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疯狂种田后,我靠空间被全朝团宠>第449章 财政问题,二叔之事
  “不用。”明珠继续看账册,一边问道,“平宁那边现在什么情况?”

  “一切顺利,赌坊的人也全部抓获。”路女官一边磨墨一边问,“乡君,那个吴四爷怎么判?”

  虽说是被逼的,但放火烧镇衙,毒杀镇衙之人,这样的行为与造反无异。

  “自然是送他上断头台。”

  吴四爷的行为,在明珠眼中,就是恐怖分子。

  他今天能火烧镇衙,放毒杀人,明日也能进山当土匪头子,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怎么,赌坊一案,还没审理清楚么?”

  “镇衙被烧,衙役伤亡过半,能用之人不多,加之宁镇长刚接手镇衙事务,想来是还没腾出时间。”

  “洪三大人呢?”明珠又问。

  “洪大人这两天应该回来了。”似乎想起什么,路女官说道,“乡君,昨日工部的人来了别院,让奴婢把这个交给您。”

  看着递过来的卷轴,明珠没动,“打开。”

  卷轴上,画着乡君府邸的绿化情况,上边还做了标注,哪个区域种什么花,标注的清清楚楚。

  看着旁边不重样的绿植花卉,明珠问道,“这些你都认识么?”

  路女官看着上面的密密麻麻的品名,越看越心惊。

  “乡君,都是名贵品种,我们怕是没法自己准备了。”路女官指着卷轴处,“如这白菊和紫菊,品种稀少,只有皇宫和权贵家中种有。

  还有这绿梅和牡丹,都是稀罕品种。”

  顿了顿,又说道,“奴婢记得,东宫有一片梅林,种的便是绿萼梅,每到冬日,皇后娘娘经常去东宫与少主赏梅。

  乡君,这绿梅在京城也没有几家有,我们要种,只能找少主。”

  “不一定要种绿梅,红梅也可以。”明珠并不是很追求这些,“你把上面的品种重新列一份出来,太过珍贵的品种,用其他替换。

  另外,你叫人临摹一份出来,送回沈家。”

  “是!”

  “府邸进展到哪一步,你可有问?”

  “奴婢问了,那人说争取在年前让乡君住进去,而且也加大了人手,日夜赶工,所以才把这卷轴送来,说是怕到时候进去了,府邸光秃秃的连颗树都没有。”

  “都是名贵品种,只怕是来不及了。”明珠想了想,“明日,你让青杏把老宅的花都挪到后山,能扦插育苗的品种,马上安排人手扦插育苗。

  也让碧青走一趟明玥山庄,山庄有的品种,统统让夏管家匀一份,作为答谢,我多酿两坛清露给少主。”

  “乡君英明。”路女官笑赞道,“乡君,府里也有人会伺弄花草,可要派一人去山庄帮忙?”

  “此时你安排吧。”

  “是乡君!”

  路女官下去后,明珠换了一本账册继续看。

  这一看,她的眉头都拧起来了。br>
  知道津西镇穷,却没想到这么穷。

  拥有一万人口的大镇,全年财政收入不到五百两,其中田地税占了赋税比例的九成,其余的一成是商税和杂税。

  大庆的赋税不算重,老百姓每年只需交一次粮税、田地税,服一次徭役。

  如果家中有钱的,可以缴纳银两免去徭役,没条件的,去服役也不用担心,因为修路或清理河道,每人半个月便能归家。

  粮税的征收标准是十取二,比以往的朝代都要轻。

  田地税是按亩征收的,如荒山,前面三年免税,三年后不论收成如何,都要按当地县衙的收费标准进行纳税。

  山地不论土壤贫瘠,一律按一亩三文征收,田则是三十文一亩,一样不论旱田水田荒田沙田。

  另外就是,集日摆摊的摊位费,铺子的商税。

  像盐税、矿税、茶税这些是没有的。

  所以,穷也是有原因的。

  商业不发达,光靠田地的赋税,是无法富裕起来的。

  开商路,通水运,势在必行。

  ……

  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洒下一片金光。

  正要下衙的礼房黄掌事,见明珠还在伏案公干,连忙把迈出的一只脚收回,后面的吏房王掌事见了,说道,“都下衙了,退回来作甚?”

  “嘘!”

  礼房黄掌事连忙‘嘘’了一下,然后指了指外面,“城主还没走!”

  “还在?”

  吏房王掌事惊疑的探头,见到明珠,立即把头缩了回来,“继续干活吧,看城主的样子,估计还得好一会。”

  “要是城主一直不走呢?”孙掌事道。

  “那我们便睡在衙里。”工房赵掌事道,“正好我有些思路了,在琢磨一晚,明日估计便能交差了。”

  孙掌事一惊,“这般快?”

  “城主都说急用了,不快哪行哪。”赵掌事拿起工具,“你们先忙,我去库房看看有没有材料。”

  孙掌事和王掌事还有黄掌事对视了一眼,默默回到自己的位置。

  暮色四合的时候,明珠终于把邢房的一些重大案件看完。

  见隔壁的六房还亮着灯,立即召来路女官,“你去看看,还有谁在。”

  路女官很快回来,“乡君,六房的掌事都在,其他的人也在。”

  “告诉他们,日后若无通知,忙完事情便能下衙。”明珠突然想起一件事,“衙里提供膳食吗?”

  “只提供早膳和午膳,如若衙里晚上还有别的事情,厨娘会提前蒸些馒头,方才奴婢去膳房看了,蒸笼里只剩两个馒头,几位掌事应该是吃过了。”

  明珠看了旁边的漏更,又看了外面的天色,“让他们下衙吧。”

  得到消息的几位掌事,先后下衙。

  乘着夜色,孙掌事拖着一身疲累回到家中,他的妻子见了很是担心,“可是乡君为难你了?”

  “倒也没有。”孙掌事揉揉眉心,靠在躺椅上。

  “那是什么,账目捋不清?”

  “也不是。”孙掌事换了个坐姿,“城主要求较高,为夫恐怕达不到城主的预期,今早议事,其他人表现不错,只有为夫支支吾吾,一问三不知。”

  孙家娘子立马慌了,“这……这应该没什么大碍吧?顶多第一印象不好,不至于被干掉吧?

  而且,你在镇衙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若是因此把你轰出来,站不住理啊!”

  “津西是沈家明珠的津西,在津西乃至整个羲和城,她说的话就是王法。”孙掌事声音平静,“娘子,明日你清点一下家中的财产。”

  孙家娘子脸色一变,“这么严重?会不会是你想太多了?城主应该没那么小气的吧?怎么说,她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孙掌事没说话。

  “相公,兴许是你多想了,前面的宁镇长没动你,说明你是可以的,再且,宁镇长是城主举荐的,若是他撸了你的职,宁镇长面上也过不去呀。”

  孙掌事觉得有道理,“兴许是我多虑了。”

  “那这家产还整么?”

  “你看着办吧。”

  孙掌事起身,去了书房。

  …

  梧桐小筑!

  杨氏见天色黑透,明珠却迟迟未回,便吩咐青杏道,“你去镇衙瞧瞧,看明珠何时回来?”

  青杏得令,立即赶去镇衙。

  “路女官,乡君可还在忙?”

  刚到镇衙门口,青杏便看到了路女官,连忙说道,“老夫人见乡君迟迟未归,便差我过来看看。”

  路女官看了看天色,“这个时候估摸戌时过半了,在继续下去,乡君的身体恐怕会吃不消……你随我一起进去吧。”

  入了衙内,路女官开口道,“乡君,青杏来了。”

  青杏恭敬行礼,“乡君,老夫人还在别院等您一起用膳。”

  “奶奶还未吃晚饭?”明珠这才从案桌上抬头,“现在什么时辰了?”

  路女官回答,“准备戌时过半了。”

  “是该回家了。”

  梧桐小筑离镇衙不远,乘坐马车不到一刻钟便可到达。

  “奶奶,我回来了。”

  一下马车,明珠便朝里面喊,杨氏听到了,连忙吩咐丫鬟上菜,明珠进入主院的时候,饭菜已经摆好了。

  “第一天上衙累不累?”杨氏关系道。

  明珠坐到杨氏身边,“奶奶,上衙挺好玩的,比上山干活有意思多了,就是比较费脑,考虑的事情也多,眼睛也累。”

  “衙里事情很多吗?”

  “不多,但我刚进去,很多事情不熟,只能多看看,所以才晚了些。”

  明珠主动给杨氏盛汤,“奶奶,衙里还有许多事情等我安排,如若酉时三刻我还没回来,你便先吃吧,不用特意等我了。”

  杨氏也不强求,“衙里管饭吗?”

  旁边的路女官笑了,“老夫人,乡君是羲和城主人,饿着别人也不会饿着乡君呀,何况,衙里有专门做饭的厨娘,再不济,旁边还有个望江楼呢!”

  “我就怕你们忙起来了都忘了吃饭。”杨氏忧心道,“明珠,你还在长身体呢,饿着可不行。”

  明珠保证道,“奶奶放心,我会按时吃饭的,保证回家的时候,白白胖胖的。”

  “路女官督促,若是明珠瘦了,我唯你是问!”杨氏板着脸道。

  路女官连忙屈膝,“遵命!”

  “你们下去吧!”

  路女官和青杏对视了一眼,默默退下,并把门带上!

  “奶奶,是有什么事要说么?”明珠问道。

  杨氏脸色不愉的点头,“今日去街上转了一圈,碰到王家人了。”

  “他们说了什么?”

  杨氏哼了一声,“咱们沈家与他们家有瓜葛的,也就王氏一人,如今咱们发达了,他们就想借着这层关系套近乎,哼……就他们那点花肠子,老娘用闭着眼睛都能看出来。”

  “那奶奶是怎么想的?”

  她是想王氏死在石头城的,但生而为人,却不能不顾及家人的感受。

  毕竟,沈兴之是爷爷奶奶的亲儿子。

  “他们王家想沾我们沈家的光,做梦。”

  杨氏当初为了大局,忍痛把沈兴之送去石头城,心里实则恨透了王氏,不然也不会与王家撕破脸。

  “奶奶,我的意思是,二叔和王氏的事,你是怎么想的。”明珠小脸严肃,“想摆脱王家,其实很简单,只要二叔休了王氏,王家便是想讹上咱们,也站不住理。

  现在,王氏还是我们沈家妇,无论我们两家怎么闹,只要没和离,沈王两家依旧是姻亲关系。

  在外人眼中,她依旧是二叔的妻子,沈家的二夫人。

  如今我是城主,爷爷是进士,大哥是凌江第一个小三元的秀才,只要王家人豁出去脸面,怎样都能沾我们家的光。

  毕竟,彬堂哥是从王氏肚子里出来的,我们可以不理王氏,却不能不顾彬堂哥的脸面。

  反过来想想,身为人子,彬堂哥不可能一点都不介怀。”

  杨氏瞪眼,“长彬会恨我们?”

  “恨,不至于,但心里肯定会有疙瘩,不然也不会留信连夜出走,不辞而别。”

  明珠一边说一边观察杨氏的脸色,“彬堂哥这一走,好像差不多两年了吧,这两年,他可是一封书信也没寄回。”

  “他心里肯定怪我们。”杨氏一脸悔恨,“当初我就该让那个女人进门,赔了一个儿子不说,现在连孙子都……”

  杨氏突然哽咽,眼圈也红着,“兴许是我上辈子造了孽,这辈子才生了这么个孽子。”

  “如果时间重来,奶奶还会让王氏进门吗?”明珠问。

  “可这世上没有如果啊。”杨氏抹着眼泪,说起正事,“你封爵的消息传到石头城,你二叔知道了,便写信回来,说是要我们接他回来。

  当时我跟你爷爷都不同意,一来是你刚得封爵,贸然接你二叔出来,会落人把柄;二是担心他怨怪家里,继续作妖,三是他与王氏之间,是否还如当初那般死去活来。

  若他依旧什么都听王氏的,回来只会添乱。

  咱们家有今天,来之不易,可不能任由他造作。”

  杨氏看着明珠,“当时你应该在京城,我们不想你烦心,便没告诉你。”

  明珠“……”

  其实,她早就知道了。

  还是爹爹和宁镇长说的。

  明珠假装不知道,“奶奶顾虑的是,只是二叔在那边受苦,即便不接回来,也该派人去看看,留些药,免得二叔回来的时候,身子都跨了。”

  “那也是他的命。”

  见杨氏还在嘴硬,明珠直接吩咐道,“路女官,让护卫长派两个人去石头城看二叔,顺便带些衣物过去。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