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科幻末世>我在寒潮里卖火种>第455章 重回故地,建设新家园
  千闻怔了好久,才反应过来,他在和自己开玩笑。

  这是他以前没有展现过的一面。

  意外的,千闻并不讨厌。

  华启清没听到她的回应,扭头朝她看去,就看到她一脸震惊又带点痴相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

  嗯,不生气就好。

  这样子,还是很可爱的……

  若是回去后,还能让她如此,那就好了!

  本来,华启清看出千闻的近乡情怯,想陪她说话宽慰一下她。

  结果,说着说着,千闻更没睡意了……

  听她开始展望原身归来后的生活,站在寒风中的华启清哭笑不得:失策了啊!

  忽然,一阵急风吹来,飞雪直扑面门。

  寒风卷着雪花飘进车窗,披着被褥的千闻都被冻得一哆嗦。

  “呀!”

  千闻终于意识到窗外人的处境,看到他坚挺地站在风雪中,脚下却没有挪动分毫,顿时充满歉意,“你赶紧回去休息吧!”

  这么大晚上的,拖着他说了这么久的话,还是让他站在风雪中……

  千闻赶紧催促他回去,然后自己也关上车窗,假装要休息了。

  “晚安。”

  华启清凝望她片刻,最后道了晚安,这才回到自己的帐篷里。

  后半夜,千闻本以为自己睡不着,结果在小床榻上翻滚几圈后,终于还是渐渐睡去。

  火炉中炭火正旺,明明灭灭的木炭,将整个车厢都烘烤的温暖无比。千闻临睡前,特意关上车窗,只将一个专门用来通风的小孔打开,这样就能避免熟睡中一氧化碳中毒。

  这一觉,她睡得很沉。

  第二天出发时,她精神抖擞,除了下马车活动身子外,几乎都待在车厢里制作火种,顺便将空间里已经成熟的红薯、玉米等全部收进下层空间。

  这些粮食,都是后期建设家园时要用的。

  收完粮食,千闻又重新种了一批。

  这次,她特意种植了很多小麦。

  寒潮人大多喜爱面食,就连南方,也鲜少有人顿顿吃米饭。

  大多是因为吃不起,因为就算是南方的暖冬季,温暖天气也无法持续太长时间。想要吃上稻米,就必须掐着时间播种,而且期间还不能遇到极端天气,一旦气温异常,稻谷就无法灌浆成长。

  所以稻米是很珍贵的。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面食制作更方便一点,而且面食制品更方便携带。

  就像他们这次逃荒,特别是离开纽斯山脉后,队伍基本就没有多余的柴禾做饭,所以大家都拿出之前储存的烤饼。烤得干干的饼,即使在寒冷的环境下,也不至于被冻成石块,火山高温下也不容易变质。

  所以千闻决定多种些小麦。

  当然,其他粮食也要准备起来,等安居之后,人们肯定更注重生活质量。

  千闻忙忙碌碌一天,终于在夜幕降临后停了下来。

  由于暴风雪的缘故,今天队伍只前进了十几公里,还有最后的7公里,大概明天下午就能抵达。

  夜晚,暴风雪似乎又大了。

  为了避免耽误行程,晏时决定第二天早点出发。

  午后时分,千闻终于到家了。

  然而,视野所及,全是一片白茫茫的雪原,哪里有什么小木屋?

  千闻站在空地上,低头,望着眼前的脚下。

  小木屋,就埋在她脚下10米之地,已经变成了一堆木板。

  这是被暴风雪压垮的。

  “千闻,确定是这里吗?”

  晏时走过来,看着眼前这块空地,和她一起静默了片刻,然后才安慰她,“你两年没回来了,北方风雪又大,木屋承受不住积雪压力也是正常的,里面的东西再置办就行了……”

  话虽如此说,但晏时的眼中也有些伤感。

  若是木屋还在的话,他们或许还能看到妹妹的旧物。

  千盛也站在一旁沉默,而千雪则怔怔地站在原地,目光出神地盯着地下,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晏华小心翼翼凑过去,“你别伤心了,你要是想你二哥的话,回头我们可以把木屋挖出来。”

  地下10米,用上火异能的话,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千雪没说话,过了好久,才缓缓站起来,“先问问千闻吧,按她的意思办。”

  这里也是千闻的家。

  不出意外,千闻也想将小木屋挖出来,然后在原址重建。

  毕竟,她有责任“完璧归赵”。

  大家也都纷纷赞同,不过经过一番商议后,先等队伍安定下来,再返回来重建小木屋。

  千闻没有意见。

  晏时继续带着队伍往前走了1公里,来到他们之前“看”好的地盘。

  “这里距离东部海岸虽然还有80公里,但路途平坦,有交通工具的话,一天就能抵达。而且就算天气变暖,这里也不会被波及,附近也能种些粮食作物等……”

  最关键的是,在东部海岸往南数公里,还有一处悬崖海湾,将南北海岸线隔开,形成一道天然的防御线。

  事关所有人的未来,晏时召开了商讨会。

  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将这里作为他们的新家园。

  晏时点点头,“那就这里吧!”

  不过队伍刚抵达这里,对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加上暴风雪劲头正猛,建设新家园的工作还需要再缓缓。

  队伍驻扎下来后,晏时先让儿子帮忙搭建了一个大帐篷,然后便召集了之前的组长们,还有那些路上贡献值大的人。当然,还有华启清作为独立团队老大,也被邀请在列。

  这是论功行赏的机会。

  所有人都羡慕地看着他们,而进入大帐篷的人,也终于觉得苦尽甘来。

  ……

  一天后,东方基地诞生了。

  没错,晏时采用了华启清的建议,决定按照基地的规格,建设大家的新家园。

  “我们人数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若是按照聚集区建设,人数则太少,很多职能部门难以为继;若按部落建设,我们的人数又太多,而且很多人在灾难中失去了亲人,注定无法像部落那样合族而居……”

  “以族群聚集的部落,很难让落单的人找到归属感,不如按新元时期的基地建设模式,以个人和团队合作的方式,既尊重大家的个人才智,也提供合作的机会。”

  华启清毕竟是做过基地长的人,对于基地的建设模式比较清楚。

  而且,他翻看了那些史书典籍,目前这支队伍的性质,也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建。因为寒潮一旦过去,人们必然要走出温暖的小窝,去大自然中寻找新机遇。看書喇

  到时候,团体协作,就会变得重要起来。

  当然,这个建议最终被采纳,也是现实所迫。

  “那就按照基地的模式来建吧,当然,关于具体的建设方案,我们还需要再讨论一下。”

  这里除了华启清,以及千家和晏家人外,其余人对基地的概念根本不了解。而且比起建设基地的过程,他们更关心家族的利益。

  晏时理解他们,在完成了队伍逃荒路上的奖赏后,便宣布建设基地的各项政策:

  首先,居民自备房屋。

  现在正值隆冬季,暴风雪加大重建难度,所以大家可以先向基地申请一块地盘,用兽皮等搭建帐篷,或者建造雪屋等先过渡一下,等有需要时再建设房屋。

  其次,基地中心地带,设置服务中心。

  按照华启清的建议,初期基地主要设置交易大厅和任务大厅。前者满足居民购买或交换物资的需求,主要是以摊位的形式;后者为居民提供工作或合作的机会,发布任务、接受任务、完成任务、给付报酬,双赢。

  不过在大家都不富裕的情况下,任务中心肯定是以基地任务为主。

  比如现在,晏时在搭建的简易帐篷里,发布了第一个基地任务:

  召集熟练木工,建造木屋,报酬是每天两顿包吃,另付每天3支火种。

  任务刚发出,就有人抢接任务。

  “我可以,我之前在集聚区内,那些木屋都是我负责的。”

  “我家世代木匠,手艺自然没话说。”

  最后,有5位木匠被选中。

  知道接任务没有人数限制,只是按照发布者预期的任务量来定,大家都放下心来,

  很快,千闻也发布了她的任务:

  第一,收集纯净冰块,每收集1吨冰块,支付1支火种;

  第二,搬运工人,每天1支火种。

  第三,……

  之前围在大帐篷外,没有抢到基地任务的人,这会儿看到千闻发布的任务,一窝蜂地聚过来。

  “选我选我,我力气大!”

  “冰块有数量要求吗?我们送去哪里?什么时候交易?”

  “是当天结算吧?”

  ……

  “数量不限,当天结算。”

  千闻的回答,让所有人都放下心来。

  听说千闻要重建房屋,千新等人全都来帮忙了,大家用火异能将地下的冻冰融化,然后将原本的小木屋材料取出来。

  雪地里,留下了一个大雪坑。

  天上纷纷扬扬的雪花,华启清指挥着工人们扩宽雪坑,同时挖出台阶,而千闻等人则蹲在空地上,收拾原本的木屋残骸。

  其实也没有什么东西了,原身父母的遗物,大多被千闻收进了空间,之前在泛古大陆时拿出来过一次。

  可即便如此,晏时和千雪等人,也都红了眼。

  “这些年,她过得不容易啊……”

  地上的石磨,一看就是用了很多年,连上面木制的手柄都磨光滑了;石臼上肯定也是经常用,上面已经有了裂纹,还有砧板,中间都凹下去了……

  千闻汗颜。

  她当初之所以没把这些东西收进空间,就是看它们太旧了,带走也用不了多久。没想到,现在反而惹得他们伤感……

  千闻无奈,她也没想过会有今天这一日啊!

  如今已经八十多岁的晏时,没有在艰辛的逃荒路上倒下,反而在队伍安定下来的此刻,呈现出疲倦的老态。

  雪花落在他的头上,让白发看起来更严重了。

  大家在大雪中静默许久,直到华启清走过来,大家才收敛起伤感。

  尤其是千盛、千雪,还有二舅母祁莹,还偷偷地擦了擦眼泪。

  华启清假装没看到,径直走到千闻面前,询问她打算怎么建木屋,建多大面积、什么样式的等等。

  千闻想了想,从空间里拿出一张图纸。

  “我想建个这样的。”

  这是她第二次给自己的房屋画图了,上一次是在泛美大陆,建了一座四合院样式的庄园,而且是石屋。

  但泛亚大陆的北方,显然不适合建造石屋,所以她给自己设计了一种类似吊脚楼一样的木屋。

  “因为暴风雪太大,几乎每年的隆冬季,地平面就会抬升,而暖冬后就会稍有下降,木屋就很容易被埋,或者被雪水浸湿……”

  她当初刚来的时候,小木屋的地上,几乎被一层冰冻包裹,每天屋里的火炉点燃后,周围的地上就有些潮湿。

  而且,原身的记忆里,有很多阿母带着她清理屋内的画面。

  说实话,确实挺辛苦的。

  所以,现在她想建个二层的吊脚楼,用粗壮的原木做框架,就算将来气温升高,也只需要将木桩重新埋到地下,不用担心整座木屋都废了。

  而且,她打算将一楼建在雪坑下,可以在火山冬天的影响结束前,利用周围的冰墙挡风。

  木屋四周的墙体,用中空的双层原木设计,里面填充一些保温材料,也不用担心寒气入侵。

  以后,天冷时可以住在一楼,密封性好,没有寒风灌入;天暖了可以上二楼,避免室内潮气。

  另外,她也打算将木屋面积扩大,每层至少三个房间,忙时住人,闲时储物。

  “画得真不错!”

  华启清接过她的图纸看了一眼,由衷地赞扬起来。这绘画水平,一看就专门学过,而且还是学得不错的那种!

  这又是他不知道的一面。

  千闻笑了笑,“这只是我的大致构想,具体怎么建造,还要工匠们商讨决定。”

  毕竟,参考图片和实物,还是有区别的。

  没想到,她刚说完,华启清就点点头,“没事,我会一些,放心就给我就行了。”

  千闻:……真是意外的惊喜。

  晏时等人也看过了图纸,对于她的想法设计很支持。

  千盛自己就很擅长这方面,还给出了不少建议,“若是想建成双层的话,面积最好再大一点,内部正方形构造,而边角处则用框架填平,这样也会更稳固一点……”

  于是,华启清从空间里拿出笔,用眼神询问千闻后,开始在上面轻勾几笔。

  那看似随意地描画,结果画出的线条笔直流畅,像打印出来的一样。

  千闻盯着那双手,而千盛则看懂了线条之间的构造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比例,都有很严谨的规矩。

  他稍微一想,便竖起大拇指,“高手!”

  然后拉着华启清开始讨论起来,就连建筑材料都一起讨论了……

  最终,千闻的房屋设计图纸定下了。

  看着规模明显“超标”的木屋,千闻咽了咽口水,在心里默默算了下用料。

  还好,主体结构是木材,她的存货应该还是够的。

  千闻放下心,“那就按照这个吧,我想尽快建起来。”

  原身不知道啥时候会醒来,她想尽快建好房子,也免得小姑娘一觉醒来发现家没了。

  晏时点头,“这没问题,现在大家手上物资都不多,可他们还需要度过漫长的隆冬,所以只要你们付得起火种和食物,他们都会非常乐意冒着风雪帮忙。”

  最后,他们决定,明天就动工。

  结果,晏怀林主动请缨,说他想当监工。

  “我只是帮我表妹,不需要你们付工钱。”

  话是这么说,可他那不放心的目光,却盯着华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