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梧宫中,

  萧疏阔与兵部,户部两位尚书以及宣武将军商讨着是否出兵援助苍及一事。

  三人看法不一,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如火如荼。

  户部尚书与兵部尚书的均持否定的看法,

  “陛下,出兵援助苍及,且不说要耗费军需粮草,

  一战下来,便是我南朝的兵卒也会有所伤损,

  依臣看来,陛下实在没有援助苍及的必要。”

  户部尚书说完后,兵部尚书便跟着补充道,

  “陛下,臣同意户部尚书之说法,

  此时此刻,苍及,术尔,漠汗生了战事,那术尔与漠汗两面夹击,

  苍及外要对付两部联合,内有叛变之人搭桥牵线,

  臣以为,苍及撑不了多时...

  与其出兵援助苍及,不若静待时机,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陛下何不等到术尔与漠汗拿下苍及后再出兵,

  届时,术尔与漠汗战力衰弱,陛下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兵部尚书说得头头是道,若是如他所说那般做,南朝便会是最大的得利者。

  试想,术尔与漠汗联手对抗苍及,足可见苍及的强盛远胜于术尔与漠汗,

  联手攻打苍及便是抱着想要瓜分苍及的心,

  等到术尔与漠汗将苍及攻下后,

  南朝的兵马再出手收拾漠汗与术尔,

  轻而易举,易如反掌。

  “陛下,末将不同意两位尚书之观点,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若是真如兵部尚书所言那般,在术尔与漠汗力竭之时攻其不备,

  这与那趁人之危的小人有何不同?!

  南朝乃是大国,大国应有大国的风骨,

  既战,便会有胜败,若是真如兵部尚书所说的那般行事,

  不论最后是苍及,术尔或是漠汗何人赢,想必最后取胜的也不会信任我南朝了。

  南北之间风俗不同,自有差异,

  北边的子民生性自由,性如烈火,且执拗不堪,

  臣是怕就算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恐怕日后还是会生动乱...”

  萧疏阔听着宣武将军的言语,他以前竟不知这宣武将军竟这般能说会道,

  方才,宣武将军所言,字字都直戳萧疏阔的心坎里,

  换句话说,此时的萧疏阔等的便是这么个人或是这么一番言辞。

  萧疏阔满眼赞许地看着宣武将军,

  “爱卿所想与朕不谋而合。

  朕既为南朝君王,便要为南朝计深远,

  眼下,北境乱象,朕出兵相助苍及,

  众所周知,在北边的,苍及的兵马最为强盛,无论是民风或是物产,苍及都要远超于漠汗与术尔。

  朕帮苍及,同时也是在为南朝的北境谋算。

  朕何尝不知,若是朕行后手,一举拿下北边并非难事...

  朕虽贵为一国君主,朕可以做决定,却不能左右民心所向。

  征服疆域容易,征服人心却难。

  朕想要的是臣服,真心臣服。”

  萧疏阔的话说完,下头的三位的心中便已然明了,

  陛下是决定要出兵援助苍及了...

  萧疏阔出兵援助苍及,自然是有他的思量与条件,

  在旁人眼中,萧疏阔帮助苍及是因为对比术尔与漠汗来说,苍及是最佳选择,

  而旁人不知道的却是,苍及之中,那掌权之人,与萧疏阔与南朝还有一层特别的关系...

  郁氏一族到底是得萧疏阔看重的,

  萧疏阔搏一搏,身在苍及的那位应当不会让他失望。

  既已商榷完毕,接下来便是按照规程来办了,

  户部负责军需粮草,兵部便是要将此行的兵卒登册分配,

  一切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准备着。

  此次出兵,由宣武将军领五千精锐从南城的皇城出发前往北境,

  待到达北境之时,与驻守在北境的方子程将军会合,

  届时,五千精锐与那驻守的北境军一同出战,向苍及施以援手。

  五千精锐出发时,萧疏阔亲临城门点兵送行,

  看着城墙之下站着的一排排一行行身着盔甲手持刀枪剑戟的儿郎,

  萧疏阔心下感慨良多,

  愿且只愿,

  这一仗,南朝儿郎旗开得胜,少伤亡多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