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唐之美食供应商>第884章 李世民:种地,我擅长啊
  实际上熬煮出来的汤,虽然味道是在汤水里,也有一定的营养,可养分的大头,都还是集中在肉里。

  尤其是像李世民这种年纪大的,就更应该少喝汤了。

  汤汤水水里,尤其是这种肉汤,里面最多的就是胆固醇和嘌呤了,喝多了很容易痛风,这对本就身体越发虚弱的李世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负担了。

  在正儿八经的事上,李世民向来是很听话的。

  无论是面对尹煊,还是说其他人,只要有本事让他信服,那么在这个领域内,他一定是很乖巧的。

  他把里面的内容吃完,连枸杞都没放过一个,给吞了进去,要不是枣核实在是咬不开,他连枣核都能给吞下去。

  剩下的汤水没喝,虽然他很馋。

  吃完了后,兴许是心理作用,兴许是汤品真的有几分作用,李世民觉得一股暖意从自己的腹中诞生出来,洋洋洒洒地弥漫到自己的四肢。

  他砸了咂嘴,虽然那股子药味还是很明显的,可很好喝,比太医署、尚食局做得不知要好多少倍。

  “你这十贯,还是贵了。”李世民吃饱喝足之后,就开始过河拆桥了。

  尹煊冷笑一声:“那你下次便不要喝了。”

  李世民一拍桌子:“我不是这个意思,党参我还以为是上党的参,结果却是这种平乏无味的东西。”

  “若是舍不得,我那还有上…还有上皇、陛下赐予我的多种名贵珍参,下次熬汤的时候,我拿些给你。”

  大唐的参,是以上党出品的为珍,所以李世民没反应过来尹煊说的党参是什么东西。

  实际上…

  党参和人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

  虽然长得差不多,也都有一个参字,具体的差别尹煊也不太说得上来,但…党参是桔梗科的,人参是五加科的。

  由此,就可见他们的差别了。

  人参的药力要在党参之上,虽然药性差不多,不少情况下,中药方子里也能用党参取代人参,不过一般都是要数倍于人参才行。

  所以,在价钱上,它们的差别也很大。

  毋庸置疑,即便是普通百姓也很难入手、购得的党参,在李世民眼里就是一个便宜货,谁家补气用党参啊?

  “你是想把自己吃死?”尹煊歪脑袋看了李世民一眼,说得直白。

  李世民一顿。

  尹煊点点桌子:“再怎么说,这就是一道菜,而不能作为药来吃。”

  “稍微利用一下药性,让身体舒服一些,这和用美食去犒劳疲劳的人是一样的。”

  “补得太多,对身体也是一种负担。”

  尹煊意有所指。

  当然,更多的还是因为成本。

  人参煮汤当然可以,只要控制量就行,可…既然要控制量,为什么不用价格更便宜的党参呢?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给他提了个醒,回去得好好让太医署的人给自己制定一下滋补的计划了。

  自己还没衰老到父亲那种程度。

  想到这,李世民不由自主地瞥了过去。

  李渊敏锐地捕捉到了自己儿子的目光,刚输了牌的他,心情不是很愉悦,一瞪眼,恶狠狠道:“看蛋啊!”

  李世民很想说是,但觉得人不能像尹煊那样,就合上了嘴巴。

  已经被默认成蛋的李渊,不了解自己儿子内心的波动,胡乱一通洗好麻将,抓了牌,又开始兴奋起来。

  天胡开局!

  虽然…不知道这是他第多少个天胡开局。

  李世民吃完了饭,抹了抹嘴巴离开,他觉得不能再在这里待着了,荷包不受他的控制,那些个铜钱有了自己的想法,它们觉得食肆的钱柜更适合生活。看書喇

  十贯的汤、三百文的栗子,走的时候还顺了几块面包。

  回到皇城后,忙碌了一天的陛下,先是回味了汤的滋味,又把太医唤来,商议接下来的滋补之事,紧接着啃了一会栗子。

  在奏章上留下几道油乎乎的指印,觉得这样不好,跑出去净了净手。

  路过御花园的时候,还能见到几分李丽质和李淑折腾后遗留下来的痕迹,不免有些唏嘘。

  等到他坐下来,重新开始处理公务,天色已经黑了起来。

  批改了几份奏章。

  李世民提笔,把农桑种植一事的大概写了出来,粟米这东西,向来是一年一季,不过…春夏皆可种。

  就是气候、季节的问题,会导致夏种粟米在产量、质量上,都比不上春种的粟米。

  但这也不是什么问题。

  农户是勤劳的,他们同样也是狡诈的,老实质朴的面孔底下,大多数都有一颗玲珑剔透的心。

  虽然春种的收益最高,可这一片土地上就只剩下粟米了。

  于是乎,有些农户,尤其是以那些地主为盛,他们总是会在春天,春寒料峭的时候,去种一波豌豆、茼蒿。

  以往这些东西的种植价格不高,主要是没什么市场。

  大家宁愿到野外挖一些野草熬糊糊,也不太可能去吃这些虽然好吃,可价格不斐的绿叶菜。

  但…现在大家都有些余钱。

  去买一点豌豆、茼蒿改善下自己的生活,也逐渐成了能被人接受的一件事。

  粟米大多还是要种的,每年交农税的时候,把这些质量参差不齐的拿过去应付交差,总之…他们不肯在这片土地上吃太多的亏。

  对于这些事,李世民清楚。

  御花园就是皇家的一块地,不大,只两亩左右,每年农忙的时候,他和长孙皇后就带着那群孩子去种种地。

  不仅仅是一个面子工程。

  这也是一种教育。

  李世民不想养出那种…往床上一躺,张嘴就是吃、伸手就是玩的孩子,毕竟皇帝是一个国家身上担子最重的人。

  假如皇帝都不中用了,这个国家又能撑多久?

  甚至在农桑之事上,李世民还颇为老练,和那些熟练的庄稼把式不能比,但欺负欺负才种地几年的小年轻,还是不成问题的。

  整个朝堂上。

  也就那寥寥几位,出身农家的,在农桑一道的经验上,能胜过李世民几分。看書溂

  其余大多数…只是见过田地,或装模作样使过锄头罢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