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25章 朝会之上
  昭宁元年九月二十七日,西园八校尉之中的赵融淳于琼等人先后被吕布领兵上门拜访。

  随后吕布又领兵“拜访”许多声名显赫的世家,一时之间让整个洛阳的世家豪门都人心惶惶。

  虽然吕布给出了搜捕盗贼的理由,但还是有很多世家咽不下这一口气。

  同样是昭宁元年的九月二十八日,正值大朝会当日,受到吕布欺压的世家聚集在一起,他们准备联名上书天子,要参董卓一个纵兵劫掠的罪责。

  赵融的心里十分的不安,早已经没有了与公主为敌的勇气。

  但是这一次牵头的乃是世家之首,四世三公的袁家袁隗。

  作为当朝的三公之一,并且又出身世家,袁隗在洛阳城的声望可谓是如雷贯耳。

  在吕布领兵搜查袁府之时,袁隗当时也是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但是等吕布带兵离开之后,袁隗当时就气的亲手打死了一名家中的奴仆。

  在遭受到了屈辱之后,平日里温文尔雅的他此时兽性完全暴露了出来,再也不复从前的世家风骨。

  他联合了所有遭受到欺凌的世家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准备在朝堂之上狠狠的参董卓一本。

  既然明知道这样无法真正对董卓造成什么实际上的损伤,但袁隗也没有考虑那么多。

  很多世家都选择了向袁隗靠拢,但依旧有一部分世家选择了袖手旁观。

  这一部分人大多都与三公之一的司空杨彪有关,而另外只有一小部分人是此时太仆王允的势力。

  现如今的朝堂之上,整体上是寒门与世家相互对立,寒门代表当之无愧的指董卓一人。

  世家代表却被分为了三家,势力最强的无疑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袁家,为首之人为太傅袁隗。

  在董卓刚刚入京的时候,袁家试图拉拢董卓,对董卓的需求各种支持,直到袁绍找到董卓商议废帝之事被拒绝,而后袁绍连夜逃出洛阳。

  为了防止董卓通过废帝之事处置袁绍,袁家甚至不惜大代价宣传造势,宣称是董卓意图废立天子,袁绍力荐不从,与董卓拔剑相抗之后,最终引起董卓及其麾下大将吕布的忌惮,这才得以从容离去。

  董卓虽然无力解释整件事情的起末,但是也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就此与袁家决裂。

  现如今的朝堂之上,真正与董卓正面角力的也正是袁家为首的一方世家势力。而袁隗也是董卓重点想要打击的目标。

  第二方世家势力以杨彪为首,其中包含有司空杨彪,与太尉黄宛二位大佬,另外还有卢植,皇甫嵩等人。

  这方势力并不参与董卓与袁隗之间的争斗,他们既看不起董卓的出身,又反对世家插手王权更替之间的纷争,算得上是朝堂上的中立势力。

  但是人都有私心,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想法,也根本没有一个绝对。

  所以董卓一直以来都是采取安抚与拉拢的方式,希望他们能够倒向自己这一方。

  最后一波是以王允为首的世家士族,这一波人大多都忠于天子刘辩,是目前董卓可以争取的盟友。

  但同样他们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旦天子刘辩哪里出了什么问题,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调转矛头来对付董卓。

  所以董卓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而不能够扶持他们。

  在一连串的宫廷礼之后,向来老成持重的太傅袁隗主动跳了出来,他毫不客气的向着董卓发难道:“臣袁隗参太师董卓纵兵劫掠,以捉拿逆贼的名义洗劫朝中重臣与官吏的府邸…”

  平日里大多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的场景,所以往往都是袁隗派出几个马前卒来参一参董卓麾下的那些将领。

  就算是不能够真的将董卓搞下台,也能够恶心他一二。

  但这一次袁隗主要炮击的对象是董卓,如果再像是之前那么派出几个不成气候的小官,那无疑是在送死。

  以董卓的杀伐果断,那些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凡敢开口,最终都没有办法避免被弄死的命运。

  所以这一次袁隗选择亲自动手,因为他知道董卓根本不敢对付自己。

  一切也正如他所预料的一般,董卓现如今确实是不能拿他怎么样。

  当今大汉的江山,冀州与扬州两地,太守,郡尉大多都与袁家有关。

  甚至是冀州牧韩馥,那也同样是袁家的门生故吏。

  若是现在当真搞死了这个老东西,天下还真就有可能直接乱了。

  然而董卓虽然不能够直接杀了袁隗,但是却不代表他对袁隗没有任何办法。

  早在上朝之前,他便已经与李儒商议过对策。

  既然敢坐视吕布给那些个世家一个教训,董卓便早已经做好了应对袁家反扑的准备。

  “陛下,臣也有本奏。”

  刘辩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听到袁隗的话语之时,他当即便慌了神。

  也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董卓的声音也恰合时宜的响起。

  来不及过多思量,刘辩便直接开口说道:“太师请言。”

  群臣见状之后纷纷皱眉,袁隗参董卓之事尚且没有结论,咋现在直接就让董卓开始说话了?

  随后便听董卓开口说道:“臣董卓参西园校尉曹操与朝中某些奸贼勾结,意图谋反。”

  伴随着他的话音落下,董卓随即目光深寒的瞥向那些跃跃欲试的想要跳出来弹劾他的人。

  众人被董卓杀气腾腾的目光瞪了一眼,顿时变得头皮发麻,几乎有一半的人忍不住后退了一步。

  此时在场所有人都方才反应过来,在他们面前的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汉朝官,而是一个掌握着他们生死的大汉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