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217章 杨彪之请
  十强与十杰的推出,原本只是为了激励学子奋勇争先。

  然而随着这件事情的持续发酵,整个长安的人都关注起了这件事情。

  眼看着年关将近,选拔的日子即将到来之前,作为现如今长安世家领袖的王允主动找到了董默。

  他亲自向董默递交了一封请柬,邀请董默到他的府邸做客。

  至于理由嘛,自然就是王允的大寿。

  也不知道这个王允到底是哪一天过生日,但凡只要他想要请客,似乎就都是这个理由。

  这封代表着世家的请柬很有分量,遗憾的是,董卓依旧没能够收到世家的请柬。

  自从他在洛阳杀的人头滚滚的那一刻开始,不论是哪一位世家亦或者是豪门,只要不想自绝于世家豪门之列,便绝不可能对董卓发出邀请。

  而这一次邀请董默,王允邀请的也并不是董家董卓的嫡孙董默,而是在请柬之上写着“汉冠军侯”。

  对于王允的邀请,董默还是十分警惕的。

  但是在警惕的同时,他又暗自有些期待。

  在没有了貂蝉的情况下,王允还想要如历史上的那般施展美人计,又该挑选出一个何等美丽的女子来替代貂蝉。

  当然,董默就算是有那个色心,也实在是没有那个余力。

  从吕玲绮过门之后一直未曾怀孕,董卓又一直想要抱重孙,董默自然也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想其她女人。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王允并没有施展美人计的意思。

  当董默来到王允府邸上的时候,王允便拉着董默介绍起了他的宾客。

  其中最引董默瞩目的乃是一位老者,其名为庞德公,他的身边跟着一名相貌清秀的少年,而在那清秀少年的身边,却有着一名相貌丑陋的孩童作陪。

  在介绍他的时候,王允特意开口说道:“这位乃是荆州名士庞德公,在荆州创建了鹿门书院,广纳贤才以治学。

  奈何孙坚攻打荆州,至使鹿门书院被毁!

  近日受杨公邀请,特意前来长安世学之中讲学。”

  在听到了王允的解释之后,董默的双眼顿时眯了起来。

  因为得了郑玄帮助的缘故,很多大儒都纷纷投入到了长安大学之中教学。

  为了能够与日益强大的长安大学分庭抗礼,被逼无奈的杨彪放弃了所谓的门户之间,竟然从荆州请来了庞德公。

  董默的脸上露出了老父亲般欣慰的神色。

  他最为担心的便是长安大学一家独秀,最终培养出来的学子会变得目空一切。

  长安世学本就是董默留给长安大学的一块垫脚石与磨刀石,奈何杨彪父子实在是不争气,对长安大学的学子根本无法造成压力。

  而有了郑玄的加入之后,长安大学又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发展速度早已经超出了外人的想象。

  为了提高学子们的积极性,也为了磨砺自己的学子,董默都不得不开始搞内部竞争。

  没想到现如今杨彪竟然搞来了庞德公,这倒是给了一个意外惊喜。

  庞德公旁边的青年应该是他的儿子庞山民,历史上娶了诸葛亮二姐的那位。

  因为自己这只蝴蝶拨动了翅膀,诸葛亮一家已经搬来了长安,他原本以为这一段姻亲关系应该会被斩断,却没想到庞德公一家竟然也搬到了长安。

  庞山民字倦民,但是在《襄阳记》之中却被记载为仙民。

  其人才华如何暂且不论,但是这外相看起来就已经算得上是风姿卓越。

  而带给董默最大惊喜的却还要数庞山民旁边那个畏畏缩缩的孩童。

  虽然对方出身比诸葛亮要早,也许是因为基因突变的缘故,看上去极为瘦小。

  明明已经十四五岁的年纪,但是却如同十一二岁一般。

  等到王允将所有宾客介绍了一遍之后,大多数的人都没能够入得了董默的眼,董默也依旧耐心的将他们一一在脑海之中过了一遍。

  至于之后再遇到的时候能不能够记得,那便要看天意使然了。

  而王允在介绍完宾客之后,又与董默寒暄的一阵子,一旁的杨彪方才主动的向着董默敬酒开口说道:“听完冠军侯准备在长安大学之中选拔出年轻一代的十杰人物。看書喇

  这原本只是长安大学之内的事情,但是外界却已经将之传为“长安十杰”,老夫以为,既然是要选拔出长安十杰,那自然是应该在整个长安进行选拔…”

  他的话没有说完,董默便饶有兴致的开口问道:“杨校长的意思是,长安世学也要参与十强与十杰的选拔吗?”

  杨彪的面色顿时一僵,随即急忙开口否决道:“我长安世学都是一群舞文弄墨的读书人,怎么可能与长安大学武科高足争锋!

  老夫的意思是,我长安大学是否也可以派遣弟子参与“长安十杰”的竞选?”

  董默闻言之后顿时一乐,他却是没有想到杨彪竟然这么头铁,主动地派人来给长安大学刷声望。

  然而就在他准备开口答应的时候,却是突然注意到了庞德公身边的庞山民与庞统二人。

  以长安世学现如今那群纨绔公子的才学,完全没有被董默放在眼里。

  如果让长安世学参与长安大学的考试,最终恐怕连海选都没有机会通过。

  但是庞德公亲自调教出来的儿子与从子,想必不会是庸碌无能之辈,或许能够给长安大学的那群小子一些压力。

  “嗯,让他们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倒也不错!”

  董默的心底生出了这样的想法,随即向着杨彪开口答复道:“既然如此,长安世学也可以拥有十个名额参与最后的长安辩难。”

  在得到了董默的允诺之后,杨彪的心里十分的欢喜。

  长安世学的学子大多都是世家从小培养出来的继承人,在杨彪看来,就算是长安是学的教学资源不如长安大学,但是这些世家子弟的底子还是要比长安大学的学生更加优厚的。

  从八百世家子弟之中选拔出十个人去参与辩难,只需要夺得其中一半的位置,那长安世学便可以一扫之前的萎靡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