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759章 背负世界的人
  在听到了诸葛均的话语之后,诸葛亮微微一愣,确实没想到自己的心思竟然真的被诸葛均给看透了。

  他在长安的时候便发现了长安的变化,不论是长安的世家还是百姓,眼中都逐渐的只知有董而不知有汉。

  他不得不承认董默是一个非常贤能的人,无论是开创大学还是新政,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他也同样相信在董默的治理之下,大汉的百姓会过上好日子。

  这个国家与这个民族,在将来的某一天都会变得更加富强。

  他也同样非常渴望那个太平盛世,但是当这个太平盛世到来的时候,大汉虽然还是大汉,但是他的主人或许便不再是刘姓,而成了董家。br>
  其他人如何去想他可以不理会,其他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他也可以不管。

  但是他诸葛亮的父亲为了刘家鞠躬尽瘁而死,他的叔父诸葛玄也为刘家奔波一生。

  他们诸葛家之所以能够形成,也源自于刘家赐予的官职。

  在刘汉的江山社稷将要倒塌的时候,总该有那么一两个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力求扶大厦于将倾,如此方才不愧大汉四百年的江山社稷。

  也好叫天下人知晓,“国之将亡,必有余烈”。

  当然,诸葛亮并非是要与董默为敌,也并非是要将董家除之而后快。

  他要的只是天子宝座之上那位姓刘而已。

  如果真的让董默统一天下,整个天下都在董默的治理之下,不论是朝臣还是地方官吏,亦或者是长安大学培养出来的那些士子,他们都会想方设法的将刘家从皇位之上拉下来。

  故而在诸葛亮看来,只要天下重新一统,不论董默愿意或者不愿意,他最终都会坐上那个位置。

  这是诸葛亮所不愿意看到的。

  故而他并不阻止自己的大哥与三弟继续留在长安,甚至早已经做好了与大哥三弟手足相残的准备。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哪怕他有时候显得迂腐而又可笑,但终归是值得令人尊敬的。

  诸葛均知道自家二哥的心思,故而他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劝说自家二哥回头。

  但是诸葛均也有自己的理想,他要追随自己老师的脚步走出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

  诸葛亮在听到了诸葛均的话之后没有再继续开口劝说,而诸葛均也只是安安静静地动手挑起面前的鱼肉,而后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细嚼慢咽。

  明明是小小的一艘舟船,此时却仿佛是存在着两个世界一般。

  一边是诸葛亮,他代表着这个国家四百年的历史过往,代表着大厦即将倾覆之前最后的希望。

  他挺直了自己的腰杆,就仿佛是用脊梁撑起了整个大汉的过往荣耀与辉煌。

  而他对面坐着的是诸葛均,诸葛均微微驼着自己的背,目光澄清,坚定而又有力。

  他背后一片混沌,代表着无从琢磨的未来,然而他微微驼起的肩膀之上,同样背负着整个大汉江山。

  不过他的背后背负的不是一家一姓的江山社稷,而是整个大汉的无数芸芸众生,是由无数芸芸众生百姓的未来交织而成的世界,他重若千钧,压得人直不起腰。

  但是,这混沌的世界之中,总该有人前仆后继,弯腰驼背的负重前行。

  世间没有绝对的善与恶,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这天下的芸芸众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去活,亦或者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去死。

  这小船在湖面之上摇曳,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之后,那一尾鲈鱼已经被吃得干净,桌上的糕点也是一粒不剩。

  兄弟二人就那么静静的坐在那里,彼此对视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诸葛亮叹了一口气,随即向着自己对面的诸葛均说道:“你这小子,将来莫要再继续遮遮掩掩,也该坦荡一些。

  毕竟,大汉的未来总不能够交托到一个小滑头手中。”

  诸葛均伸出袖子擦了擦自己的嘴,随即笑意盈盈地说道:“尽力而为,不要死撑着。

  如果将来某一天真的撑不住了,还可以回来。

  老师和我,还有长安大学的同学都在等着你呢!

  毕竟以二哥的才学,如果不从政的话,至少也可以做个教习不是?”

  诸葛亮闻言之后微微一愣,随即伸出自己手中的筷子便要去敲诸葛均的脑袋。

  但就在他准备动手的时候,又突然间停下了自己手头上的动作,随即他的面色变得严肃了起来。

  “莫要怪为兄不顾兄弟情谊,江东之事,无论你有何算计,为兄一定会全力制止你。”

  伴随着他的话音落下,诸葛均也是丝毫不让的开口说道:“如果二哥你能猜得到小弟的算计,小弟自然是不会心生怨言。”

  等到黄昏落日之时,小船又重新靠岸。

  而就在二人游湖的这一段时间,孙朗也重新到驿站找过诸葛均,却并没有找到诸葛均的踪迹。

  然而他的行踪却是暴露在了孙权的探子眼中。

  在得知孙朗又私自去找诸葛均之后,孙权的面色变得十分的阴沉。

  他之所以派孙朗去找诸葛均,是因为他对孙朗足够信任,是真正把他当做心腹手足看待。

  但是孙朗的举动却像是在背叛他,这让他的内心十分的愤怒。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探子却是继续补充说道:“五公子并没有在驿站见到诸葛均,也没有见到张晋。

  就在五公子离开驿站之后不久,诸葛均与张晋便随孔明先生一同游湖去了。”

  原本满心愤怒的孙权愣了愣神,他很快便恢复了冷静。

  如果孙朗与诸葛均之间当真有什么瓜葛的话,诸葛均离开驿站之时又怎么会不安排人在驿站接应孙朗?

  略微一沉吟之后,孙权还是命人找来了孙朗当面对质。

  孙朗得知孙权的召见之后只是产生了短暂的慌乱,随后很快便恢复了冷静。看書溂

  就在他出门之前便已经想好了该当如何解释自己再去找诸葛均,接下来不过是将自己准备用来搪塞孙权的话说一遍而已。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