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578章 垂拱二年,坐山斗袁
  现如今的局面,以曹操的兵力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攻破任何一家公子。

  只要他继续进兵北上,哪怕是袁尚与袁谭互相不服,也会联手应对曹操的进攻。

  虽然曹操的赢面很大,但如果当真与袁家三兄弟死磕的话,曹操就算是取胜,短时间内也很难恢复元气。

  故而郭嘉献上计策道:“袁家之所以能够团结在一起,靠的便是来自于主公的威胁。

  主公只需要此时撤兵,再写一封册封袁尚为冀州牧的诏书,不出半年的时间,冀州必乱。”

  曹操的双眸当即为之一亮,虽然这么做会影响到他吞并冀州的进程,但只要能够兵不血刃的夺下冀州,耗费一些时间还是值得的。

  于是曹操便听从了郭嘉的建议,直接带领着麾下的兵马撤兵。

  同时他还命人分别向袁尚和袁谭递上和书。

  曹操在和书上写道:“操与本初自幼相交,虽有争执,却并不能够改变操与本初兄之间的情谊!

  本初新丧,本初与操之间的恩怨也该就此了结。

  操不欲欺辱子侄,就此退兵。

  以黄河为界,河北属袁,河南属曹。

  望贤侄摒弃前嫌,与操齐心协力,共扶汉室。”

  袁谭在收到曹操的书信之后嗤之以鼻,对于曹操的托词只当个笑话来看。

  但是现如今曹操已经退兵,这对刚刚成为冀州之主的他来说是一件好事。

  在询问过许攸,荀谌等人的意见之后,袁谭边答应了与曹操之间的和谈。

  但是他依旧向着自己麾下的臣子们保证道:“与曹贼和谈不过是一时无奈之举,现如今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统一冀州,绝不能够让三弟在南皮坐大。”

  颜良乃是袁绍的死忠之臣,他把袁绍的死归罪于曹操之手,是最不愿意与曹操和谈的人。

  但是现如今冀州之主乃是袁谭,他既然决定扶持袁家的后人,那便没有在这个时候与主公唱反调的道理。

  袁尚同样收到了曹操的和书,他的脸上当即露出了欢喜的神色。

  “以前便经常听父亲提及少年时的事情,当时父亲还与本公说起,曹公乃是他最为要好的朋友,甚至比二叔这个血脉亲戚还要亲近几分。

  而今曹公刚刚得知父亲身死的消息,便主动的退兵。

  曹世叔当真是好人啦!”

  相比较于年长一些的袁谭,更得袁绍宠爱,年纪更小一些的袁尚便要单纯一些。

  在收到曹操书信之后,也没有与自家的谋士先行商议,便直接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他麾下的谋士乃是逢纪郭图这样善于迎合的人,在听到了袁尚的话语之后,没有人开口进行反驳,他们纷纷附和着袁尚。

  随后袁尚便同样派遣使者与曹操联系,与曹操之间达成了和谈的同时,又含蓄地表明了自己想要结盟曹操的意愿。

  对于袁尚的请求,曹操那是一万个欢喜的。

  盛情款待了袁尚的使者之后,又命人送回了天子的诏书,册封袁尚做了冀州牧。

  如此一来,袁谭掌握了冀州大多数的土地,成为了实质意义上的冀州之主。

  袁尚掌握了冀州最为富庶的渤海,又得到了朝廷的册封,成为了名义上的冀州之主。

  最开始兄弟二人还能够保持克制,但是时间久了之后,却是谁都看对方不顺眼。

  但是兄弟二人之间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并且也没有找到可以发兵讨伐对方的借口,故而双方一直有所克制。

  而就在垂拱二年五月的时候,功败垂成的庞统回到了长安,但是在他回来长安的时候,却是带回了河北沮授一家,还有田丰田元皓的侄儿田良。

  沮授与田丰之间关系笃厚,沮授之子沮鹄有鸿鹄之志,年纪轻轻便在袁绍麾下任职,可谓是前程无忧。

  但是田丰无子,族中子嗣多不成气候。

  最受田丰重视的侄儿田良也在不久之前爱上农耕之事。

  为了不让田家就此没落,于是田丰替自己的侄儿求娶了沮授之女。

  在将田氏族人送到兖州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途中颠簸受苦,沮授便自作主张地留下了田良夫妇二人。

  田良夫妇二人早早的回到了广平老家,田良随后便在春耕之时种起了庄稼。

  这原本只是一件小事,但偏偏正是因为这些庄稼让田良与庞统结缘。

  准备领兵退回黑山的庞统路过广平,麾下的军队过境之时践踏了田家的庄稼。

  田良的性格耿直,与他的伯父有七八分相似。

  在得知自家的庄稼被军队践踏,他也没有搞清楚这支军队的主人,便带着自家的佣户们去找黑山军理论。

  也不知他如何闹腾,最终竟然闹到了庞统耳中。

  庞统在长安大学之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其中便有这与民相安的道理。

  他原本是准备赔偿之后息事宁人,结果没想到在与对方交谈之后得知,对方竟然是河北名仕沮授的女婿。

  再之后便是庞统顺藤摸瓜,直接找到了沮授一家。

  在得知沮授已经下野之后,庞统又想起自家长安大学的两位老师一个到了并州一个已经退了下来,长安大学之中似乎暂时还没有什么能够镇得住场子的大儒。

  正好这位沮公不想再参与天下纷争,于是庞统便盛情相邀,希望沮授能够到长安大学之中任教。

  原本沮授是不想搭理庞统的,然而当他得知长安大学之中如今的主事人已经是郑玄以后,他当即便有些意动了。

  沮授在河北确实是好大的名声,但是相比较于郑玄这般海内闻名的大儒,终归还是相差甚远。

  最后庞统又提出愿意把沮授之子引荐给郑玄,请郑玄收沮鹄为入室弟子。

  这下子沮授就彻底的绷不住了,随后便半推半就的随着庞统一同举家搬迁到了长安。

  在得知沮授来到长安的消息之后,董默虽然有些意外,但是他并没有亲自去迎接沮授的意思。

  沮授只是想要到长安大学之中任教,同时给自己的儿子混一些名望。

  如果他表现的太过于殷勤,反倒是容易把沮授给吓跑了。

  郑玄之子郑益恩的名望正好差了少许,有些镇不住长安大学的场子。

  如今有了沮授,长安大学倒也算是有了一个管理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