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418章 最终的结果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便又过去了七天的时间。

  在董默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届科举考试最终终于圆满落幕。

  为了能够让更多长安大学的学子顺理成章的步入仕途,董默这一届科举考试的最终录取人数定在了三百人。

  眼看着放榜的日子便要到来,所有参与过这一场殿试的学子们都是翘首以盼。

  对于许多人来说,哪怕是没能够取得最后的功名,他们的心底也依旧没有多少遗憾。

  许多人看来,就算是穷此一生恐怕也难以亲眼见到皇宫之内的场景。

  但是在那一日的殿试,他们不单单是见到了巍峨的长乐宫,同样还在天子的长乐宫前考试过。

  单单只是这么一件小事,许多人便觉得已经足够自己吹嘘一辈子了。

  “这不是李贤弟嘛,怎么,今儿个你也来看榜吗?咦,怎么不见伯父陪同啊?”

  “哎呀,弟子见过杨师…”

  “哈哈哈,客气客气啦!出了长安世学之后,咱们共同在这长乐宫前考过试,若是今后一同成了天子门生,今后也算是同窗了!”

  开口说话的人是杨修,举荐他的人乃是王允。

  作为当朝三公之一,王允举荐的人可以得两分。

  杨修自信自己的答题必定甲等,故而在他看来,就算是这一届考试的状元他都能够觊觎一二。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在面对自己以前的学生之时,他的脸上也写满了得意。

  就在他话音落下之时,目光却是突然间落到了另外一个人的身上。看書喇

  “咦,这不是仙民吗?他怎么一个人…”

  杨修刚刚准备去跟庞山民,一旁的李家公子却是急忙一把拉住了他。

  “杨师莫要着急啊,这士元兄现在心情可不大好。”

  杨修闻言之后有些疑惑地看了对方一眼,随即便见对方神秘兮兮的开口说道:“听说庞士元不知道抽了哪门子疯,竟然在科举考试的时候交了白卷。

  仙民兄可是与他吵了一架,现在庞士元可是搬到了长安大学里去了,听说是要在长安大学里面读书,可不敢出来见人咯!

  你看仙民的脸色…”

  杨修见状之后,嘴角微微上扬,伸手抚摸着自己的短须,暗自思索了起来。

  庞统的举荐名额来自于郑玄,郑玄弟子考试加三分,当真是羡煞旁人。

  原本杨修还有些担心庞统会抢走了自己的状元之位,但是而今看来,他却是少了一个心腹大患。

  庞山民的心情不好,杨修的心情可就妙极了。

  他并没有去触及对方的霉头,毕竟两家人的关系相处得还是不错的。

  说起来庞德公还是被杨彪邀请到长安来的,杨修可不希望庞山民觉得自己是在幸灾乐祸。

  而后他又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白煜,此时的白煜也是愁眉苦脸。

  他对自己的前程并不担心,但是却非常恼火自己的师弟庞统交了白卷。

  杨修见白煜心情不佳,他的眼珠子一通乱转之后,随即悄悄的来到了白煜的身边。

  “哟,这不是经国兄嘛…”

  白煜皱眉看了一眼前来打招呼的杨修,他对对方的才学有过一定了解,最多只与诸葛瑾在伯仲之间,相比较于自己与庞统等人,终归还是差了一筹。

  如果只是论才学的话,他虽然不愿与对方为友,但是彼此之间客气一两句还是可以的。

  但是对方出身杨家,一直以来都对长安大学十分敌视。

  眼见着对方乐呵呵地来给自己打招呼,已经把自己当做董家臣子的白煜十分不耐烦的向他摆了摆手。

  瞧出了白煜不耐烦的神色之后,杨修阴笑了一声之后上前说道:“哎呀,经国兄怎么一人在此呀,为何不见士元贤弟呀?”

  就在他话音落下之时,原本就心情不佳的白煜顿时变了面色,脸上的厌恶之情更胜了三分。

  “哼——”

  白煜并没有再继续与对方搭话,一摆袖子便径直离开了原地。

  杨修见状之后露出了一脸的委屈神色,但心底却是已经乐开了花。

  不管你白煜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今儿个先把你气上一顿再说。

  若是能够气得白煜殿上失仪,到时候绝对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至于说白煜是否会落选,却是杨修从来也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就凭对方的身份还有举荐人,就算不是进士及第,那也得是个进士出身。

  “放榜了,放榜了——”

  就在这个时候,也不知是何人发出一声欢呼。

  随后便见原本紧闭的宫门轰然洞开,而后便有两队身材魁梧的禁军共同护卫着一名身材富态的宦官走了过来。

  在驱退了部分激动的士子之后,那宦官扯着尖锐的嗓子高声唱道:“三甲第一百零一名到三百名,赐同进士出身,陛下圣谕,诸士恭迎。”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众多士子急忙同时躬身施礼。

  也就在这个时候,皇城之上一圈明晃晃的绢布从天而降,径直贴着城墙展露在了众人的眼前。

  两百多名士子的名字便在其中,众多士子急忙在上面搜寻自己的名字。

  “哎呀,我的名字怎么在这上面!乙下,我祖父是当朝九卿之一,为何我的评等只是乙下,这,这不公平…”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寒窗苦读十三年,如何只是乙中,不,绝对不可能…”

  “这,蒙冠军侯抬爱,使我入长安大学读书数年,如何,如何只是一个乙等,这,这让我有何颜面以见君侯!”

  各种各样的声音不断响起,随后便又听那宦官公鸭嗓子继续开口喊道:“二甲第十一名到一百名,赐进士出身,陛下圣谕,诸士恭迎。”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士子们便又齐齐的躬身行礼。

  寒门出身的一些学子能够走到这一步虽然励志,但是却因为受限于所受到的教育,以及所学知识面的片面,纵观三甲二甲,最终也只有四五人得以入选。

  长安世家子弟大多都有加分,五十多名长安世家子弟最终几乎与长安大学的学子们一同尽数入选,并且排名大多在二甲之中,只有少数三甲抑郁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