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404章 刘辩又怂了
  第二日一早朝会,群臣早早的聚集在了王宫之中。

  然而他们等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够等到今日的主角董默。

  “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平日里没有什么正事尚且准时,今日怎么…”

  一名中年官吏满脸不解,他并非是出身世家,也非是出身豪门,同样也不是寒门子弟。

  他幼时读过一些书,然后因为事母至孝被举为孝廉。

  一路无波无折的跻身到了朝堂之上,做了一个闲散的官职。

  天子尚且被架空,朝中三公尚且无所事事,更何况是他这样没有出身,没有背景,没有靠山的小官?

  他不想去攀附权势(董卓),世家又看不起他,干脆就什么事情也不管。

  故而他每天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家中养养花,溜溜狗,除了每十五天一次的朝会有些令他烦恼之外,其他时间大多过得逍遥又自在。

  近些时间长安城发生了不少的大事,他对此也是漠不关心。

  今日又是令他厌烦的朝会,他的内心对此十分的抗拒,根本就不想来上朝。

  但这就是他的工作嘛,哪怕心里百般不愿,他也只能够老老实实的走这一遭。

  但是在临行之前,他已经与自己的小妾约好出城游玩。

  他原本以为只需要像平时一样等上小半天的功夫,冠军侯便会如往常一般宣布退朝。

  但偏偏这一次早朝的时间都已经过了一半,冠军侯却迟迟不见动静。

  若是往常的话,冠军侯不来也就罢了,大不了随便找一两样鸡毛蒜皮的小事起奏一下,随随便便糊弄糊弄,这朝会也就散了。

  但是偏偏今儿个大多数朝臣都满脸肃穆的等在那里,大有冠军侯不来势不罢休的姿态。

  “报——”

  就在他等得百无聊赖的时候,门外的宦官径直前来通报。

  “朕与诸位臣公等候多时,这只冠军侯何时前来上朝啊?”

  伴随着他的话音落下,那前来禀告的宦官却是有些支支吾吾。

  “这…”

  眼看着宦官不敢说话,天子刘协的眉头一皱,随即开口呵斥道:“有什么事情直接说…”

  那宦官闻言之后咬了咬牙之后回禀道:“冠军侯护卫的妻子将要生产,所以他说他今天不能来了!”

  伴随着宦官的话音落下,天子只觉得自己的脸色都要青色。

  他咬牙看了一眼默不作声的群臣,而后又看了一眼自己身旁的何太后说道:“诸公以为如何?”

  群臣闻言之后顿时议论纷纷,有怨气滔天者道:“这,这,这,堂堂大汉君侯,竟然因为一名护卫而耽搁朝会,岂有此理,简直是岂有此理…”

  就在他话音落下之时,又有人接话道:“我悠悠大汉四百年,从未有过如此,从未有过如此大逆不道,怠慢君王之狂徒呀…”

  人群中的众人议论纷纷,大家都在一起开口说话,谁也不知道谁到底说了些什么。

  各种各样的声音传入了李儒的耳中,比李儒略微清了清嗓子之后,随即高声喊道:“肃敬——”

  有了李儒这一声大喊,在场的所有人顿时安静下来。

  董卓把持朝政的时候开始,基本上每一次朝会李儒都会参加。

  但是李儒在朝会之上大多数时候都不会说话,以至于满朝文武都逐渐忽略了他的存在。

  然而今时他突然间在朝会之上开口,顿时让满朝文武想起,在朝堂之上可还有董卓的耳目。

  群情激奋的朝臣们顿时安静了下来,谁也不敢再继续开口。

  也就在这个时候,王允突然出列向着天子刘辩拱手拜道:“陛下,今日既然冠军侯无法主持朝会,那便由陛下亲自主持朝会吧?”

  伴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原本面色恼怒之色的刘辩顿时一愣。

  他等待这个亲政的机会已经等了多少年了,但是董卓与董默都迟迟没有还政与他的意思。

  平日里表现得最为忠诚的王允,也从来都没有提起过亲政这回事。

  但是今日王允竟然趁着董默不在主动提出此事,这可就让刘辩有些按耐不住了。

  他身后的何太后也有些激动,哪怕是只有一天,他的皇儿如果能够亲政理事的话,那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终于,吾儿今日便要…”

  然而就在何太后心绪激动的时候,刘辩的目光却是落到了李儒的身上。

  他并没有听到李儒有任何的反对之声,但是却在看到李儒那双冰冷的双眸之后感受到了莫大的寒意。

  “…”

  莫大的压力在刘辩的心底生成,一方面是亲政的诱惑,一方面是来自董卓势力的压力。

  如果他今天真的他出这一步的话,那么从今往后,他与董默之间的矛盾便再也无法缓和。

  甚至,他再也无法在董默面前隐藏自己。

  “以朕如今的势力,真的能够与董家抗衡吗?”

  他很快便得出了答案,别说自己的那几位国丈与国舅都没有打包票力挺自己。

  就算是郭汜李傕董承等人真的力挺自己,他们又真的能够扛得住来自董默的压力吗?

  只是在电光火石之间,刘辩的心底便已经有过数次利弊权衡。

  很快他便摇了摇头说道:“朕年纪尚幼,朝中之事还是冠军侯与诸位成功商议之后再做决断吧!”

  话音落下之时,随即直接开口说道:“朕今日也有些疲乏,不如便将朝会推延到明日吧?”

  而后他毫不犹豫的从原地站了起来,在群臣错愕的目光下离开了朝堂。

  群臣愣愣的盯着远去的刘辩背影,忠诚于天子的朝臣互相对视,都从对方的眼眸中看出了失望。

  他们时刻做好了与“国贼”玉石俱焚的准备,但是天子不争气,迟迟不敢正面与“国贼”交锋。

  当真是“诸公有心杀贼,陛下何故早降”。

  王允却没有因为刘辩的行为与态度而失望,对于天子刘辩他早已经失望透顶。

  之所以提出这个建不过是想要,不过是最后再试探与确认一番罢了。

  而今看来刘辩当真不值得扶持,那便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