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916章 悲剧的本质之一
  而在听到了董默的质问之后,庞统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犹豫了片刻之后他方才开口说道:“主公,这件事情并不像是表面上的那般简单…”

  在听到了庞统的解释之后,董默很快便陷入了沉默之中。

  垂拱十五年春,董乾奉董默之命离开了长安大学,而后前往凉州的敦煌,选择去大汉这个最接近西域的城市,调查关于人口贸易的事情。看書溂

  前往敦煌的途中,他的内心之中充满着对那些商贾的怒意。

  他迫切的想要查明事情的真相,搞清楚到底是谁在祸害大汉的百姓。

  然而当他一路风尘仆仆的来到敦煌的时候,却发现这里早已经聚集了不知多少商队。

  这些商队之中有胡商也有汉商,然而不论是哪一支商队,随行的都有少到五六人,多到数十人的女子。

  这些女子大多都年轻美丽,她们的脸上充斥着对未来的向往,如同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董乾想到了她们前途的悲惨命运,心底的怒火越发熊熊燃烧。

  他直接找到了敦煌的太守,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之后,直接向他提出了质问。

  然而在听到了董乾的质问之后,这位出身长安大学的敦煌太守也是一脸的黯然。

  他叹了一口气之后说道:“很多事情单单只是从表象根本无法看出其内在的含义,学弟且随我来,愚兄亲自带你去了解其中的缘由。”

  董乾闻言之后沉默了片刻,内心之中虽然依旧有着怒火,但是他却并没有直接发作出来,而是跟随着敦煌太守一同来到了集市。

  他直接带着董乾来到了一处酒馆坐下,随后指着不远处一名衣着艳丽的女子说道:“大多数前往西域的女子都是这位吴氏牵线搭桥的,你且听一听吧!”

  他的话音方才落下,很快便有一名五十岁的中年男子带着一名十四岁左右到少女来到了那妇人的面前。

  “您便是吴三姑吧?”

  中年男子对于吴氏十分的尊敬,而吴氏在看了他一眼之后,随即便将目光看向一旁的少女。

  “这小姑娘的模样也不行呀!还是去找其他人吧!”

  吴氏在看清了少女的面容之后便摇了摇头,一副自己没有将那少女看上的模样。

  中年男子闻言之后却是急了,他急忙开口说道:“三姑,你别急呀,我这孩子命苦,跟着老汉我从小到大就没怎么过上几天好日子。

  现在虽然能够吃得上饱饭了,但是每天也依旧要跟着老汉吃苦受累,老汉我是心疼我这女儿,你要是肯把她带到西域去,也给她找户好人家,每天不用那么辛苦,便能够吃得好睡得好,老汉我就算是……”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一旁的少女便急忙伸手拉着自己的老爹说道:“阿爹,妮儿不怕吃苦,你就让妮儿留在家里吧!妮儿要是走了,今后谁来伺候你呐——”

  她话音落下之时,老汉却是黑着脸说道:“你这娃儿咋这么不听话?别以为老汉不知道你心里在想啥。你不想嫁到西域去吃香喝辣的,一门心思的都想着那个阿牛,那个阿牛有什么本事?

  就算是再做十年的工,也不见得能够让你过上好日子。

  看看咱们村周围的其他姑娘,哪个嫁到西域之后不是吃香的喝辣的…

  人家都是有钱的老爷,还是贵族,你咋就想不通呢…”

  听着那老汉对着少女的一通喝骂,董乾当即握紧了自己的拳头便想要出声。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旁的敦煌太守却是直接开口说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大汉的女子嫁人向来都是由父母做决定,她家父亲想要将她嫁到西域去,公子与本官又如何能够管得着?”

  他的话音落下之后,那吴氏又从老汉那里得了一两碎银子,最终方才勉为其难的答应帮他把女儿“嫁”到西域去。

  随后二人又定下契约,事成之后的“聘礼”分给“媒婆”吴氏一半,如此一来,那少女也就被吴氏收了下来。

  少女的脸上虽然是有些不愿,但是在她被收下来之后,吴氏又与她说了一通话。

  这不外乎是那些西域的贵族老爷们是多么多么的有钱,多么多么的疼爱这些汉人妻子。

  并且还提到了天价“聘礼”,而在听到这些承诺之后,少女最终也产生了动摇,而后与自己的阿爹开始依依惜别。

  董乾本来以为这只是个例,但是接下来却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父女或者母女,到最后甚至还有女子单独来找吴氏。

  其中有一些是黄花大闺女,有一些则是失去了丈夫的寡妇,甚至还有特意与丈夫合离,跑过来希望吴氏能够牵线搭桥的。

  二十多年的变法,饿肚子的百姓越来越少,但是不知足的百姓却是越来越多。

  董默最开始的教育方针是开启民智,所以在全国大多数的城市都开始建设起了学校。

  大汉现如今的年轻一代之中,虽然识字的普及率尚且没有达到百分之百,但是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到四十。

  然而识字的普及很容易,但是思想教育的普及却很难。

  伴随着知识的普及,思想教育又没有及时的跟上,以至于诞生了许多丢失了礼义廉耻的“读书人”。

  这些人的思想正处于开化与未开化之间,所以很快便受到了一些歪风邪气的影响。

  再加上原本那些操纵官场的世家现如今通过商业也越发显贵。

  官场的官吏越发低调,也就凸显出这些商贾的越发显贵。

  尤其是西域敦煌的豪商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当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钱看。

  最终也就造成了现如今这样的局面。

  董乾与敦煌太守在这里待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亲眼见识到了现如今的大汉边疆这座商业重镇的现状。

  他逐渐了解到,原来事情早已经不再是恶毒的商贾拐卖人口那么简单,隐藏在这件事情的背后,还隐藏着另外一件令人头皮发麻的原因。

  汉人的思想开始转变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