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召唤十万大秦锐士>第400章 动兵,积极请战
  大明第一艘战列舰出厂,朱慈炯亲自赐名“战神”。

  九月一号,战神号通过全部测试,性能优秀,正式进入大明海军服役。

  有了第一艘战神号的建造经验,接下来计划在两年内连续建造三艘性能偏向不同的战列舰,也逐步提上了日程。

  江南制造总局这边刚有新进展,京城兵工厂也紧随其后。

  大明第一柄冲锋枪出场!

  经过一系列的测试,性能优良,一个弹匣可连续射击三十发子弹,后坐力较小,精准度高。

  这款冲锋枪相较于【定王一式】,是大明热武器历史上又一个大进步!

  冲锋枪的出现,也就意味着中短距离交战,大明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不到三秒钟,一连串的金属子弹掉落在地,枪口吐出火蛇一般的焰火。

  三百米外的标靶被打成了马蜂窝。

  这款性能强大的冲锋枪,朱慈炯为其亲自命名为“中兴”。

  中兴冲锋枪顺利得到朱慈炯的生产准许后,立即投入到兵工厂的流水线生产当中。

  这半年内,大明各地到处被发现矿山等诸多优质资源。

  再加上天山一带和满洲一带有着丰富的煤炭、铁矿等等自然资源。

  丰富的矿物质资源,让各式新式武器层出不穷,同时也大大缓解了兵工厂能源不足的问题。

  这半年内,就接连有五六处通过批准得到建造准许的兵工厂。

  如今的大明从原先只有一家兵工厂,增加到了八家。

  中兴冲锋枪进入这八家兵工厂的流水线中,产量自然也是疯涨。

  每月可产出一百万柄中兴冲锋枪、两百万柄【定王一式】,子弹更是不计其数。

  汉兴四年,三月五日。

  这是一个重大的日子。

  大明正式向倭国宣战!

  大明出动由战神号组建而成的海军舰队,这支海军舰队共计十万余人,超过半数士卒配备中兴冲锋枪,剩下的半数士卒则是配备【定王一式】,大大增强了海军士卒下岸后的战斗力。

  同时舰队的海上战斗力更是不可小觑!

  整支舰队都配备了新式改版红衣大炮,并且其驱动装置也换上了蒸汽机驱动,这让舰队在海上的航行速度提升了简直不止一个档次!

  这支舰队的主将由郑芝龙担任,其副将则是由郑森和施琅担任。

  这支舰队乃是大明海军的第一支全编制舰队。

  其中海军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原先的郑家水师组建的。

  如今大明海军的人才稀少的很,比如像杨再兴、宇文成都这些将领们,那可都是旱鸭子。

  就算不是旱鸭子,他们对海上的领军作战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

  出征之际,这支大明全编制的第一支舰队,被朱慈炯正式赐名为“凯旋”。

  凯旋舰队!

  凯旋出,得胜归!

  倭国,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京城

  朱慈炯亲自乘坐龙辇送别此战的将士们。

  “吾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十万海军将士发出震天的吼声,宛如猛虎一般怒吼。

  朱慈炯见势也是十分欣慰,双手微微抬起,中气十足的大声宣布:“平身。”

  “诸位都是我大明的忠义之士,此战朕与全国人民都翘首以盼,等待你们的好消息!”

  吼!

  现场的将士们再次发出一声怒吼,这一次他们更加的激动。

  得此陛下,他们前途无限光明!

  就在将士们高声呐喊着万岁之时,朱慈炯身着一袭五爪金龙袍迈步缓缓走向点兵台,腰间挎着一柄象征着帝王权势的轩辕剑。

  站在点兵台上的郑芝龙见状连忙上前迎接。

  “陛下。”

  郑芝龙恭敬的向朱慈炯行礼。

  朱慈炯轻哼了一声,示意其平身。

  待到朱慈炯踱步走至点兵台的正中央,环顾不远处密密麻麻的将士们。

  将士们组成方阵,一眼望去望不到头。

  “将士们辛苦了。”

  “不辛苦!”

  面对朱慈炯的慰问,将士们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

  朱慈炯在这些将士们的心中,那是信仰一般的存在。

  信佛修道,不如将陛下视为信仰!

  这便是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一句话。

  由此可见,朱慈炯在民间百姓心中的声望,甚至超过了佛道。

  “此战你们代表的是朕,是大明全体人民,代表的是你们日日夜夜挥洒的汗水,是你们日后功成名就的未来。”

  “同时朕希望你们:

  十万将士出,十万将士归!”

  说罢,朱慈炯转头看向郑芝龙,嘱咐道:“此战过后,朕亲自为你与将士们接风洗尘!”

  “谢陛下隆恩!”

  郑芝龙感动的不要的不要的,单膝跪在地上谢恩。

  ......

  凯旋舰队出海驶向倭国,此时倭国也收到了大明向倭国宣战的消息。

  这顿时让倭国上下慌乱不已。

  此时倭国正处于由德川家族领导的幕府时代。

  德川家光,正是德川家族的族长,同时也担任着幕府将军一职。

  自德川秀忠去世之后,德川家光力排众议,确立将军为幕府最高权力者,并确立了老中、若年寄、奉行、大目付的制度,并且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一切与外界交流。

  此番大明突然宣战,让倭国上下都有些不知所措。

  对于大明而言,倭国上下的印象都还停在崇祯时期,那时的大明在风雨飘摇之中。

  国力衰弱。

  江户川

  “诸位,你们对大明对我们宣战作何感想?”

  德川家光居于高位,白发苍苍已经有着四十多高龄的他,却仍然显得中气十足。

  面对德川家光的询问,次子德川纲吉主动说道:“大明,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们的国力已经是非常弱小了,就连一个少数民族都打不过,更何况跨越大海与我们作战,我看此战他们是自不量力,找死之举!”

  无论是德川家族,亦或者是倭国民众,都对大明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崇祯年间。

  所以有这一番结论,也并不奇怪。

  德川纲吉说完之后,德川家族的武士们纷纷请战。

  大明宣战,这在他们的眼中,简直就是白送的战功。

  不要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