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923章 江东捷报入长安
  汉垂拱十六年,董默之子董乾于凉州开办汉文化进修学院,成为了所有西域人的老师,被西域人称为“贤者”。

  而董默也因为董乾父亲的身份,而被西域人尊称为“大贤者”。

  刘备之义子,诸葛亮之徒刘封并没有返回豫州,而是来到了诸葛亮曾经待过的鹿门学院。

  他凭借着自己扎实的文化功底,以及深厚的学问,很快便成为了鹿门学院的一名讲师。

  并且在不久之后,鹿门学院的司马徽与黄承彦相继退出,刘封顺理成章的接管了鹿门学院,在这里传播新学,召开辩论会,设立“贤师讲坛”。

  将原本只局限于对学生的教育普及开来,让大多数的百姓也从中学到了许多教育。

  他在这里宣扬“爱国爱民爱家”的思想,又推崇“以法治国,以德治民”的理论。

  刘封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弟子也越来越多。

  因为贤师讲坛的缘故,无数的饱学之士为了能够赢得一个“贤师”的美名来到了鹿门。

  同样,也有许多好学之士千里迢迢地聚集于鹿门之下。

  刘封在南方也逐渐的有了属于自己的一股势力。

  然而伴随着自己门徒的数量越来越多,刘封却是越发迫切的想要回到长安。

  他心中始终惦念着长安大学,始终惦念着董默。

  曹植的天赋确实不错,但他却并非是一个擅长讲经治国的人才。

  故而他回到陈留之后,并没有如愿以偿的创办其新的学校。

  然而在这个时候,出生于颍川书院的郭嘉却是推荐他去了颍川。

  曹植到了颍川书院之后,在这里办学依旧无果,但是他的诗才却是在这里被彻底的发掘了出来,并且很快就被发扬光大。

  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从曹植的口中流传而出,曹植逐渐有了“诗君”的美誉,并且渐有传闻曰:“天下诗才有十斗,曹子建独占其八。”

  也正是因为曹植的缘故,颍川书院的文学氛围越发浓郁。

  天下各国之异族皆向往凉州汉文化进修学院。大汉的辩经博士,则多流连于荆楚。

  而大汉的文学博士,多出于颍川。

  而在所有学校的心目当中,长安大学始终都是诸学之首,也是大汉人才最顶级的摇篮。

  垂拱十八年,董乾与刘平之子刘坤出世。

  取“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意。

  董默收到消息之后心底十分的高兴,正在长安的他找来了自己的心腹庞统等人,将长安大小事物托付给了他们之后,便要带着妻子前往凉州探望自己的孙儿。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南方却是突然间传回捷报。

  “启禀主公,江东已平。”

  正准备启程的董默顿时愣住了,他展开了侍卫递过来的捷报阅读了起来。

  只见上面写道:“垂拱十七年,朝廷大军于江东逆贼孙权,周瑜对峙于赤壁。

  是夜,东风大盛,贼将周瑜欲以火攻袭我水军大营。

  军师诸葛均早有预料,以牛皮裹于斗舰表面,置铁锁拦江,摧毁周瑜之火船,大败周瑜之水师三万,斩首一万余人。

  垂拱十八年一月,甘将军率八百水师偷袭周瑜水军大营,于阵中射杀逆贼孙绍,活捉逆贼周瑜。看書溂

  垂拱十八年二月,周贼求死,军师从之,诛其首,余贼皆降,尽归于甘将军之水师。

  垂拱十八年四月,大军兵临柴桑。

  敌酋孙权诈降,为诸葛孔明所识破,城破之际,孙权为马忠将军所杀。

  江东张,顾,朱等世家祸乱江东已久,黄将军破江东后,尽诛其家族,得金银无数,粮食三十万石。济江东流民五十万人…”

  通过这一份战报,董默得知了现如今整个江东的局面。

  常年的战争让江东的民生经济早已经接近崩塌,但是江东的世家家中依旧藏有三十多万石的粮草,由此可见,战争来临之时,在这些世家的心目当中,百姓都是可以牺牲的附属品。

  他们情愿让自己家里的粮食发霉,也不会愿意把粮食拿出来分发给百姓。

  第二是这一场战争之中,不论是孙权还是周瑜都已经没了,甚至包括孙绍都直接死在了这一场战争之中。

  在江东被平定之后,董默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决定将青州的颜玉调遣到江东负责治理江东。

  如今的江东世家虽然被杀了一半,但是依旧还有着不少的江东世家存在。

  除了一些有取死之道的人外,董默实际上并不想掀起太多的杀戮。

  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嗜杀的性格,这么多年的平静岁月过去之后,他就更加没有那种杀戮的欲望。

  该杀的已经杀了,剩下的便该想方设法的去安抚下来,然后让他们化作自己的力量。

  所以董默选择了自己麾下对世家最为了解的颜玉,而后任命黄忠之子黄叙与甘宁坐镇江东,同时将黄忠与诸葛均这两个最大的功臣调回了长安。

  虽然他自己知道这两个人生出异心的概率不大,但是难免朝廷之中会有旁人会担心。

  尤其是现如今年事越来越高的李儒,这么多年来可是不止一次在他面前提到过江东的问题。

  双方僵持了数年的时间,李儒一度怀疑黄忠等人这是在养寇自重,甚至已经有了让温侯吕布替代黄忠的想法。

  然而在面对他的质疑之时,董默始终力挺黄忠与诸葛均,这才避免了临阵换将的尴尬局面。

  现如今大局已定,不论是董默还是李儒都可以松一口气。

  这个时候调回黄忠与诸葛均论功行赏,也能够安抚李儒那颗提心吊胆了许多年的心,同样也可以向满朝文武宣告,他董默的臣子依旧对董家忠心耿耿。

  最为关键的是,现如今的李儒已经老了,必须得有一个接替他的人出现。

  或者等李儒真正退下去的时候,朝堂之上的那些事情大多都要被压在董默的身上。

  董默想来便没有了现如今这样安稳的生活。

  故而召回诸葛均,对于董默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只是,这么做多多少少有些委屈了颜玉。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