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重回七零宠夫忙>第179章 见演员
  “哥,你能跟我讲讲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吗?”

  “好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咱爸咱妈关系一般,但我小时候没有地方去了,要不然去爷爷奶奶家,要不然去外公外婆家,所以我跟他们关系很好。

  爷爷奶奶性格就是你看到的那样,比较好说话,家里说一不二的是大姑,她一言既出,没人敢反对,但咱妈和大姑不太对付,具体原因也不知道。

  好像是大姑嫌弃咱妈矫情。

  咱妈嫌弃大姑糙老汉。

  但两人几十年没见两面,感情也就还行,时不时咱妈还会担心她在海岛上过不好,给寄各种各样的东西过去。

  小叔家……

  怎么说,两夫妻没问题,但他们的小孩是积极分子,你以后说话就尽量小心点。

  他们可是亲爹亲娘都骂过。”

  对于堂弟堂妹的战绩,颜贺和颜桧齐齐表情古怪,颜贺又接着继续说:“外婆有两个儿子四个闺女,妈妈是老三,大闺女和二闺女都意外没了,大儿子是在邮局外事司工作,小儿子在供销社工作是经理,你刚刚也看到他们家里人了,巨多,我估计你还没认识。

  不重要。

  大舅和二舅都有毛病。

  官腔特别严重。

  你以后见到就当他们是空气。

  他们家里小辈……

  反正你看着相处,平时跟我接触不多,小时候经常玩,但长大有些东西就变了。

  至于小闺女是小姨,也就是算计你的那个,她其实也不是那么受宠,只不过怎么说也是外公外婆的孩子,咱妈又是人脉最广的,就想她帮忙,但结果你也知道。”

  其实颜贺感觉,妈妈和颜桧性格在某些方面都挺一样的,看起来温温柔柔,一个是文艺温柔医生,一个是知性温柔老师,可稍微相处,就能够发现不好惹。

  生气起来更是跟刺猬一样。

  刀枪不入,恨不得咬死你。

  但随着时间流逝,慢慢的相处,能够发现,又是嘴硬心软的性子,认定的人,恨不得掏心掏肺对ta好。

  不愧是亲母女了。

  听完颜贺介绍,颜桧对于复杂的亲戚朦朦胧胧有点印象,随即又问:“你刚刚说的那个电影人物是怎么回事?”

  “那是个很博学的阿姨,就读于首都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我也是长大之后才知道她的身份,主要不是这个,她特别喜欢你的文章,上次我跟她聊天的时候,她得知了你身份,想跟你探讨一下,你介意吗?”

  “你都带我走了,我还能介意?”颜桧暗戳戳翻个白眼。

  颜贺轻笑了声:“她想找你将中篇小说改编成电影,你可以考虑考虑。”看書喇

  “真的假的!”

  “真的,待会你可以跟她聊聊。”又不是有那么好的事情,他也不会放弃带妹妹天安门逛逛的机会,带她来看演员。

  怎么说呢。

  颜桧对于演员没有那么狂热。

  她喜欢那部电影的人物。

  仅仅是那个电影里面的人设。

  抛开剧情,对于演员私下生活没那么感兴趣,因此她才会听了一大堆跟她生活息息相关的亲戚关系后,才问起演员。

  但将她的中篇小说改编成剧本。

  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关乎钱和名。

  现实点,该重视还是得重视。

  颜桧和颜贺拎了一斤猪肉上门,演员朱利君老师,看着两兄妹上门还拎东西就蹙眉道:“怎么弄得那么客气,回头我还敢不敢让你上门了,待会拿回去啊。”

  一斤猪肉。

  足足八毛钱。

  她才不占小辈这个便宜。

  把人拎了进来,朱老师和丈夫都是电影工作者,有八十平方的屋子,还能有客厅,两兄妹坐在实木沙发上,客客气气接过朱老师的茶。

  “朱阿姨,这就是我妹妹。”

  颜贺给她介绍颜桧。

  颜桧也露出标准笑容,“朱老师你好,我叫颜桧。”

  “你好,仰慕已久,只是你的文章看起来不像你的年龄那么小。”初初知道颜桧年纪时,朱利君都惊讶,本以为会是有足够人生阅历的人,才能写出让人内心平静且温暖的文章,没想到她竟然才不到二十岁。

  颜桧有点汗颜。

  她上辈子当游魂那么长时间。

  不说心智方面有多大变化,阅历肯定是够的。

  “老师您客气了,可能小时候经历的事情比较多。”

  朱利君若有所思点点头,她也是个爽快人,直接奔主题:“我想拍摄以你们下乡知青为故事的电影,如今知青下乡就跟下地干活一模一样,其实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这样,而是希望这些有文化的年轻人们,能够将当地变得更好,当然,在这期间,必须承受很多苦难,但作为新青年,理应摆脱冷气,往上走。”

  “您说的对,不知道你对我哪本小说故事改编感兴趣。”

  “《第二故乡》那是你新出不久的书,我觉得很多都适合新知青借鉴,也能让老知青改善,无论什么时候,知识改变命运,哪怕不能考上大学,我仍旧相信这句话。”

  朱利君真的是有足够的底气,才敢在敏感时期说这句话。

  接下来她又说了很多对于《第二故乡》的看法,以及改编的设想。

  听着朱老师设想,颜桧捧着茶杯若有所思,“冒昧问一下,老师您下乡过吗?”

  “当然。”

  “可以再说说时间原因和时长吗?”颜桧感觉自己真大胆。

  朱利君也挑挑眉:“时间是1960年,当时厂子盈利状况差,无法供应粮食,工人就随着农民种地半年。”

  “那我想问问您看书几次?”

  终于提出关键问题。

  屋内三人陷入寂静。

  朱利君也沉思后愧疚回答:“两次,那是早收工的时候。”

  随即凝视颜桧,“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

  “没有,下地很辛苦,众所周知。人的精力也有限,也不是圣人,不可能在疲惫过后,让仅剩的一点休息时间拿来读书,或许有,但太少了,我的书是有神化部分的,主角那么做也是激励那些喜欢看书的人们而已。

  您看看我笔下的其他知青。

  都是稍微有休息时间就躺着。

  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归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