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唐:开局激活战功系统>第155章 大唐新储君
  经过数日的调查、审问,证实了韦昊的说法。

  李泰确实与归化坊的地下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但由于宫苟已死,不能直接证明他是受了李泰的指使经营、管治归化坊的地下世界。

  也无法直接证明李泰通过归化坊的地下世界培养死士,意欲刺杀李承乾。

  在李泰认为可以撇清关系的时候,又是韦昊站了出来,给调查的人提供了两个人证。

  其中一个人证是之前跟在宫苟身旁的那个女杀手。

  当初韦昊饶了她一命,她离开了长安,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隐居。

  最近,韦昊找到了她,让她出来指证宫苟与李泰之间存在的不为人知的关系。

  那个女杀手为了报答韦昊,答应站出来。

  可是,由于宫苟已死,她的证词只能成为佐证,也不能直接证实宫苟是受了李泰的指使,暗中为李泰培养死士。

  不过,她的证词,已让李二意识到,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李泰指使宫苟培养死士的事不会是假。

  韦昊提供的另一个人证,是张山。

  张山,是魏王府的侍卫队中的旅帅。

  张山证明,他曾经见过李泰与高句国的人暗中往来。

  张山提供的情报,令到君臣惊疑。

  若李泰真的私通异国,这可是涉及叛国之罪。

  李二立即命人搜查魏王府,果然从魏王府中搜寻出李泰与高句国的国王联络的书信。

  在两封书信中,发现了高句国的国王表示会全力支持李泰争夺储君之位。

  其中提到的条件是,若李泰日后继承皇位,必须要协助高句国吞并百、新二国。

  这两封书信,可以说是侧面证实了李泰为了争夺储君之位,私下勾结异国。

  这犯得简直是叛国之罪。

  李二大怒,亲自审问李泰。

  李泰拖着他圆鼓鼓的身体,跪在李二面前,一脸委屈,痛哭流涕的为自己申辩。

  他告诉李二,高句国的国王确实给他写了书信,但他并没有答应高句国国王的要求,不算叛国。

  由于无法证实李泰有给高句国的国王回复书信,因此不能单凭两封书信就判定李泰叛国。

  李二本来就对这个胖儿子疼爱有加,看到他委屈痛哭的样子,有些不忍心。

  又听了他的辩解后,认为他说得也有道理。

  单凭两封书信,确实无法证实他叛国。

  当李二审问李泰,是否指使宫苟暗中培养死士,是否利用归化坊赚钱。

  李泰承认了他收取了宫苟的钱,替宫苟打通关系,让宫苟可以在归化坊经营,而不用受到官府查封。

  但是,李泰否认了指使宫苟培养死士,更加否认想利用死士刺杀李承乾。

  李泰矢口否认,大呼冤枉,痛哭高呼,说是有人嫁祸于他。

  如今宫苟已死,死无对证。

  李二故意对这个爱子网开一面,只追责李泰暗中收受金钱。

  至于私养死士,意欲刺杀李承乾的事就不了了之。

  毕竟,李泰确实还没有对李承乾进行刺杀。

  何况,李承乾已经因为谋反,被贬为庶民,要流放边远之地。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李泰做过以上的事,但李二也不是傻的。

  不过,想到李泰一直以来对自己孝心有加,又乖巧聪敏,李二实在不忍心定他的罪。

  经过李二的深思熟虑,最后下令遣散李泰的护骑,将其幽禁在北苑。

  李泰倒台之后,支持李治的一派与支持李恪的一派又开始暗斗起来。

  最后,支持立李治为储君的大臣比支持立李恪的大臣多了很多。

  有不少原来支持李泰的大臣,自从李泰倒台后,纷纷转而支持李治。

  就这样,李治捡了个大便宜,被李二立为储君,成为太子。

  李治成为太子之后,最感激的人自然是韦昊。

  他知道,正是韦昊在他父皇面前替他讲话,使得他父皇对他有改观。

  也正是因为韦昊,李泰才会倒台。

  李治成为太子不久,便向李二启奏,推荐韦昊为太子少保。

  李二考虑再三,准许李治的奏请,擢升韦昊为太子少保。

  太子少保,为东宫官职,负责保护太子安全。

  太子少保与太子少师、太子少傅齐名,属于从二品。

  分别属于太保、太师、太傅的副职。

  李治也不怕避嫌,很明显的要拉拢韦昊。

  其他大臣也明白,李治能成为太子,韦昊帮了很大忙。

  即使李治要拉拢韦昊,或者要借此感谢韦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没什么好异议的。

  换做谁,都有可能这样做。

  这样子,也证明了李治是个懂得报恩的人。

  韦昊擢升为太子少保后,到东宫任职。

  战功系统传出提示,奖励100000点战功值。

  转化为100点灵力值!

  其他奖励却没有。看書喇

  韦昊已经知道,战功系统要立战功的时候,所获的奖励才会更多。

  系统的奖励不多,但韦昊家中的妻室却给了他大奖励。

  李雁儿又怀孕了。

  在李雁儿怀孕不久,韦昊与李悦儿成了名副其实的夫妻。

  此时,李承乾、侯君集、李元昌、李泰的党羽已被天策影卫清理干净。

  大唐朝廷的储君之争,到此落下帷幕。

  长安,进入一片平稳之中。

  四夷,也几乎威服。

  可过了没多久,旧罗国遣使入唐。

  旧罗国的遣唐使述说高句国图谋断绝旧罗国通往大唐的通道,不希望旧罗国臣服于大唐。

  不止如此,高句国发兵攻打旧罗国,意欲将其吞并。

  李二听完旧罗国使者的述说后,立即派人出使高句国,命其停止攻打旧罗国。

  可李二得到的回复是,高句国拒绝了大唐的要求。

  不止如此,高句国还扬言迟早将大唐也灭了。

  李二火冒三丈,随即决定发兵东征高句国。

  对于盘踞在大唐辽东的高句国,李二早就想将其收服。

  只是先有薛延国侵扰漠南,后有储君之争,使得李二无法抽出机会来对付高句国。

  如今,经过这两年的休养生息,大唐已经做好了准备。

  李二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命令兵部选那些愿意出征的人,不能对百姓造成过多的负担。

  前朝为了征高句国,大量无偿征调百姓,以致出现了百姓打断自己的手足来躲避出征与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