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唐之美食供应商>第620章 好消息,正阳公要去辽东了
  也不怪他们不信。

  长安城的房价何其之高?不说内坊的那些好宅子,就是外坊的小院子,也都要一两贯铜钱。看書喇

  一两贯铜钱那是什么概念!

  那可是他们省吃俭用,少说半辈子才能省下来的数字。

  “是真的!”那人恨恨地开口,嫉妒让他整个人都扭曲了起来,“孙季现在都有了一件绸的袍子,还给他婆娘打了一只银镯子。”

  “就是打镯子的那个老师傅同我说的这个消息。”

  绸的袍子…银镯子…

  几个人更加嫉妒了起来,好家伙…这些东西是他们做梦都不敢奢求得到的东西。

  又一个人把锄头撂了下来:“正阳公的工厂还收人吗?”

  发生在身边的事,让他们彻底倒戈。

  就算以后万一真的发生了他们担心的事。

  可一年时间就能买得起房子、穿得起绸的袍子、还能讨一个婆娘,这可能是他们种二十年地都不一定能得到的。

  正阳公现在如日中天,总不可能工厂一年就倒闭吧。

  “好像是招的。”一个人皱着眉头,迟疑着开口,“前段时间,我还听到有长安来的人吆喝着。”

  “那咱们还是去正阳公的工厂打工吧。”

  “就是就是,听说还管肉吃。”

  就在他们一边开垦着土地,一边讨论的时候。

  一个人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不好了,不好了,好消息啊,好消息!”

  这弄得开垦土地的几个人一头雾水。

  “究竟是不好了,还是好消息?”一个人皱起眉头,看着胡言乱语的这个人。

  跑过来的这人,也算是他们中的一员。

  不过和他们不同,这人是彻底不去开垦土地的,而是靠着给别人家当短工来讨生活,虽然没保障…但生活质量算是几个人中最高的。

  “好消息,好消息。”这人气喘吁吁,嚷嚷着开口,“天大的好消息。”

  “辽东的事你们都知道吧?”

  这几个人点了点头。

  他们刚才就在讨论这件事来着,虽然后面话题歪了,就成了要不要去正阳公的工厂打工讨生活。

  “正阳公要去辽东了。”跑来的这人神秘兮兮地开口,虽然他现在的状态,反倒是很像临死之前的遗言。

  几个人一惊。

  “正阳公怎么会去那种荒无人烟的地方?”一个人摇了摇头,迟疑着不肯相信。

  跑来的这人也一摇头,又狠狠喘了口气后,这才解释起来:“不是正阳公亲自去,而是正阳公要差人过去。”

  “正阳公要在辽东那边,就不知道是哪个城池,要在那开一家分店。”

  几个人面色没什么变化。

  开分店啊……

  虽然说现在洛阳都还没有同福食肆的分店,但这又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又吃不起同福食肆的食物。

  “当然,我知道你们不关心这个。”跑来的这人摇了摇头,又接着开口,“下面那个消息,你们应该是很关注的。”

  “正阳公要去辽东开垦土地了。”

  听到这个消息,几个人都一愣,忙转过头紧紧地盯着他。

  这是什么意思……

  “我跟你们说,千万别告诉别人。”跑来的这人压低了声音,总算是有了几分说秘密的模样了,“这次你们应该听说了,正阳公把他手下的那位薛仁贵、薛县男借给朝廷打仗去了?”

  几个人围了过来,小鸡啄米地点头。

  “你们猜猜,正阳公是怎么把薛县男租借过去的?”

  “就是用辽东那边的土地。”

  说着,他顿了一下:“也是有人听正阳公亲口说的,说什么辽东那边的都是黑土地,是这个世界上最适合种地的土地。”

  “正阳公不就是最喜欢食道嘛,现在就准备在那什么黑土地上好好种一种粮食,培养出更优质的食材来。”

  有人狐疑地看着他:“这种有条理的话…是从哪听来的?”

  跑来的这人嘿嘿一笑:“我这不是朋友多,其中一个就是在正阳公手下当差的游侠儿。”

  “他替正阳公跑腿来洛阳,我请他吃了一杯茶,就知道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忙不迭地就过来告诉你们了。”

  好消息?

  这当然算得上是好消息的。

  几个人对视一眼,其中一个人开口:“我觉得…我们还是去辽东如何?”

  其他几个人点着头。

  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土地是最重要的,如果有土地能选择的话,自然不会、也不可能选择其他的东西。

  先前就是觉得这块肥肉有毒、可能只是外面有一层肉臊子、底下全都是难啃的骨头。

  可现在…正阳公都去了。

  正阳公都说那是一块天底下最好的肉,还带头啃了一口,这还能不让他们放心的?

  至于边境安全不安全的问题,他们已经不去思考这个了,有正阳公在难道还不安全?想想那个龟兹……

  谁要是敢打扰正阳公种地,大唐能把它脑壳都打飞了。

  去辽东,一定要去辽东!

  谁不去谁是傻子。

  几个人定下心思,小心翼翼地把锄头藏回自己的住所,接着就跑步着去府衙,要报名去辽东开垦土地。

  如这一般的事,在洛阳、在长安,就像是遍地开花一样。

  随军去高句丽的史官,给这把烈火上泼了一勺热油,在平康坊喝醉了之后,他透露出一个消息。

  大唐之所以要攻打高句丽,就是因为正阳公觉得高句丽那块地用来种菜是最好不过的,于是乎朝廷为了正阳公的种菜大计,就立马调兵遣将打了过去。

  这让百姓们更加热切起来。

  原来正阳公是这么看重那片土地的嘛,正阳公都觉得好的东西,现在他们有机会分上一杯羹,谁愿意放弃?

  财神亲口点的,说不定土地里就藏着金元宝?

  三天之内。

  过来报名的人数,就翻了一倍,七天之后,就翻了数十倍。

  眼瞧着户部预估的名额就要满了。

  这让李世民有些长吁短叹,哪怕之前心里有所预估,但尹煊的名望能高到这种程度,能让百姓把下半辈子的希望都落到他身上……

  还是很出乎他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