?”谢皇后问道。

  “知道。”苏德海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羲和乡君推万牲草,献水车图,发现青微草,是陛下亲封的一等乡君。”

  “不错。”谢皇后压了口茶水,“羲和乡君是大庆功臣,陛下和本宫还在太子,都很看重羲和城。

  如今,羲和乡君府邸即将建成,府中暂无人打理,你们几个可愿意去羲和城?”

  “能伺候大庆乡君,小的倍感荣幸!”苏德海立即表态,其他几人也纷纷表示愿意。

  他们心里也清楚,询问只是惯例,去与不去,他们说了不算。

  “既然如此,那便下去准备吧,争取月底赶至羲和城。”

  苏德海几人下去之后,谢皇后看向南荣修,“可还有?有的话,一并说了,否则就要过年了。”

  这时,元隆帝的声音从外面传来,“皇后,可是宫人伺候的不尽心?”

  “何以见得?”谢皇后眼皮一抬,“那些人是给羲和乡君挑的。”

  元隆帝见南荣修也在,还有什么不懂的?

  这一出,肯定是儿子的手笔。

  “你倒是关心她。”元隆帝语气酸溜溜的,“也没见你对朕、对你的几个姐姐这般上心。”

  “儿臣关心她们作甚?”南荣修语气薄凉,“除了十三姐、十五姐,还有十七会时不时问候儿臣几句,其他人儿臣都快要忘记她们长什么模样了。”

  元隆帝“……”

  谢皇后“……”

  “儿臣关心明珠,明珠会给儿臣捎带好东西,可七姐和九姐,每次见了儿臣不是哭诉驸马的不是,就是索要贡品。”

  后面那句,元隆帝自动屏蔽了,“羲和又给你带了什么?”

  南荣修直接把人参拿出来。

  看到人参,帝后二人同时一惊。

  “这是……千年人参?”

  元隆帝欲要伸手去摸,却被南荣修躲开了,“父皇,这人参儿臣是要卖给舅舅的。”

  手僵在半空的元隆帝“……”

  朕不要面子的吗?

  “你外祖父身有旧伤,有千年人参配药,他也能舒坦些。”谢皇后看着儿子,“就是不知你出什么价。”

  南荣修伸出两根手指。

  “两千两?”元隆帝暗呼便宜,“那朕便替岳父买了。”

  结果,听到南荣修无情的说,“两万两。”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