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376章 诸葛亮的发现
  张飞率领一万精兵突袭灵璧,果真在这里找到了纪灵大军的粮仓。

  只是守卫粮仓的一共有三万多精兵,仅仅凭借着张飞麾下的这些兵力强攻,最终就算是拿下粮仓也是损失惨重。

  张飞最终选择夜袭,一举夺下袁术军的粮仓,随后毫不犹豫的放火焚毁。

  当纪灵得知粮仓被毁的消息之后,虽然勃然大怒,但是他也知道不能够再继续拖延下去,否则他麾下的军队最终一定会因为粮草耗尽而哗变。

  并且不单单是不能够继续拖延,他甚至不能够让士卒们知道粮仓被袭击的消息。

  在经过了短暂的沉思之后,他选择了向南方撤退,并没有落入张飞提前布置好的伏击之中。

  在大雪之中等了好几天都张飞脸都冻成了关羽一样的赤红色,结果当他得知纪灵向南方撤兵之后,顿时气得哇哇大叫。

  而当他回到下邳之时,骤然间想起了给予他指点的黄承彦等人。

  于是他便派人在城中寻找黄承彦的踪迹,但是结果却让他有些失望。

  就在纪灵退兵之后不久,下邳城便恢复了通行。

  而黄承彦一行人也借着这个机会离开了下邳,如今已经是不知所踪。

  无奈之下的张飞便只能够放弃了寻找诸葛亮的心思,但是他却深深的将诸葛亮的模样记在了自己的脑海之中,同时也将诸葛亮留下的锦囊贴身收藏,准备等到刘备回来之后向他举荐这个少年。

  陈登陈元龙虽然也很有本事,但是张飞却知道他出身徐州世家,恐怕不会真心实意地为自家大哥效力。

  像是诸葛亮这样的少年俊杰,或许才是帮助他大哥成就伟业的谋主。

  随后他想起了黄承彦似乎是荆州名士,于是便决定派人前往荆州搜寻他们的下落。

  然而此时此刻黄承彦与诸葛亮一行人却并没有去往荆州,而是先行绕道去了琅琊。

  琅琊作为诸葛家的祖地,虽然被曹操屠戮了一番,但是琅琊诸葛家依旧有另外一只留存了下来。

  诸葛亮以回乡祭祖的名义前往琅琊,刻意的回避张飞。

  跟随在他身边的黄月英想不明白,但是黄承彦又如何不明白他的心思。

  于是就在马车之上,黄承彦有些好奇地询问诸葛亮道:“孔明既有心投奔刘使君,为何又不肯借助这个契机与刘使君搭上联系呢?”

  诸葛亮闻言之后微微一笑,随即向着一旁的黄承彦开口说道:“弟子今年不过十八岁,学业尚未完成,又如何能够为刘使君效力呢?

  况且,使君虽然对弟子有一饭之恩,在徐州也颇有贤名,但是弟子可还没有考校他的真才实学。

  若他也只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岂不是要让弟子悔恨终身?”

  他话音落下之后,随即便又继续低头在马车上读书。

  黄承彦见状之后含笑摸着胡须,他知道诸葛亮一定还有什么别的原因,但是诸葛亮既然不愿意开口说明,他自然也就不会主动去问。

  时间过得很快,当诸葛亮来到琅琊之时,恰好便是昭宁九年的新年。

  诸葛亮回到诸葛家祭祖,因为有黄承彦这位名士同行的缘故,诸葛亮在诸葛家也颇受礼遇。

  祭祖之后诸葛亮便又在琅琊游历了一番,发现琅琊在经历了一次灾难之后,如今竟然也恢复了不少的生机。

  郡县之中的百姓脸上大多都挂着笑容,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和睦,见到游历的诸葛亮之时,这些百姓还会十分热情地邀请他们到家中喝水吃饭什么的。

  在与他们的沟通之中,诸葛亮得知在战争之后陶谦从其他地方迁移了一些流民过来,原本只是供给了他们一些耕地与粮食,随后就不管不顾。

  他们之所以能够有如今这样的好日子,还是在刘备成为徐州刺史之后。

  每隔一段时间使君便会安排将军前来巡视州郡,对于吃不上饭的贫苦百姓,还会无偿的送上一些粮食,以此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琅琊的百姓大多对刘备感激涕淋,但是诸葛亮却从其中听出了诸多不妥。

  刘备这样无偿的提供他们帮助,但是避免了许多百姓饥寒交迫的命运,但同样也让一些百姓因此而变得懒散。

  诸葛亮曾经借宿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主人也是十分的好客,在招待诸葛亮一行人之时不可谓不用心。

  但是诸葛亮却发现春耕时节即将到来,这家人却丝毫也没有紧迫的意思。

  他有些不解的开口询问,却得到了一个让他头皮发麻的答复。

  “使君每年都会派人来赈济百姓,就算是耽搁了春耕也不会被饿死。

  客人尽管放心住下…”

  虽然对方十分热情好客,但是诸葛亮却并不敢接受他的好意。

  这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却也让诸葛亮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中潜藏的危机。

  随后诸葛亮又陆陆续续的游历了琅琊的许多地方,住进了不少百姓的家中。

  虽然大多数的人依旧还是淳朴而又勤劳的,但依旧有一小部分的人逐渐的成了刘备治下的寄生虫。

  最后诸葛亮想起了在长安之时所学到的知识,在董默的政治思想中,从来都没有无偿赈灾的说法。

  但凡什么地方遇到了灾荒,他会在第一时间调拨粮草到当地,但是却并不会直接把这些粮食分发下去,而是会要求灾民做工。

  工作最多的是修缮城墙,开垦荒地,修缮道路。

  诸葛亮之前还不明白董默做这么做的原因,你时常担忧有官吏会借着以工代赈的名义压榨后奴役百姓。

  但是当他见识到了刘备仁政的遗祸之后,心底便逐渐的有些理解起了董默。

  而后他便忍不住在心底感慨“若董公真是一心为大汉效力,当真是我大汉之幸。”

  但是他的心底也非常清楚,以董默的智慧和野心,他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情,绝不会是一个真正甘心趋居人下之人。

  在想明白了这些事情之后,他便越发觉得董默的可怕,也越发觉得自己的不足。

  于是在昭宁九年一月末,诸葛亮与黄承言一行南下荆州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