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唐之美食供应商>第879章 我们没忙,没空听你辞职
  波斯的战争结束了。

  库普索长老和伊嗣埃三世也随行一同来到了大唐,他们在这场战争中,亲眼见识到了大唐的强大。

  说实话,他从想过,原来战争会是这样的一回事。

  硝烟、火光、声响。

  然后…拜占庭和那个半岛上的人就溃不成军,什么是要拉长的战线、什么是攻坚战、什么纵贯……

  他们一次都没看到。

  只有一封又一封从前线传来的战报,这次歼灭了多少敌军、那次又拿下了一座城池。

  一开始的兴奋,到后面就逐渐麻木。

  不是这些消息不好。

  可…人的兴奋在一定时间内,总有个阈值的,打得太过顺利,反倒是难以在心里折腾出什么波折来。

  那毕竟是两个能征善战的国家和民族。

  他们也曾有过光辉的传统。

  也想过…要不要缴获大唐的枪械,可这个想法很好,但空有想法就成了一种折磨。薛仁贵带出来的都是精锐。

  何为精锐?在大唐人的眼里,精锐只要做到四个字“令行禁止”。

  枪不离手。

  如果出现战损,人和枪要一起抬走。

  如果带不走枪,也要就地摧毁,拜占庭没少上这个当,很多时候,他们以为他们能够缴获一把枪了,结果走上去,就是一记诡雷。

  要不然就是一发子弹。

  好不容易耗费了上百人的性命,把枪给抢回去——结果一看,就是个包了些木头的烧火棍。

  有什么用?

  一点用都没。

  同样、乃至于更光荣的历史,还要更强大许多、碾压式的实力差距,这让这场战争没有了任何悬念。

  只是,地域辽阔;只是,补给稍微慢了些。

  才让他们撑到现在这个时候。

  胜利了,自然是要回国,薛仁贵没在波斯这片土地上驻留,大唐的士卒们对这片土地也没有眷恋。

  只是…

  身为国王的伊嗣埃三世吵闹着要来大唐,甚至还差点偷偷溜上了去大唐的军舰——真的是差点,要不是大唐的编队整齐,开船前里里外外都要排查一遍,波斯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国王丢了。

  最终,波斯国内没挨过伊嗣埃三世的哀求。

  几个大臣、顾问吵着、闹着、打着,最终库普索长老胜出,争取到了这个来到大唐的机会。

  战争将熄,正是要恢复国内诸多事宜的关键时刻。

  伊嗣埃三世在这个时候做出这个决定,这让他这辈子就只能当一个挂名国王了,毫无责任心、也毫无国王的担当。

  可…

  随同出行大唐的大臣就不一样了。

  国王无用、自然大臣们就要担当起国王的责任,其中包含了权力,权力也是分大小的,而这里面,最大的权力如何分配?

  自然是谁和大唐的关系最亲,谁就拥有这一份最大的权力。

  这次随同伊嗣埃三世去往大唐的资格就是一个决断,哪怕他们趁着这个时候,把伊嗣埃三世和库普索长老的权力瓜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转头告诉大唐,再要求大唐出兵呢?

  几率很小,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且…他们也不会干出这种事,反正头上都是有一个大唐爹,波斯国内的权力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这两位波斯人的到来,终究是给大唐带来了一些别样的变化。

  外人面前,有些不干不净的事不能做,唐人讲究一个脸面,尤其是自己不能丢自己的脸面。

  李世民以外臣的资格接待了伊嗣埃三世,伊嗣埃三世还很兴奋,他没有发现大唐的这些讲究。

  库普索长老发现了。

  但他已经乏了,倦了,躺平了。

  没发现就没发现吧,臣子就臣子吧,跟自己没关系了,最终懊悔的也是长大后的伊嗣埃三世,要不然就是他的孩子。

  乏了、倦了的人,不止是库普索长老,还有薛仁贵。

  在外面征战这么久,他早就想念同福食肆早上新鲜出炉的包子,在油锅里炸得滋滋作响的果子,呲溜一口就吸满肚子香的面食。

  想念那一口排骨、想念那一口汤。

  以及,他还有大把的灵感,在波斯战场上积攒下来的,他迫切地想要把这些东西在凤巢里折腾一下,看看能不能成真。

  只是…

  李世民一直说自己没时间,理由都找好了,这段时间要去接待波斯来的两位客人,实在没办法。

  辞职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反正都做了这么多久的将军了,也不差这一天两天,你就先去兵部坐一坐,等我这边忙完了,再处理你的事。

  李世民心里小算盘打得啪啪响。

  就一个字“拖”。

  拖到薛仁贵你在兵部习惯了,拖到你没什么力气辞职,那不就名正言顺地成为自己的臣子了。

  脸?

  什么是脸?

  李世民从来都不在乎什么脸面,一个好臣子,尤其是这么年轻的好臣子,那真是太难能可贵了。

  毫不夸张的说,尹煊决定了大唐这栋楼的根基、决定了这栋的装修,那薛仁贵就决定大唐这栋楼能有多高。

  听起来薛仁贵的地位还要高些。

  其实不是。

  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薛仁贵和大唐那群将领加一起,能决定大唐这栋楼多高——至于多高无所谓,他相信尹煊都能装修得和一楼一样。

  李世民高兴了。

  薛仁贵就有些纳闷,一天就闷在兵部里,到点下班,把非暴力不合作发挥得淋漓尽致。

  尉迟敬德也无奈。

  他一个兵部尚书活得跟个侍郎似的,围着薛仁贵跑来跑去,就是希望能够用兵部繁忙的公务取得薛仁贵的心。

  薛仁贵觉得他指定是有点什么毛病。

  拖字诀,不高明,但好用。

  这几天,薛仁贵脸上的郁色是越来越重,在同福食肆里喝得酒水也是越来越多了。

  这天晚上。

  他没忍住,朝自家大郎诉苦水。

  李渊和魏征两个小老头就蹲在薛仁贵身边,他们不是来安慰薛仁贵的,而是过来看热闹的。

  还怂恿薛仁贵不如就从了李世民。

  反正那是大唐的皇帝,从了他也不算坏事。

  尹煊一人给塞了一把烤得软烂、少油、少盐、少辣椒的串儿,堵住了他们的嘴巴。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