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861章 风暴平息
  当卢植的尸体被抬走之后,原本还一副胜券在握模样的杨修身体瞬间软倒在地上。

  他整个人都变得失魂落魄,双手从脸上抹下血迹,而后呆呆的望着手中的血迹出神。

  “魑魅魍魉。”

  卢植用他的血涤荡乾坤,誓要扫除天下的魑魅魍魉,这让出身显赫,自命不凡的杨修难以接受。

  他堂堂三公之后,又怎么会是魑魅魍魉之辈?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他的心底不愿意承认,但是卢植临死之前说的话,却如同惊雷一般不停的在他耳边炸响。

  不论他自己是否承认,凡是亲眼见过今天这一幕的所有人都将把自己当作魑魅魍魉。

  这些人把这件事情传扬开来之后,天下人便都会把杨修当作魑魅魍魉。

  完了,一切都完了。

  卢植的死不单单是破坏了他的计划,同样也让他的名声彻底的臭了。

  而一个世家只要名声臭了,也就意味着彻底的没落。

  单单是凭借着杨家,已经没有了翻身的机会。

  而现如今的杨家,也根本找不出能够帮他洗刷污名的大儒正名。

  谁叫死在他面前的人是卢植,是现如今大汉儒家之领袖。

  “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

  杨修的口中依旧在连续不断的说着这三个字,并且他说话的频率越来越高。

  一部分人看着他指指点点,大多数的人却是跟随着卢植的棺材一同去了长安大学。

  “不,不可能——”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杨修突然间发出一声惊呼,而后将双手狠狠的捂在脸上,使劲儿的往额头上面搓。

  残留在他手上和脸上的血迹彻底的糊了他一脸,而他原本整齐的发髻也在这一刻被他搓散。

  他就如同一只发了疯的野兽一般,咆哮着闯进了杨家之中,而后数年的时间,杨修再也没有离开过杨家一步。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杨家彻底破落之后,长安城外多了一个不停念叨着“不可能”的乞丐,他一路向东来到大海,然后在某一天被海浪卷入潮水之中。

  有人说他死了,也有人说他被海浪卷到了大洋彼岸。

  只是从那一天开始,大汉便再也没有了关于杨修的消息。

  而当董默听闻了卢植之死后,他很快便反应了过来。

  卢植的死很像是历史上的荀彧,他死了之后,天下人都会重新忆起对大汉的死忠。

  他牺牲了自己之后,董默也可以名正言顺的回绝臣子们册封为王的请求。

  甚至在他死了之后,都不会再有人继续提出这个要求。

  毕竟死去的人是当世之大儒,是天下大多数读书人的偶像之一。

  甚至在行伍之中,有许多曾经向卢植请教过兵法的弟子。

  他的牺牲不可能是平白牺牲,而董默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面色却是很快的变得阴沉了起来。

  “文和。”

  董默的口中喃喃出了贾诩的名字,能够定下这条毒计的只有李儒和贾诩二人。

  但是会想到让卢植牺牲的人,恐怕有且只能有一位——贾诩。

  一阵阵怒火在他的心底熊熊燃烧,然而这熊熊燃烧的怒火却并没能够持续太长的时间。

  随后一声长长的叹息,董默带着典韦等上了马车。

  “去大学——”

  马车在长安的街道上行驶,随行在董默周围的其他人都不敢说话。

  空气凝重的有些可怕,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阵阵黑云压城的恐怖气氛。

  当马车停在大学门口的时候,李儒与贾诩二人早已经等候在门外。

  除了这二人之外,吕布牛辅等人也已经到了。

  朝中文武百官来了大半,没有到的人此时也在路上。

  董默却并没有急于下车,他有些不知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卢植,也不知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蔡邕,更加不知该用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自己的臣子。

  他想要怒,但是对于如今的大汉来说,卢植牺牲换来的一切,是封王事件最好的结局,也是对他最为有利的结局。

  他想要悲,却又发自内心的尊崇卢植,这位牺牲了自己性命也要成全国家大义的大儒。

  他想要喜,眼角却不受控制的流淌泪水,不知是为了卢植,还是为了他自己。

  他极力的控制着情绪,在马车之内停息了很长一段时间。

  当他的眼角终于不再有泪水,当长安大大小小的官吏与士子齐聚。

  当蔡邕与李儒等人来到董默的马车之前,恭恭敬敬的向着董默弯下了腰。

  “请董公下车——”

  “请,董公下车——”br>
  董默的面色迅速的恢复了平静,露出了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该发从容。

  他脚步稳健的走到了大学门口,而后一步又一步的向着大学之内走去。

  左右两侧的人为他让开了一条道路,所有人都将目光聚集在董默的身上。

  当董默踏过大学门口的台阶,当董默走过大学之前长长的走廊,当董默一步步来到大学之中的灵堂。

  董默面色凝重的站在卢植的面前,他缓缓的行了大礼,起身之后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

  然而就在他转身走出灵堂的时候,却发现前方的路已经被士子们给挡住了。

  眼见着所有人都目光灼灼的盯着他,董默缓缓的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他三指并举指天道:“我,董默,此生绝不僭越。”

  伴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原本目光灼灼盯着他的士子们都愣住了。看書溂

  他们没有想到董默会说出这样的话,就在他们思索的时候,董默却是突然间振臂高呼。

  “卢公,千古——”

  而伴随着董默的呼喊之声响起,原本平静的人群在瞬间沸腾起来。

  所有的读书人都用朝圣一样的目光盯着灵堂,而后极其的拱手施礼,同时异口同声的高呼道:“卢公千古——”

  “卢公千古——”

  “…”

  高呼之声不绝于耳,响彻云霄,气贯古今。

  董默创长安大学以来,已经走了两位在这所大学之中执教的大儒。

  郑玄留下了《郑公书》,他诠释了以民为本的长安新政,给泱泱大汉留下了“大仁”的传承。

  卢植并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他却用自己的命诠释了“舍身取义”,让这些大汉的读书人知道。

  “舍生取义”是真实存在的大道,而不只是局限于书本之中的道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