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204章 郑玄的奏牍
  董卓缓缓的从地上捡起了天子刘辩掉落的竹简,帮他将这份竹简打开的时候,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他的目光看向郑玄身边的董默,仿佛是在询问董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董默却是满脸狐疑的盯着他,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郑玄会递交这份奏牍,自然也就不知道那上面的内容。

  而就在董默与群臣都满脸疑惑的时候,郑玄却是上前一步,随即环顾群臣说道:“老夫所奏第一件事,便是希望能够免除天下的口税,算税以及义务服役。”

  他话音落下之时,群臣越发鸦雀无声。

  读书人意气用事,但郑玄好歹也是名满天下的鸿儒,怎么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口税与算税几乎就是整个大汉的主要经济来源,如果没有了这两项税收,朝廷拿什么来供养百官与军队?

  而“役”,乃是指中央戊守,边境戊守,以及当地戊守的兵役。

  而除了兵役之外,还有修建水力开垦荒田城池等等的力役。

  郑玄的第一条奏牍能够得到采纳的话,这就意味着整个大汉江山社稷在瞬间面临崩盘的局面。

  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过于震撼人心,尤其是当它由当世鸿儒郑玄口中提出来的时候。

  所有人都默不作声,静静的等待着郑玄接下来的话,只期望不要太过于惊世骇俗。

  随后便又听郑玄继续开口说道:“将原本的十五税一改为十税一。

  除了田地所得之外,其他如买卖经商,个人所得等等,通通需要缴纳十分之一的赋税。”

  伴随着郑玄的话音落下,在场的朝臣顿时如遭雷劈。

  之前的那一条,如果是在动摇大汉的国本的话,那么现在的这一条,就是在吸世家权贵的血去填补国家这个空档。

  百姓需要付出的东西确实是变少了,是国家收益的东西并没有因此而变少,或许还会因此而变得更多。看書喇

  多出来的东西由何而来?那自然是有哪些收益最大的世家,士族,豪强,地主,富商分摊去了。

  众人依旧没有说话,各自将畏惧的目光看向郑玄。

  “这第三条,便是今后不论是为官还是为吏,亦或者是为管家种粮,为朝廷办差等等,只要有所付出,便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

  任何人用工,用人,都必须得提前签订契约,并且按照契约支付劳动报酬。”

  伴随着郑玄的话音落下,满朝文武只觉得一道擎天霹雳落到了头顶之上。

  别说是朝中忠臣,就算是董卓这位当朝太师也依旧感到有些头皮发麻。

  他麾下可是有着三十多万兵马,如果按照郑玄的这个说法,每个人都按签订契约并且发放报酬的话,他董卓可养不起。

  董卓养不起便只能由朝廷来养,若是朝廷出钱来养,那么这些兵到底是该听朝廷的,还是该听他董卓的?

  董默在听到了郑玄的奏牍之后,心底却是叹了一口气。

  郑玄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现如今绝不是改革役税的时候。

  现如今如果能够改革成功,大汉江山社稷或许能够因此得以挽救回来。

  世家与地方官吏再也没有权利征收各种杂税,也没有任何的权利再继续无偿役使普通的百姓。

  听上去自然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但是世家权贵真的愿意心甘情愿的交出自己手中的财富吗?

  普通的百姓,又真的能够接受这种新改革的役税吗?

  单单只是将原本十五税一改成十税一这一条,便会让许多百姓接受不了。

  就如同权势董默曾经遇到过的一件小事。

  某超市为了激励员工,决定将原本三千五的工资调至三千,然后给予他们负责岗位收益的百分之五十作为奖金。

  对于项目的负责人来说,绝对是一件福利。

  但是超市的六名员工,除了两名年轻的员工之外,另外的四名中老年员工均拒绝了这一项改变。

  受限于思维的局限性,一项改革绝不是提出改革,君王点头,随即落实那么简单。

  他同样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东西,其中就包括有原受益者是否能够接受损失,新受益者是否能够认可收益?看書溂

  并且在认可损失与受益之后,是否能够予以相应的支持。

  在改革过程中又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又是否是这个团队甚至是王朝能够承担得起的。

  如今董卓把持朝政,天下诸侯之所以没有继续群起而攻之,便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利益并没有受到严重的损伤。

  并且他们还可以借助董卓把持朝政的契机,明目张胆地互相攻伐,以此来壮大自身的势力。

  若朝廷认可这个结果,那他们便上奏感谢天子。

  如果朝廷不认可这个结果,他们就说这是董卓把持朝政,并不是天子的本意。

  在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同时,世家宗亲与权贵们也可以假勤王而除异己。

  但如果改革开始之后,整个天下的权贵宗亲利益都将受到损伤。

  他们可不会去管这是不是天子本意了。

  这个时候就会竖起“奸臣误国,为国讨贼”的名义搞联盟,再一次联军铲除共同的敌人,然后拥立一个新的君王。

  到时候对诸侯来说,不过是需要改变一个玩的方式而已。

  故而就在郑玄提出了这项改革之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便应该是董卓。

  大多数的朝臣都在等待着董卓的态度,想要看一看这位当朝丞相该如何面对这位当世之大儒。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董默却是上前一步开口说道:“郑公之奏当真是震古烁今!不过诸位大人从昨日起便一直在参与朝会,如今恐怕都已经累了!

  不如改日再议吧?”

  话音落下之时,群臣也都纷纷反应过来。

  董卓伸手按住自己的腰,而后叫苦连天的说道:“哎哟,咱家这身子骨哟,当真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王允等人也是各自哀声遍野,都不想要再继续讨论此事,而有意思的是,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人主动跳出来反对郑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