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召唤十万大秦锐士>第111章 最后一战
  济尔哈朗见状也是被吓了一跳,赶忙开口呼叫宫中太医,生怕待会孝庄太后出了什么意外。

  过了半响,孝庄太后这才好不容易缓过神来,缓缓开口询问道:

  “你倒是说说该怎么办?”

  济尔哈朗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

  “微臣想请太后娘娘拟一份圣旨,请摄政王率军退出大明境内,日后再图反攻!”

  经此一战后,济尔哈朗算是彻底对大明改观。

  如今粮仓里的所有粮食都没了,大清境内就算是将所有粮食收集起来,也不够支撑多尔衮麾下的数十万大军的一个月粮食!

  没有了足够粮食的支撑,就山海关目前的粮食储备,怕是不出一周时间,就彻底没粮了。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让孝庄太后拟一份懿旨,命多尔衮强制率军回撤。

  孝庄太后也是聪明人,眼见粮仓里的粮食都被明军焚烧殆尽后,就没有再继续纠结粮仓一事,赶忙起身亲自动笔拟了一份懿旨交到济尔哈朗手上。

  “大清此时已经到了存亡危急的时刻,哀家暂时不追究你的过失,但接下来希望你不要辜负哀家对你的期望!”

  孝庄太后并没有选择立刻追究济尔哈朗的责任,而是选择再给他一次机会,戴罪立功!

  此次多尔衮率军入关,几乎是将大清的所有排得上号的武将都给带走了,剩下可用之人,也就济尔哈朗最是靠谱了。

  难不成启用怀顺王耿仲明?

  那不是找死吗?

  ......

  山海关

  多尔衮面色极度阴沉的看着手中的懿旨,罕见的主动将这份懿旨交给坐在下方的豪格。

  全场的气氛可谓是冰冷到了极点!

  “都说说吧,是要撤军,还是要战?”

  下方众人皆是犹豫再三,互相看了一眼对方,仍然迟迟没有动静。

  粮仓被烧毁,这是他们谁也没有料到的!

  “王爷,关内的粮草最多只能支撑大军一周时间。”

  吴三桂硬着头皮说出了一句让在场气氛更加凝重的话!

  果不其然,此话一出现场众人的脸色齐刷刷的再度阴沉一度。

  多铎皱着眉头,似乎在做什么艰难的抉择。

  相较于多铎和多尔衮的犹豫,豪格则是显得轻松的多了。

  反正多尔衮这一次入关,也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

  如果早些率军回去的话,多尔衮的威势必然会因此下降,届时说不定他还能趁势重新崛起。

  底下各怀鬼胎,多尔衮又岂能不知?

  “大哥,打一场吧。”

  犹豫再三,多铎最终还是选择开口。

  话音刚落,在场的众人皆是扭头将目光看向多铎。

  “打?”

  “对,打!”

  面对多尔衮和众人的目光,多铎仍然坚持己见。

  打!

  此次入关,大清几乎是调集全国之力,可却连京城的影子都没有碰到。

  他们岂能甘心?

  就算明军再是凶猛,粮草再是缺乏,至少也要堂堂正正的打上一场再谈撤退之事吧。

  否则的话,他们费尽千辛万苦,潜心准备多年,难道就是为了走个过场?

  “嗯,打!”

  只见多尔衮大手一挥,当即正式向众人宣布。

  宣战!

  正式向山海关外的明军宣战!

  一夜之间,山海关内的所有将士统一被调动起来,原先可以坚持一周的粮草,今晚全部下锅!

  一切吃好喝好,只为了明日一战!

  胜了,则大清入明有望。

  败了,则率军撤出大明。

  城楼

  多尔衮此时正游走在城楼上检查着山海关的城防是否坚固。

  不得不说,这山海关当真不愧“天下第一关”之称。

  其坚固和完善的城防,让多尔衮看了都不禁感叹。

  若是吴三桂始终忠心大明的话,大清再想吞并大明,恐怕又得大费周折一番。

  山海关的城楼上正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火器,有红衣大炮,也有三眼铳,或者虎蹲炮......

  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此刻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紧随多尔衮身后。

  吴三桂在担忧什么,多尔衮可以说是一清二楚。

  但多尔衮并没有开口,而是在等。

  在等吴三桂究竟什么时候沉不住气,主动开口求他。

  反正两人独处的时间若是吴三桂不好好把握的话,日后再想开口可能就是当着熟人的面了。

  如今大清已经隐隐约约有撤军的意思,这就是让吴三桂最为焦虑的地方。

  大清是有地方撤,可他吴三桂没有啊!

  本来吴三桂从一开始就是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开关放清入关灭明。

  可奈何如今大明没灭,反倒他抱以希望的大清要撤军了。

  一旦大清撤军,那他势必就是大明的眼中钉肉中刺。

  没有大清的庇护,他吴三桂怕是连大仇都无法得报,就要葬身于此了。

  “王...爷,你救救小人吧!”

  眼见独处时间越来越少,吴三桂终于是按耐不住了。

  听到吴三桂焦急的请求,多尔衮背过身子嘴角微微一笑,随后故作平淡的回应道:

  “怎么,吴总兵何出此言?”

  “王爷,你就莫要再打趣小人了,小人如今的处境想必你也已经知道了,日后小人势必唯王爷马首是瞻,只求王爷能收留小人,在大清给小人留一条生路。”

  吴三桂面露苦涩,这一次他算是真的栽了,只能主动拉下身子任由多尔衮狮子大开口了。

  果不其然,多尔衮虽然表面同意了,但字里行间皆是要吴三桂的兵权。

  也是,没有一个统治者会轻而易举的便将十多万大军的控制权放任出去。

  回到草原后,大清将会立刻册封吴三桂为平西王,提供给吴三桂应有的庇护。

  当然了,相应的,吴三桂的兵权将要上交一半给大清,并且麾下三万关宁铁骑的编制每年都需要上交一半的人补充汉军八旗。

  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吴三桂也只能打碎牙齿一口答应下来。

  没有办法,谁叫他如今就是砧板上的鱼肉。

  若是不答应多尔衮,那等他的必然只有来自大明无穷的怒火!

  “哈哈哈,吴总兵陪本王逛了这么大一圈应该也累了吧,就快些回去歇息吧。”

  “明日还要有一场硬仗,需要吴总兵出力!”

  临别之前,多尔衮还不忘想着榨干吴三桂的最后剩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