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召唤十万大秦锐士>第98章 大明是礼仪之邦,但本宫可不是
  至于朱慈炯是否会亲自赴宴,他想按照中原礼仪之邦的习俗,再加上朱慈炯如今十三岁的年纪,正是爱逞英雄的时候。

  相信面对如此大逞英雄的机会,朱慈炯一定不会放过的!

  确实正如多尔衮所料,这么好的机会朱慈炯肯定不会放过。

  只不过这个机会不是用来逞英雄的。

  而是想要一战就直接送他们去地底下见阎王爷的!

  只要这一战多尔衮不跑,敢亲自刚正面。

  那朱慈炯绝对不会多说一句话。

  因为但凡他多说一句话,就是对阎王爷办事效率的不尊重!

  此次十里滩埋伏,多尔衮仅仅只带了大清七旗的兵力,一共不过才五万余人。

  而反观朱慈炯这一次赴约带了足足十四万五千余人,可谓是全军出动。

  并且这些士卒各个皆是百战雄师!看書喇

  “也不知道待会多尔衮看到本宫带着这么多人的时候,脸上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朱慈炯默默的脑海中构思出待会多尔衮吃瘪的表情,脸上就忍不住的笑容浮现。

  十里滩

  一条平坦的官道直通滩头,只见多尔衮在滩头处特地设立了凉棚。

  凉棚之下排放着数张桌子,多尔衮正襟危坐的坐在主位之上,闭目养神,默默地等待着朱慈炯的到来。

  正午时分,朱慈炯的身影仍然没有出现。

  纵使一脸笃定的多尔衮,内心也开始有所波动。

  转眼间,又是一个时辰过去。

  一直盘膝而坐的多尔衮终于是坐不住了,正要准备起身派底下斥候去探探情况时。

  先前派出的一名斥候气喘吁吁的赶忙跑回来向多尔衮汇报。

  “报...摄政王,那...那个大明太子...他到了!”

  好不容易说完一句话,斥候赶忙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想赶快让自己说话变得平稳下来。

  终于斥候重重的吐出一口浊气,赶忙开口将刚刚还没有说完的话补上:

  “但是大明太子的身后跟着密密麻麻的士卒,一眼根本望不到头!”

  “依小的估计,大明太子身后至少跟着十五万大军。”

  听完斥候的汇报,多尔衮顿时语塞,一时半会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不是说大明乃是礼仪之邦吗?

  怎么来赴约一下子带这么多人一起?

  其余各旗的王爷听到此话也是一阵无语。

  得嘞,这十里滩的埋伏,怕是要打水漂了!

  亏他们还昨晚趁着天还没亮就爬起床率领各旗将士过来布置场地,提前埋伏。

  结果到头来,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连夜的布置,无论是多尔衮还是麾下各旗统兵的王爷,都不愿意就这么放弃了。

  就算朱慈炯此次率十五万大军赴约,但这些可都是明军啊!

  大明军团的战斗力,在大清各位王爷眼中,论实力就连蒙古人都赶不上。

  要知道,埋伏在十里滩的伏兵,可不是蒙古八旗,也不是汉人八旗。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满清七旗!

  足以轻松碾压大明全国所有军团!

  “大哥,打吧!”

  请战之人不是旁人,正是多尔衮同母弟,镶白旗旗主,豫亲王多铎。

  若是旁人此时出声干扰多尔衮的思绪,恐怕已经被多尔衮当场怒斥,甚至砍头了。

  但是多铎此刻的插嘴,非但没有让多尔衮发怒,反倒还使得多尔衮下定决心。

  满清八旗兵,可不是吴三桂手下的那点虾兵蟹将!

  明军?

  不堪一击罢了!

  纵使是十五万大军,那又如何?

  他多尔衮自有麾下七旗兵可轻松破敌!

  “传令下去,三军看本王摔杯为号,一旦本王摔杯,立即从两侧杀出,将明军尽数斩杀!”

  “今日,我们便一同在这十里滩,亲手打出一场旷古烁今的‘十里滩战役’!”

  这边多尔衮刚刚立下摔杯为号的命令。

  另一边朱慈炯便率领大军不慌不忙的总算是在太阳下山之前,赶到十里滩。

  朱慈炯一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神情颇为不善的满清七旗。

  再看过去便是一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凉棚,多尔衮此时正站在凉棚之下等着朱慈炯赴宴。

  “呵!”

  说好的和谈宴席,结果多尔衮倒是将此次出征率领的满清七旗都带来了。

  和谈?

  狗听了这话都摇头!

  “待会尉迟恭,秦琼带五千背嵬军随本宫一并过去,至于你们就自己找位置吧。”

  “反正也谈不了多久就要打起来了。”

  对于两侧站立的满清七旗兵,朱慈炯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反正待会打起来,也剩不了多少人,成不了什么气候,何须关注?

  说罢,李靖岳飞蒙恬诸将各自率领军团寻找合适的地点。

  朱慈炯则是一脸悠闲自若的带着尉迟恭,秦琼及其五千背嵬军,一道去赴宴。

  多尔衮看着紧随朱慈炯身后紧随的五千背嵬军,心情一下子便沉到了谷底。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若是想要快速结束这场战斗,就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在朱慈炯身后跟着的秦琼和尉迟恭出手之前,将朱慈炯制服。

  正当多尔衮思考着该如何快速出手制服朱慈炯的办法时。

  只见朱慈炯“无意”的坐在主位上。

  朱慈炯此举,顿时引得凉棚周围的满清七旗将士们的不满,纷纷作势拔剑。

  几乎同一时间,背嵬军也快速做出拔剑的动作。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时刻,朱慈炯不以为然的朝着多尔衮挥手示意:

  “这凉棚拔地而起,也是辛苦摄政王忙碌半天了。

  瞧这站着多累啊,本宫准许你快快坐下!”

  此话一出,别说是凉棚外站立的满清七旗士卒了,就连多尔衮都险些暴走。

  但此刻不是最好的时机,多尔衮还是强压住心中的怒火,一言不发的坐在了朱慈炯右手边的第一个位置。

  秦琼立于朱慈炯右手边,尉迟恭立于朱慈炯左手边。

  两人自从随朱慈炯踏入凉棚第一步开始,双目就死死地注视着周围的一举一动。

  “摄政王昨日来信通知本宫,说是要和谈?”

  顿了顿,朱慈炯不紧不慢的继续说道:

  “既然摄政王想要和谈,那不知道你们大清每年要向我大明进贡多少金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