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831章 投鼠忌器
  鞠义的话语如一盆凉水直接从李世的头顶浇了下来,直接就让李世哑口无言,根本无从辩驳。

  作为董默的臣子,也是长安大学的学子出身的李世,他非常清楚一个好的名声对董默的重要性。

  可以提升百姓对董默的信任程度,让百姓更多的支持董默的政令。

  只有上下一心,百姓发自内心的认可董默是为了他们好,他们方才会愿意跟随着董默的步伐改变自己的生活。

  如果自己今天真的强行攻城,无视城头那些寻常百姓的性命。

  事情一旦被有心人传播开来,那么便很有可能会让那些居心叵测之辈抓住机会。

  尽管这件事情是他李世做的,居心叵测之人也会毫不犹豫的扣在董默的头上。

  毕竟董默是李世的主公,他的所有行为都可以解释为董默的授意。

  一旦这个屎盆子扣在了董默的头上,那么董默长期以来塑造的光环也就没有了作用。

  后学者会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来借机攻击董默。

  董默健在的时候,或许不会有人敢拿这件事情出来说事儿。

  董默终会有不在的那一天,一定会有人拿这件事情来污蔑董默,甚至有可能导致董默一生的心血白费。

  毕竟大多数人都不会注意到一个伟人一生行善多少,他们更多的是去计较这个人这辈子是否有过污点。

  但凡被他们抓住了一些污点,那他们所有的善行便都会被曲解。

  人们会说“什么狗屁的大汉丞相,说是仁德盖世,在攻打乐浪的时候,还不是用火炮轰击普通百姓?”

  这样的口实一旦落下,能够有多少人来考究今日的真相到底为何?

  李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卑鄙无耻之人,故而哪怕他胸有百万兵,也依旧奈何不得对面的鞠义。

  他愤恨的握了握拳头,随即将手中枪插在了地上,盯着对面的鞠义说道:“说吧,说出你的条件。”

  他话音落下之后,鞠义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的笑意,十分自信的开口向着李世说道:“将军退兵如何?”

  而就在他的话音落下之时,李世目光之中的杀气更胜的三分,他毫不犹豫的开口说道:“两军交战岂是儿戏?你难道以为,通过城内的百姓便真的可以让本将军投鼠忌器的退兵吗?”

  鞠义闻言之后点了点头,而后又看了一眼城墙之上的那些百姓,随即开口说道:“我麾下有三千先登死士,你也出三千兵马,你我正面决战。

  如果你输了,即刻退兵回辽东去吧。

  若是你赢了,本将军便当场自刎如何?”

  他话音落下之后,李世张了张自己的嘴巴想要开口拒绝,随后便听到鞠义继续开口说道:“卑鄙的事情本将军已经做出来了,如果你不按照本将军的意愿行事,那便让这一城的百姓来为本将军陪葬吧。

  我鞠义出身卑微,从来也没有想过什么千古之名。

  就算是千秋骂名又如何?还可以让后世之人铭记,何乐而不为?

  但是董公可就不一样了,一旦他沾上了骂名,他所做的一切可都要毁在你的手中。”

  董默是否会受到鞠义的威胁不得而知,如果是换成公孙康吕布等将,甚至是赵云黄忠等人,说不定他们都不会受到鞠义的威胁。

  然而李世出身于长安大学,又在巴蜀之地亲眼见证了新政的推行,亲眼见识了新政对大汉百姓的影响,同样参与建设巴蜀大学的他,非常清楚一个道德楷模对于百姓的重要性。

  在李世的心目当中,董默就是他的人生导师与偶像。

  李世不单单是一个纯粹的将帅之才,他同样拥有着坐镇一方的能力,可以说是有资格成为一个真正文武双全的封疆大吏。

  他考虑的事情或许比纯粹的武将或者文臣更多,以至于他才会受到鞠义的威胁。

  憋屈的感觉涌上心头,李世恨不得自己当场把面前的鞠义弄死。

  但是他却不能够这么做,他必须得控制住自己,必须得慎重的考虑这件事情的后果。

  战争往往不只是胜负,还必须得考虑胜负之外的东西。

  他不像是两个人之间的比武,不像是两个人纸上谈兵。

  战争是政治与经济甚至是文化思想的延伸,会直接与间接的影响到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从董卓的时候开始,董家的军队便一直是大汉最强的一方势力。

  然而董家在那个阶段却没有向外扩充的能力。

  麾下有二十万到三十万大军,但是能够替董家治理天下的臣子又能有几人?

  像是董卓任命出去的韩馥,袁绍等官吏,他们才是反抗董卓的主力。

  对于世家来说,整体的亲疏关系是本家——同党——世家——大汉。

  史书之上的董卓与曹操手握天子,他们下达的命令又能够真正影响诸侯多少?最多不过是占据了一个大义的名分,根本无法影响到实际性的东西。

  所以董默在长安干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办学,把知识与治理天下的贤能从世家手中抢过来。

  当那些有能力治理地方的学子毕业之后,董默方才有能力出兵慢慢的开拓势力。

  董默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深思熟虑,但凡有一步之差,都很有可能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战争不是儿戏,政治文化经济等等都不是儿戏。

  将军考虑的只是战争的胜负,所以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而一个坐镇幽州的封疆大吏考虑的便不能只是一个将军。

  但凡仁圣之君,便绝不可以轻易的御驾亲征,尤其是在平定本国的叛乱之时,更加不可以肆意妄为。

  否则等待他的,很有可能便是类似于如今鞠义这样的毒计。

  鞠义也算是歪打正着,他成功的戳中了李世的软肋。

  李世的心底恨得牙痒痒,但是他最终依旧不得不选择了妥协。

  “好,既然你要做出如此约定,那本将军就由你。

  但是你须得记住,君子不可欺,欺必有反。你迟早会为今日的行为付出代价…”

  话音落下之后,他满脸冷漠的向着鞠义道出了“好自为之”四个字,而后直接转身领兵离开。

  鞠义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但是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高兴。

  在刚刚的一刹那,他感受到了李世丝毫也不加遮掩的杀意。

  在李世这位将军的心中,他鞠义恐怕已经被列入了必杀的名单。

  就算他愿意投降,想必李世也不会接纳他。

  但是鞠义却并没有感到畏惧与惶恐不安,只要李世吃他这一套,便势必会被陷入他的规则之中。

  经过他多年的训练,三千先登死士就算是面对三万普通士兵他尚且不惧。

  李世麾下的军队虽然军容严整,进退有度,一看就是训练有术的精兵,但是相比较于先登死士来说,依旧不是对手。

  而李世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他不能够再继续强攻乐浪,但是也拿不出可以先登死士公平对决的军队。

  他回到本阵之后,直接便下令麾下的士兵退回大营。

  公孙康也看到了城头之上的变化,随即来到李世的帅帐之中劝道:“将军,凡大战必有牺牲,切不可妇人之仁…”

  伴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李世却是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你公孙康不把名声当回事儿,我李世也可以不把名声当回事儿,但这件事情影响到的只是你我的名声吗?

  他心底有些气恼,并没有开口指责对面的公孙康。

  公孙康见他默不作声,随即咬牙开口说道:“将军,再过一段时间,天气就要开始变冷了,您麾下的兄弟早早就穿上了御寒的冬衣,再拖延上几天,等到天降大雪的时候,我们就更难攻下乐浪了呀!”

  伴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李世随即开口说道:“主公要平定乐浪,不单单是要平定乐浪的城池,同样也需要平定乐浪的民心。

  今天我们可以无视乐浪百姓攻城,来日乐浪若是遇到了什么事情,这里的百姓也不会支持朝廷。

  所有人的心底都对朝廷抱有怨恨,迟早有一天会引发祸端。”

  这自然不是主要的原因,但是李世也不大可能给公孙康去谈董默名声的问题。

  所以他只好以治理乐浪为借口,来搪塞公孙康。

  原本正准备自己请命攻打乐浪的公孙康突然间一愣,如果他以自己的名义攻打乐浪,就算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将来也确实是不好统治乐浪城。

  百姓当然会怨恨把自己父母妻儿推上城墙的鞠义,他们同样也会怨恨直接伤害他们父母妻儿的凶手。

  他们不会考虑什么天下一统,他们只知道进攻乐浪的军队杀了他们的家人。

  仇恨往往是最不利于统治的事情,鞠义用了一招两败俱伤的方式,当真是阴狠又毒辣,损人不利己。

  公孙康悄悄的退了下去,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世脑海中却是突然间灵光一闪。

  “为什么要执着于攻下乐浪呢?”

  他伸手拍了拍自己的额头,随即想到了当年董默平定凉州的一件事情。

  现如今李世的麾下有七万大军,乐浪城中有八万敌军。

  看上去鞠义的军队更多一些,但是如果双方正面战场决战,李世有信心凭借着五万兵马,就杀他个片甲不留。

  所以他根本不用七万军队都留在乐浪。

  他此行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统一幽州,自然也就没有非得攻下乐浪不可。

  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三韩,让三韩普通高句丽一样做出自己的选择。

  三韩如今的主力军队都在乐浪城中,那他完全可以分兵呀!

  派遣两万兵马进攻三韩之地,留下五万大军围城。

  因为百姓的缘故,所以城外的军队投鼠忌器进不去。

  但如果将城一围,再挖上壕沟,设下障碍,城内的军队也出不来呀!

  我不攻城,我就是围着你,我不让你出来。

  你就算是再伤害百姓,那是你鞠义残暴不仁,跟我李世,和我身后的主公有什么关系?

  李世心底很快就有了主意,随后便找到了公孙康商议此事。

  在听到了李世的话语之后,公孙康的面色也变得有些兴奋。

  十分高兴的点头说道:“将军此举甚妙。”

  第二天一早,鞠义正悠哉悠哉准备前往城墙之上巡视,结果便有一名士卒心急火燎的跑了过来。

  “主公,汉军四面围城了!”br>
  鞠义闻声之后微微一愣,他的嘴角微微上翘,脸上露出了些许自信的神色。

  乐浪城中囤积了不少的粮食,短时间内根本没有绝粮的风险。

  所以在听说李世围城之后,他觉得这是李世找不出与自己先登抗衡的军队,所以存心恶心他来了。

  他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说道:“传令下去,收缴城中所有人的口粮,从明天开始,百姓一律不得出门,每天早晚统一到四门处吃粥。

  但凡有拒不交粮或者反抗者——杀无赦。”

  鞠义麾下的八万大军,他自己亲信只有三千先登。

  除此之外便是三韩败兵近五万人,另外还有乐浪本地的三万青壮。

  这些青壮大多都有老有小,自然是不愿意家里的粮食被收缴。

  但是三韩军队的数量更多一些,而他们是支持鞠义的。

  为了能够活命,守军之中的汉兵也根本不敢反抗。

  鞠义将所有的粮食都聚集在一起,军队每天都能够吃饱饭,百姓则只能够喝口粥给吊着命。

  这样子粮草消耗的速度就会减慢,乐浪城便可以撑过更久的时间。

  从这个命令上来看,鞠义是已经做好了长期与汉军消耗的准备。

  当鞠义登上城墙的时候,便发现这些汉军士卒不单单是在四门的门口不远处开始修建营寨,并且还派人在城外挖掘壕沟。

  鞠义麾下的将领们都是满脸的不解,但是鞠义本人却是猜到了一些李世的想法。

  然而他却并没有声张开来,而是笑呵呵的拉着赶过来的三位韩王嘲讽道:“哈哈,这些人到真是愚不可及,他们以为在城外修建一道沟,便可以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挖地道攻城了吗?

  哈哈,只需要在城墙边上摆上几个空坛子,便可以让他们的行动无所遁形。”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