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798章 谯县血案
  凡人到当铺当东西,大多都是落魄之人。

  而这些落魄之人,往往是最没有权势,也最好欺负的人。

  所以经常会有一些当铺干出店大欺客的事情,刻意压低价格,用活当的价钱收死档的东西,实际上已经算是常有了。

  除此之外,谯县这一家当铺还要更加缺德一些。

  为了能够打出名声,这店铺里当出去的价格大多十分公允。

  但是又为了能够谋取更多的利益,当铺的掌柜便雇佣了一批地痞流氓。

  每当有没权没势的人来当了什么好东西,他便会安排人盯上这些人。

  如果是活当的器物,则在抢回银两之后又抢回凭据。

  如此一来的话,便可以空手套白狼,苦主也是有苦难辩。

  如果是死当的器物,直接抢回银两,总之就是白赚人宝贝。

  当然,如果是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家,他便不会去招惹。

  这样的当铺也不知要逼死多少穷困人家。

  李淳虽然已经投入了董默麾下,但是却不代表着他的侠义之心没了。

  刘潜年龄尚小,想不要让这些人活着会留下多大的祸害。

  他以为一走了之就可以解决问题,也确实是可以解决二丫家的问题。

  但是任由着当铺存在下去,将来不知会有多少人遇害。

  李淳没有与刘潜述说这个道理,但是他自己却是带剑杀到了当铺。

  见到李淳气势汹汹的闯进来,当铺的掌柜的却并没有露出任何慌乱的神色。

  他满脸凶狠的盯着对面的李淳说道:“小子,你是什么人?竟然敢在我曹家的当铺闹事?”

  李淳闻言之后先是一愣,随后似笑非笑地盯着那掌柜的说道:“莫非是曹操家的?”

  掌柜的闻言面色顿时骤变,而后怒声骂道:“尔等岂敢直呼主公名讳?吾等都是曹洪曹将军的家眷。

  你若是不想死的话,现在乖乖离开,老夫还可以当做事情没有发生过。”

  就在他话音落下之后,李淳却是冷笑一声,然后径直拔剑向着那掌柜的刺去。

  尚且没有等掌柜的反应过来,李淳这一剑便直接洞穿了他的心肺。

  他满脸厌恶的看了一眼那掌柜的,而后冷笑着开口说道:“别说是曹洪,就算你身后是曹操,今天也得死!”

  伴随着他的话音落下,而后直接拔出刺入他身体的一剑,然后冲着他的尸体吐了一口唾沫。

  “呸,死不足惜的东西——”

  其他人见状之后并没有做鸟兽散,而是各自喝骂一声之后,纷纷拔出兵器想要围攻李淳。

  在场大多数人都没有入流,而李淳能够被派去监视刘潜,这一身实力至少也是属于顶级的行列。

  此时的他就如同是虎入羊群一般,径直将在场的人杀了个干干净净。

  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袍,他却浑然也不在意。

  在最后一人的尸体上擦干净了长剑之上的血迹,又从当铺之中琳琅满目的商品之中找出一堆玉佩。

  他也分不清楚哪一块是刘潜的,便顺手将所有的玉佩都一并带走了。

  当街杀人的事情传得很快,几乎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便传到了官府的耳中。

  谯县的县令却是丝毫也没有派人去解决的意思,依旧悠哉悠哉的喝着茶。

  “县尊大人,不好了,这曹家当铺出事了!”

  一名尖嘴猴腮的文士急匆匆的跑了进来,匆匆忙忙的向着谯县县令禀告。

  那县令白了对方一眼之后说道:“急,急什么急,谁不知道这曹家当铺的背景。

  敢在谯县动曹家人,要么就是背后权势滔天,根本不怕曹洪。

  要么就是一个不知死活的愣头青。

  像是这样的愣头青,他敢杀曹家人,就敢动本县令的脑袋,你信不信?”

  就在那县令的话音落下之后,原本还急匆匆的文士顿时愣在了原地。

  而后他试探性的向着县令问道:“那接下来怎么办?”

  就在他的话音落下之时,那县令却是没好气的说道:“什么怎么办?本官知道什么吗?本官什么都不知道,你要是知道些什么,那你去办好了。”

  文士闻言之后先是一愣,随后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瓜子说道:“哎哟,要我说,县令不愧是县令,这脑子跟我们就是不一样,就是比咱们聪明呀!”

  他话音落下之后,那县令便十分得意的说道:“要不我能当县令?”

  李淳当街杀人,直接屠了一个店铺的事情,最终就此不了了之。

  当曹家人追究起来的时候,李淳早已经不知所踪,而谯县县令又对此一无所知,最终也就没有人再继续理会这件事情。

  而在这家当铺被覆灭之后,谯县内的其他当铺便都老实了许多,再也没有人敢像曹家当铺一般做黑心买卖,短时间内,却是让谯县的当铺生意又公正了一段时间。

  而就在李淳当街杀人的时候,刘潜也开口劝说了二丫祖孙二人,二丫倒是十分意动,但是老夫却是开口拒绝了刘潜的提议。

  “老身的儿子虽然生死未卜,但终归还没有死讯传回。留在谯县,多多少少还能够有个念想。

  但是如果老身离开了谯县,将来就算是老身的儿子回来了,我们母子也难以团聚!

  况且老身生在谯县,长在谯县,嫁也嫁在谯县。谯县就像是老身的根,老身这一生,恐怕是离不开谯县了!”

  在他的话音落下之后,刘潜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劝说。

  良久之后他方才抿了抿嘴唇说道:“因为小子的缘故,已经让城里的那些地痞无赖盯上了二丫,二丫与您留在谯县,恐怕会有危险啊!”

  老夫人闻言之后摇了摇头,又看了一眼自己的亲孙女,随即笑的开口说道:“老身活了大半辈子,就算是遇到了个什么好歹,也算不得是早夭,倒是没什么好可惜的。

  况且老身的年纪也大了,着实走不动道,定然会成为你们的拖累。看書喇

  不如就让老身自己留下来,大不了就是死在家里,也算是落叶归根了。

  二丫的年龄还小,还没有嫁人,他不该随着老身一起守在这里。

  所以,还请小公子把二丫带走吧。

  小公子虽然年幼,但是老身观小公子的谈吐也不像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

  二丫这孩子跟着小公子,无论是做个丫鬟,还是将来做个妾室,都是这孩子的福气。

  只望她这辈子能够衣食无忧,平安喜乐。”

  在听到了老夫人的言语之后,二丫又哪里还能够绷得住,她急忙扑倒在老夫人的膝下,用满是哭腔的言语说道:“祖父,二丫不走,二丫要留下来孝顺您…”

  她的话刚刚说完,老夫人却是瞪了她一眼,吓得二丫身体微微一颤的同时,她又冷声开口说道:“老身已经没有几天好活的了,你又何必留下来给我这个老东西陪葬?”

  她话音落下之后,见自己似乎吓到了这个小孙女,随后便语气放缓和了一些。

  “你要乖乖听话,要尽心服侍公子…”

  她说了一大堆的话,却有一种托付孤女的意思。

  如果李淳在这里,他便一定能够听出老夫人话里有话。

  但是刘潜却是年幼,根本听不明白老夫人这些话的意思。

  此时的他依旧满心的惭愧,绝对是自己对不起这一家人,害得人家至亲分离。

  老夫人见刘潜脸上的惭愧之色越发浓郁,随即突然间伸手牵着他的小手说道:“公子啊,今日我便将二丫托付给你了!”

  刘潜的身体微微一颤,随后他一脸郑重的点头答应道:“好,我今后一定好好的照顾二丫姐姐。”

  而后在老夫人的指点之下,刘潜拿着银子在城中雇了一辆马车。

  二丫收拾好了细软,刚刚等李淳回来之后,老夫人便直接催促一行三人赶紧离开。

  昨天她便隐隐约约的看出了刘潜与李淳风不凡,从李淳的身手来看,定然是武艺不俗的侠客。

  这样的一个侠客,不会无缘无故的带着一个孩童闯荡江湖。

  这二人要么就是师徒父子,要么就是主仆。

  从李淳对刘潜的态度来看,这二人很明显就不是师徒关系,那么便很有可能是主仆。

  能够让一个不借助梯子就轻易跳上她家屋修茅草屋顶的高手贴身护卫,还能够一出手就送出价值好几个银珠子的玉佩,人有可能便是那些四处游历的世家公子。

  她的孙女虽然大刘潜两三岁的样子,再加上出身卑微,将来或许成不了刘潜的正室。

  但是,只要她陪着刘潜的时间够久,以她那不争不抢的温婉性格,将来做个妾室还是绰绰有余的。

  如果能够侥幸生下一儿半女,从今往后也算是改变了那小丫头的命运。

  至于说更多的东西,老夫人从来也没想过要让二丫去争。

  在见到二丫随自己一同上路之后,李淳也没有出言制止。

  因为这一切都是属于刘潜自己的选择,将来他身边有这么一个乖巧的女子照顾生活,也能够弥补一些他内心的愧疚。

  按照李淳的想法,把刘潜带到董默的身边,为的便是能够更好的控制他。

  如果能够将他软禁起来,让他就此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或许是一件对双方都十分有利的事情。

  原本刘潜是准备直接与李淳一起去冀州找董默,然而当李淳将一大堆玉佩倒在马车里面,让刘潜挑选自己的玉佩的时候,原本决定去见董公的刘潜突然间就改了主意。

  虽然大多数的玉佩都不如他的玉佩值钱,但至少是够三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的。

  既然已经到了兖州,见过了曹操治下的天下,那不如再去豫州看看,也算是增长自己的见闻。看書溂

  原本向东北而行的马车直接掉头,一路南下直接去了汝南刘备的治下。

  刘备施仁政,当地百姓的日子过得要好上一些,但是相比较于董默治下的州郡,依旧相差着十万八千里。

  等到他们逛了小半个豫州之后,便恰好瞧见了从北方归来的刘备。

  同时他们也知道了刘备重新归顺朝廷的消息。

  而后,刘潜二人得知刘备将要开始在徐州与豫州变法的消息,原本正准备离开豫州的刘潜顿时不乐意走了,又拖着李淳在汝南定居下来,他想要亲眼见一见董默的新政是如何改变大汉积弊的局面。

  李淳的内心变得越发复杂了,一方面他懊恼于自己的计划落空,一方面他又欣喜于刘潜的变化。

  在他看来,现如今的刘潜已经成了董默的狂热拥护者。

  他不单是想方设法的收集董默推行的书籍,同时也积极的对比着董默治下与其他官吏治下的区别,用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智慧将自己洗脑,根本不用他李淳有过多的干涉。

  李淳的事情已经逐渐的脱离了他的掌控,已经让他有些分辨不清楚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而就在一两天之后,李淳又听说了董默南下清理水道的消息,似乎正在凑集粮草辎重之类的物资,同时又在大量的召集青州的青壮年,似乎是要干什么大工程。

  刘潜这一次倒是没有再改变自己的决定,依旧留在汝南亲眼观察汝南的变化。

  他甚至还让李淳买了几亩良田,以流民的身份在汝南安家落户。

  这些琐事也就不再一一提及,总之当刘潜离开豫州之时,便已经是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的事情。

  就算董默是个穿越者,就算董默麾下有着几乎遍布整个天下大多数主要城镇的罗网,恐怕他也不会想到,大汉天子刘辩唯一儿子此时已经成了他的小迷弟。

  如今的他每天都充满了干劲,一大早便起床召集麾下的护卫一同帮助青州的百姓一同干活。

  然后他亲自监督杀猪,炒菜,蒸饭等等,虽然只能够大概的走上一圈,但是他力求亲自过问伙食问题,务必让每一位干活的百姓都能够吃上饱饭。

  在经过了小半个月的齐心协力之后,出海口的泥沙已经被清理得差不多了,接下来便是拓宽河道,堆砌河堤,而这项工程在水泥的帮助下,速度无疑要比历史上那些之水的先辈快了不知多少倍。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