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劫掠者>第323章 坦克?飞机?
  “微臣试一下。”张成安不敢多做保证,要是保证下来,到时候做不出东西来,那可就不妙了。

  “这坦克相对来说比较的简单,这任务二嘛,就是飞机,用内燃机作为动力,然后搭载着人飞上天空去,就像热气球一样,不过这个飞机方面朕给不了你多少建议,你们就从朕留下来的资料中参考试验吧。

  张成安,这两个东西你要是能够研究成功,一个侯爵是跑不了的,所以,好好干吧。

  小德子,给张成安先调拨一百万两银子,供其使用,所需人员尽可挑选。

  哦,对了,电这一块的研究有什么成果了吗?给电力方面研究人员也拨下一百万两银子吧,争取早日把所谓的电报和电话、电灯给研究出来,研究费用上不封顶。”

  赵津南在科学院中不断的做出安排,本来各项研究的经费就不少,而且涉及各个方向,内燃机的出现让赵津南看到了希望。

  很多东西赵津南虽然只懂个皮毛,甚至于皮毛都算不上,但是他有钱,大量的钱财砸下去,再有他指引方向,总能够研究出来,早期的很多东西还是比较容易研制成功的。

  科学院一行让赵津南结束了最近压在心中的一块巨石,只要坦克研究出来,什么海外西洋人、土人、关外骑兵的,那算个什么东西,也敢在他面前嚣张。

  炎黄帝国战争算是告一段落,只要防好长城一线,其他的压力就小很多了,现在炎黄帝国内急需要休养生息。

  回到皇宫,赵津南就开始了他的工作,这坦克、飞机和涉及电力方向的东西可是十分的重要,他虽然只懂得皮毛,但是发展的方向他还是懂的。

  一幅幅的图纸和外形图被画了出来,有的还能简单介绍一番,有的图纸上画的就只有一个外形,有什么功能,制作成功会是什么样子,然后一股脑的派琉焰军小队送到了科学院去了,这可是机密不是外人可以探查的。

  赵津南刚忙活完,大殿外,柳如是就到了。

  “爱妃直接进来就好,不用那么拘束。”赵津南笑呵呵的说道,这内燃机的出现着实让他高兴的很。

  “皇上,这用新学取代儒家学说是不是要再考虑考虑,这儒学现在成了启蒙的材料,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柳如是还在为儒学做辩解,毕竟千百年以来一直都是尊崇儒家,现在一下子被打下神坛,这让饱受儒学熏陶的人怎么受得了。

  “爱妃此事以后就不要提了,儒学作为修身养性,培养自身品德等方面确实是很好,但是儒学不是万能的。

  爱妃试想一下,士子及第,很大的几率就会派出去为官,可是儒学中有传授怎么做官吗?有教授怎么断案吗?若是礼部为官还好,其他方面,不论是刑部、户部、还是工部,下到一任知县。

  这帮人懂什么?难不成治国需要之乎者也?朕并不是不尊重儒学,只是万事万物总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就像是断案,没有系统学习过断案审案的人让他去负责,这不是枉害人命吗?

  当然也有天赋异禀的人才,可这种人实在是太少了,再说户部,要不是商贾出身,他怎么能算的过来各项开销以及收入等等。

  专业的人要放在适合他的地方上去,等到这儒家学子取得功名,想要当官,那也得再去深造,这是为了整个天下的黎民百姓考虑。”

  赵津南选用新学自然有他的考虑,现在他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历朝历代都不允许后宫干政,后宫干政这着实是让人头疼。

  “妾身明白了,妾身为皇上熬了莲子羹,还望皇上品鉴。”柳如是不再多说,这方面她没有多想,固有的思维很难打破。

  “爱妃有心了,这儒学一时半会是取代不了的,毕竟天底下的读书人基本上都是儒家学子,科举还是得按照以往,真要培养的是专业的人才,可不是那些沽名钓誉之徒。”

  赵津南的态度缓和了下来,新学取代儒学这是一个趋势,谁也改变不了。

  夜间。

  赵津南在周安沁这里过夜,他的几个妃子要么怀有身孕,要么就是刚生子不久。

  “皇上,锐儿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了,是不是...”周安沁略显着急,这个时代,赵新锐的已经到了成婚的年纪了,不过在赵津南的眼中,赵新锐还只是个孩子而已。

  “嗯,这个事情其实不用太急,锐儿还只是个孩子而已,而且这坤兴公主也只是个孩子而已,再过段时间吧,不过依我看来,可以让他们先接触一番,这个感情的培养嘛,那就得靠他们自己了。”

  赵津南坏笑一声,儿孙自有儿孙福,对象嘛,这个得靠自己去谈。

  “你倒是不着急,妾身可早就想抱孙子了。”周安沁嗔怪一声,这个时代人的思维有时候也是很可怕的。

  “好好好,我来安排,我来安排。”赵津南拗不过周安沁。

  虽然收了几个样貌、才艺都是绝顶的妃子,但是赵津南还是最愿意来周安沁这里,毕竟周安沁也不差什么,而且相濡以沫这么多年,感情深厚,可不是随便能够动摇的。

  自从赵津南登基以来,基本上每日忙前忙后的,得不到停歇,也幸好他联合的是一众商人,可以说不缺钱财,虽然接过手的也是个烂摊子,天灾人祸也不断,但是他毕竟比崇祯皇帝要好太多了。

  南京城外,一艘艘的战船驶入,大量的金银财宝,古玩字画等被运往了这里,北京城的东西都被运了过来。

  一月底,大朝会,一众官员都洋溢着喜悦,大批的金银被运送了过来也是有他们一份分红的,虽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有钱拿总比没钱拿要好。

  然而紧随而至的是大明一众旧臣,甚至于当时逃离北京城的官员也得到了消息,想要来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