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301章 谁人为将
  在李世说出了自己的计策之后,董默的心底便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看了一眼面色沉稳的高顺,又看了一眼年轻的李世。

  如果单单是从他们之间的答案来看,定然是李世的计划更为周全与妥当。

  董默的心底也更加倾向于任用李世去完成这一件事情。

  而在他准备开口点李世为将的时候,却是突然注意到李世眼眸中的蠢蠢欲动。

  少年人的眼眸中充斥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目光灼热得让董默有些背脊发寒。

  他少年成名,深受自己的信任被委以重任,今年不过二十岁出头,但是却能够与董卓麾下的老将军高顺同处一列,并且他表现出来的才能还能够更甚于对方。

  董默原本应该庆幸他的才能,但是当他目光与李世对视的时候,却从其中看到了对战争的渴望。

  董默没能够从其中看到对生命的敬畏,也没能够从其中看到对手足兄弟的怜惜。

  他脑海中只有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而这对于董默来说极为危险。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所难免,但是他却不希望自己麾下的将帅们只知道战争的胜利,而忽略了袍泽同样时刻面临着牺牲。

  最终他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高顺,在谈及自己攻城计划的时候,高顺的答复并不是那么全面,整体来说他只是在莽,依靠陷阵营的强大,无情的碾压益州军。

  但是董默没有在高顺的眼眸中看出对建功立业的野心,他只是尽他所能的选择了自己该作出的选择。

  也许在高顺的心目当中,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比陷阵营更加适合奇袭。

  这不是董默心底刻意的标榜高顺,而是董默清楚中年高顺与少年李世之间的差异,那就是高顺比李世更多一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并且行军打仗瞬息万般变化,根本没有所谓的万全之策。

  李世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与计策,但这却不代表着他是一个很好的执行者。

  于是董默盯着李世开口问道:“你可愿意为副将,率领本部兵马辅助高顺将军奇袭成都?”

  在董默的话音落下之时,一旁默不作声的贾诩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神色,低头等待结果的高顺也同样有些诧异。

  就连他自己也觉得李世的计策更加全面,还想着是否应该主动的向着董默请命为副将同行。

  结果董默却是依旧坚持以他为将,并且让李世跟随自己左右。看書溂

  李世也是满脸的错愕,但是他却并没有拒绝董默的提议。

  他倒是没有对高顺有什么不服气,只是没有想到董默会让两支精兵一同出击罢了!

  毕竟高顺也曾经在长安大学之中执教,教的还是李世最为看重的兵法战阵。

  李世之所以能够有如今的这般才能,其中也少不了高顺的指点。

  毫不犹豫地单膝跪倒在地,双手抱拳恭敬地向着董默施了一礼。

  “诺——”

  董默随即将目光看向一旁的高顺,没有过多的提点,而是又将目光看向李世说道:“行军打仗,通晓兵法固然重要,但是为了你手底下的手足兄弟,还是须得再历练一段时间,本后方才放心让你独当一面啊——”

  李世闻言之后十分坚定的点了点头,随即恭恭敬敬的向董默保证道:“末将一定尽心在高将军麾下学习。”

  董默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之后,随即让李世下去准备。

  等到李世离开之后,高顺方才开口问道:“定年的策略更胜于末将,少主何以如此抉择?”

  高顺也是一个老实人,在李世离开之后,他竟然便直接当面询问董默这个问题。

  董默并不意外他的言行,同样十分干脆地开口说道:“少年人总是锐气,这本是好事。

  但是刘琦麾下也并非是没有能人辅佐,若是以定年为将,恐会遭了敌人算计。

  我将两只精兵托付于将军,能取成都则取,不能取之,则望将军全身而退。”

  高顺闻言之后沉默半响,随即抱拳应诺而去。

  而就在高顺离开之后,贾诩却是突然开口问道:“世人用将,皆求将士用命,克敌制胜为上。

  凡遇机要,还需以军令状,驱使三军将士用命。

  主公何使将军以保全己身为要,此举有违兵法韬略也!”

  他话音落下之时,董默却是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为君者,因地制宜,因人而用。

  高顺,忠义持重之将也,破阵之甲士,我军之瑰宝也!

  李世,少年勇睿之将也,明日之新星,我军之雏鹰也!

  此二将皆有忠勇之心,若事可取,必定不会留有余地。

  若事不可取,也当以保全自身为宜。

  若是此时立下军令状,临必死之局而不退,虽有忠义之名,却也累得精锐尽失。

  孰轻孰重,先生岂不知之?”

  他的意思非常的明白,那就是高顺和李世都是他非常看重的将帅,就算是奇袭成都的计划未能成功,只要能够保全这两位将领,那也算不得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如果事情真的能够有机会成功,不用他用什么残酷的军法去威胁他们,他们同样也会竭尽全力的达成目的。

  无法临阵指挥的人,不能够通过自己的臆想去判断事情的成败,不能够通过事情的关键与否,逼迫将士平白去牺牲性命。

  否则的话,一旦遇到超出预料的事情,往往会导致更加令人难以承受的恶果。

  贾诩闻言之后愣了愣神,随即再次开口问道:“主公此举,可是求仁?”

  董默闻言之后毫不迟疑地摇头说道:“仁义是我所坚守的德行,但是两国军争,仁义有时候会成为害死三军的恶举。

  我所行的并非是仁义,不过是因人而异的用人手段罢了!

  为了更加重要的人或事,舍弃一些暂时的利益。

  在战场之上,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这才是我所想要追求的东西。”

  贾诩闻言之后深深的向着董默一拜,随即默不作声的离开了营帐。

  一旁的陈忌也恭恭敬敬地向着董默施了一礼,随即开口问道:“我军接下来又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