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疯狂种田后,我靠空间被全朝团宠>第483章 穷乡僻壤
  十五这天,正好立冬,也是羲和城各乡镇第一次正是面见明珠这个城主。

  镇衙议事厅内,李文书、六房掌事,宁镇长等四个乡镇负责人早就来了议事厅。

  趁着还未到时辰,大家相互认个脸,没聊两句,外面传来,“城主到!”

  大家迅速站好。

  明珠一身特制城主服,信步走向主位。

  “吾等拜见城主。”

  看着众人恭敬的给自己行大礼,明珠面色平静,“诸位免礼。”

  “谢城主!”

  “诸位请入座!”

  主位的两侧,左边坐着李文书,右边站着路女官。

  左边一排,依次坐着吏房王掌事,户房孙掌事,礼房黄掌事,兵房农掌事,刑房曾掌事,工房赵掌事。

  右边一排,依次是平宁镇宁镇长,桥业镇乔镇长,新水长张乡长,万林乡万乡长。

  大庆以左为尊,位置越靠前,说明地位越高。

  明珠的目光,平静的绕过众人,“此次召大家过来,主要是想了解各乡镇的情况。

  今日立冬,不知各乡镇的劳役都安排妥当了吗?”

  大家没想到,明珠没有寒暄便直接步入正题了。

  镇衙六房适应良好,其他镇/乡长就有些不适了,当然,这四个镇/乡长中,不包括宁镇长,毕竟他们算是熟人。

  李文书率先开口,“回城主,津西镇已通知到各村,每户一丁,服十五天劳役,主要修青瓶方向、平宁镇方向的路段,镇上的梧桐路和主街,预计两百人;

  河道主要清理秀水河上游和中段,预计一百人;挖沟渠人数预计两百人,下月初开始,分两批进行。”

  宁镇长接着开口,“平宁多年未修路,许多村寨车马难进,每年征粮都需镇衙请骡和驴驼粮出村,所耗成本不少。

  是以,下官计划本月下旬便开始修路,按照一户一丁的标准,可抽七百人,分两批进行。

  一批修路,一批挖沟渠。”

  平宁没有河水,溪流却是不少。

  桥业镇乔镇长,“桥业镇可抽五百余人,今年装了水车,主要是挖沟渠,让下边的田也有水用。”

  新水乡张乡长,“新水乡人比较少,不到三百人,主要也是挖沟渠,也是一个月。”

  万林乡万乡长,“万林乡多山,年年修路,路还是不好走,每次收油桐果的时候,乡民都唉声叹气的,因为老板给的价低。

  正常价格是十文到十二文,我们却只有八文或者七文。

  但没办法,路不好走,乡民们自己拉不出去,只能受着。”

  万林乡山路十八弯,穷乡僻壤中的穷乡僻壤。

  “除了油桐,万林乡还种有别的么?”明珠开口问道。

  万乡长回道,“油桐是种得最多的,柿子和枣也种有一些,但是不多,大家还是种油桐的多。”

  柿子价贱,所以没多少人种,枣树基本每家都有,但都不卖,都是自己吃或者过节时拿来走亲戚的。

  “水车情况呢?”明珠又问。

  “万水乡跟平宁一样,没有河流,主要靠溪水。”万镇长想了想,“整个万水乡,总共就装了七架水车。”

  这个数量,委实惊到了明珠。

  她原以为,万林乡就算没有河流,雨季的时候溪水也会涨,在地势高的地方挖蓄水池,也可以用水车引水到山脚两边的旱田。

  却没想到,整个万林乡只装了七架水车。

  “除了引山上的溪水,用桶挑,你们还用什么法子灌溉?”

  “除了城主说的这两样,大家通常会在山上挖几个大坑,雨季的时候用来蓄水灌溉。”

  难怪稻谷产量那么低。

  “水稻需水量很大,如若遇到雨水少的季节,你们是怎么度过这个难关的?”明珠想了解。

  “像三四月雨水少的时候,我们就在溪中挖坑,然后用木桶挑水到田里,这种情况,一般三四天就要挑一次水,不然水稻活不成。”

  明珠点点头,目光落在宁镇长身上,“万林乡油桐较多,那平宁镇呢?”

  “平林荒山较多,下官已通知到各村,明年全镇种植万牲草,目前已在陆续报名中。”

  宁镇长没有正面回答,“下官在平宁三个月多,看到很多竹林,长出的竹笋却无人问津。

  平头百姓不吃,酒楼不收,说是费油。”

  明珠“……”

  不吃笋的理由,跟她娘亲当初说的一模一样。

  他们不是不爱吃,只是怕浪费油。

  大庆的百姓好奇怪,穷都不怕了,还怕吃笋?

  你不炒,直接水煮再放点油盐不就得了?

  难不成,野菜就不耗油了?

  真是无法理解的逻辑。

  李文书眸中精光一闪,“宁镇长,镇衙的午饭就安排有竹笋,如若平宁真的无人吃笋,您大可叫人挖了晒干,卖给我们镇衙。

  闷干笋这道菜,我们大家还挺喜欢吃的。”

  “那你们镇衙打算怎么收购呀?”宁镇长来了兴致。

  李文书伸出三根手指头,“竹笋是天生地养的,只需费些力气挖晒……三文一斤不能再多了。”

  “价钱不错。”宁镇长一脸笑意,“城主,下官觉得,干笋可以列入平宁的土仪清单中。”

  “这个想法不错。”明珠一脸赞同,“如今兴州商路已通,只要干笋的名气打开,问题不大。

  再且,兴州多石山,没有竹笋,正好可以丰富一下他们的吃食。”

  见明珠赞同,宁镇长高兴道,“下官回去就准备,争取把干笋卖到兴州府城去。”

  万林乡的万乡长羡慕了。

  没人爱吃的竹笋有了方向,可他们万林乡的问题依旧存在。

  真是同城不同命啊。

  其他三个镇/乡长对视了一眼,都觉得这个议事别开生面。

  “城主,桥业镇有河流也有溪水,但百姓种的果树极少,还请您给桥业镇指一条明路。”桥业镇长双手作揖,态度很真诚。

  明珠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道,“桥业镇养猪养鸡的情况如何?”

  “跟津西没法比,去年推行万牲草的时候,只有少部分人家种,但种的也不多,每家大概三四分地,两三头猪,十几只鸡。

  前阵子鸡蛋价格大跌,杂货铺的老板停止收购,农户只好低价卖给外镇的商人。

  猪仔倒是卖的不错,经常有外县的商人前去收。”

  他家也养了三十来头,一头三百多斤,卖得上百两银子呢。

  万乡长当时觉得,他当了这么多年的乡长,挣的还没卖猪的多。

  大家见万乡长笑的开心,便打趣道,“万乡长家不会也养猪吧?”

  “我这也是跟着城主的号召走。”看書溂

  话一出,六房掌事齐齐看了过来,均是一副你不要脸的神情。

  万乡长“……”

  他说错了什么吗?

  在万乡长懵逼的状态间,新水乡的张乡长开口了,“城主,卑职也想同平宁镇一样,来年推万牲草。”

  “可!”明珠点点头,“待你回了新水乡,便可开始准备了。”

  了解各乡镇的基本情况后,接下来就是谈税收和明年计划。

  各镇的税基本靠秋天征的粮税,大同小异,所以明珠提了开荒一事。

  各乡镇的耕田面积还是太少的,人均不到一亩,水稻的产量也是参差不齐。

  良田亩产三百多一点,差一点的两百多。

  像万林乡那样的,雨水充足亩产两百多一点,雨水少了有时候两百都没有。

  明珠也想过提高粮食产量,可她年龄还太小,三位哥哥也还没长成,所以暂不考虑。

  选择养猪养鸡,是因为它们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增加收入。

  虽然有一段时间,鸡蛋卖不出去,但大家也能吃上鸡蛋了。

  不像以前那样,吃个鸡蛋都觉得奢侈。

  至于明年计划,明珠也不催他们,让他们自己琢磨。

  如平宁镇和新水乡就很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当然,此次会议主要是了解各乡镇情况,其他的事情也急不来。

  大家彼此共事,也需要培养默契。

  尽管如此,会议还是开了整整两天。

  各乡/镇长回去的时候,明珠让人送了他们一份莲藕,一份鲜花饼。

  莲藕是稀罕物,各乡/镇长高兴的不行。

  正当大家提着东西,高兴离去的时候,宁镇长却留了下来。

  “城主,下官有事汇报!”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