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344章 谁入瓮中
  “二位先生不必如此过谦,并州刺史李志刚刚出了问题,王允先去见了杨彪,随后又去见了卢植,其用意本侯早有预料。

  今日之所以来寻两位先生,便是希望两位先生好好想想,如何帮助王允说服本侯!”

  他话音落下之时,直接就把陈忌和贾诩给搞懵了。

  以他们的智慧,拥有了较为完善的情报之后,他们很快便可以分析出王允的意图。

  但是这个时候董默却提出了一个让他们摸不着头脑的问题,这就有些令人费解了。

  “主公莫非也想让卢植成为并州刺史?”

  伴随着他的话音落下,陈忌方才试探性的主动开口问道。

  董默闻言之后点了点头,随即笑着开口说道:“并州地处边疆,外有匈奴鲜卑等异族为祸,内有黑山张燕这样忠奸难辨的威胁存在。旁边还有幽州与冀州两个强邻,若非是有文武双全的将帅之才,恐怕很难有人能够镇住此地。

  原本的并州刺史李志之所以能够安稳这么一两年,根本原因便在于此袁绍与公孙瓒的重心都放在了彼此身上。

  然而等这一两年过去之后,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而能够活下来的那一只猛虎也会更加强大。

  这个时候要想继续扩充势力,便必然会将目标放在并州。

  我军正在经历新旧更替的重要时期,未来的三年之内,势力并不能够得到迅速增长,反倒是会因为征募亲兵,安置老兵而出现兵力不足的情况。

  并州的安全势必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必须得尽可能的把有生力量收拢在一起,以防备关东诸侯乘虚而入。

  早在夺取并州的时候本侯便已经布局,当时在温侯折服步度根的时候,实际上本侯便已经埋下了后手。”

  听到了董默有些自得的话语之后,陈忌与贾诩对视一眼,都不由自主的吞咽了一口唾沫。

  他们都是以智慧见长的谋士,却并没有提前看透董默的布局,这让他们也意识到,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冠军侯,此时恐怕已经成长到了一个他们或许无法高攀的程度。

  随后便听董默继续开口说道:“要想集中兵力,又想要保证并州不失,便不能够把并州握在自己的手中,而是应该将他放在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手里。

  这个人一定要是天下公认的忠臣,让所有人都知道并州掌握在天子的手中。

  在长安之中,唯一有资格又有能力的人,恐怕便只剩下卢植一人。

  凭借着卢植的名望,关东不会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主动出兵攻打并州。

  而我又在并州留下了张燕钳制卢植,同时又留下了步度根威胁并州北部。

  如此一来…”

  他的话音方才落下,一旁的陈忌却是突然开口问道:“主公,若是卢植收服了张燕与步度根,岂不是会成为北方的巨大威胁?”

  董默闻言之后却是笑着开口问道:“子云莫不是忘了卢公今年年岁几何?”

  陈忌闻言之后忍不住吞咽了一口唾沫,自家这位主公的算计貌似越发的精巧起来,就连卢植的身体状况似乎都已经被他计算在内。

  随后又听董默继续开口说道:“卢公若是去了并州,为了自家子嗣的教育,定然会将其幼子卢毓留在长安。

  如此一来,并州又能够有什么祸患呢?”

  就在王允正思索着该如何说服董默答应让卢植前往并州的时候,董默此时也正与陈忌二人商议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借口答应王允的提议。

  长安城内的两方势力首脑都在互相算计,而此时的长安大学之中,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议论起了王允与卢植之间的会谈。

  作为董默的弟子,诸葛均几乎被董默当做自己未来的丞相在培养,很多情报他都没有瞒着诸葛均,而诸葛均也非常老实的从不外传。

  他就像是一块海绵一般,不停的汲取着长安大学之中诸多教习的养分。

  而在读书的同时,他也会时常抽出时间去练武,同时研究兵法战策。

  明明心里什么都清楚,但是他偏偏就什么都不说,也从来不会主动的与人争论。

  然而在面对某个人的时候,他确实又不能够做到完全的装傻充愣。

  黄承彦将自己谋划董默的事情告诉给了诸葛亮,他认为如果自己的计策被识破,亦或者说是在将来的某一天被外人知晓之后,恐怕会给他引来杀身之祸。

  再加上杨彪最近总想着把他“绑”在长安世学,这让生性喜好洒脱自由的黄承彦有些不满。

  所以他希望诸葛亮能够跟他一起离开长安外出游学。

  并且黄承彦觉得以诸葛亮的天赋,还可以学一学他好友司马微的卜算之数。

  当诸葛亮收到了黄承彦的请求之后,他的心底是非常意动的。

  然而在临行之前,他又割舍不下自己的亲情。

  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大哥诸葛瑾与小弟诸葛均,希望他们二人能够一起跟随着自己离开。

  诸葛瑾早已经长大成人,他已经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故而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诸葛亮的邀请。

  然而诸葛均虽然智慧不弱,但是他却也如诸葛亮一般无法完全割舍亲情。

  最关键的是,他在董默的身边学到了开阔的眼界,认为现如今的天下虽然混乱,但是将来迟早有一天会归入董默的手中。

  所以他很不想让自己这个聪明的“傻哥哥”犯糊涂,故而在面对诸葛亮的一再邀请之时,诸葛均的心底也是十分的纠结。

  他很想要开诚布公的跟诸葛亮淡淡,但是又担心诸葛亮会因此而知道了太多的事情,最终为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最终他只能够找了一个借口说道:“小弟尚需跟卢公学习兵法,恐怕不能够随兄长远行。

  小弟还是留在长安大学吧,将来兄长游历归来之时,小弟亲自为学长接风洗尘。”

  诸葛亮闻言之后想起了黄承彦与他谈论的事情,环顾四周见无旁人之后,便忍不住开口说道:“卢公恐怕将不久于长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