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劫掠者>第135章 杀良冒功
  赵津南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好办法来,他总不能开船接上后金从海边进军吧,这不现实,也不符合他的利益。

  大帐内,梁阿狗和李定国还在大眼瞪小眼,两人算是对上了。

  赵津南头疼不已,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如果能安安稳稳的拿下川蜀之地,他不介意多等两年,好饭不怕晚。

  “你难道没见识过我手下士兵的厉害吗?”梁阿狗颇有些“吹胡子瞪眼”的意味。

  “也就是手底下兵素质太差罢了,换成白杆兵试试,磨也能磨死你!”李定国很快就融入了这里,和梁阿狗抬杠那也是一套一套的谁也不服谁。看書喇

  赵津南看着他们无营养的吵闹也是无语得很,这梁阿狗也是,三十的人了,还跟个小孩子似的,争个长短,论个输赢。

  “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吗?嗯?”赵津南环视一周,看向他们几人。

  消灭起义军,那是不可能的,怎么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怎么做对他才最有利,这才是让他烦恼的事情。

  赵津南当天就接待起刘金他们,特别是影子小队,还有大大小小几十号的起义军大小将领。

  这些起义军的大小将领调教一番基本上就能为他所用,夜间赵津南设宴接待他们,行军在外,罐头必不可少。

  负担近三万人的粮草,这对赵津南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打仗还真不是谁的武器先进就行的,没吃的,不好办。

  席间,赵津南也算是认识了不少人,大都是活不下去的百姓从而走上造反的道路,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斗,活下来的也都是“精锐了”。

  “诸位,大明已经无可救药了,朝廷赋税过重。咱们这个皇上也是,不懂得体恤百姓,弄得乌烟瘴气,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贪官污吏横行,所以在我看来你们都是被逼无奈。”

  “既然朝廷压迫我们不给我们活路,那么我们该怎么办?”赵津南煽动人心那绝对是有一套。

  “推翻朝廷!”

  ......

  “说得好,此等王朝不推翻它更待何时,你们新来的可能会问,我为什么给朝廷卖命,这就涉及到隐忍的问题了,就先不和你们说了,你们的首领会给你们解答的。”

  赵津南也不怕有人告密,到时候吩咐刘金多加小心就是了,至于他,大不了一路打下去就完了,他绝不会让自己身处险地。

  此时刘金的队伍中有三千“骑兵”,正好给即将到来的百战军腾地方,济州岛由水师接管,他倒也还算放心。

  翌日,赵津南就带着近三万人出发了,队伍浩浩荡荡,一路朝着陕西进军,一副我来了你抓紧跑的架势。

  赵津南也不着急,着什么急,被包围了可不好看。途中,赵津南经过大大小小的城镇,一个个严防以待,赵津南从各个城镇补充粮草,也算是勉强能够维持的下去。

  六月十六,赵津南率领大军行至归州,长宁所附近,大军在归州北面安营扎寨,除了派人出去要粮草意外,赵津南派出几支小队进行侦查。

  路上一支小队和当地的守军起了冲突,经过手下人的汇报,赵津南直接气炸了,这特娘的,一个村子都被屠了。

  “杀良冒功”他只是听说过,并没有见过,不过这次他算是见识到了,梁阿狗带了两千余士兵就出去了,跟随他的是李定国,很快几百个朝廷兵就被俘虏了。

  这几百号人中基本上人手一颗头颅,这就是他们的“军功”,等到他们看到赵津南后,还有些纳闷。

  自己人,不要开枪,我们也是官军,管军不打官军!

  印入赵津南眼中的是一颗颗白色发质的头颅,一看就是年纪很大的老人,其中还掺杂着许多小号头颅,一看就知道年岁不大,还是个孩子。

  “他娘的,真是一群畜生,全都砍了。”赵津南气的直哆嗦,饶是他心狠无比,看到这样的场面也有些震惊。

  这帮畜生家里就没有老人孩子吗?如此行径,当真令人发指!

  随着赵津南的下令,场面顿时慌乱起来,求饶的,反抗的,乱糟糟的,可依旧是没什么用,就这些人在赵津南面前连个浪花都掀不起来。

  赵津南处理完这些人,跟随他的起义军们倒是欢呼雀跃,这帮官军是真的该死!

  赵津南有些迷茫起来了,这样的朝廷,真的是令人发指啊,逼得几百万人活不下去,饿殍满地,杀良冒功,毫无秩序可言。

  有时候赵津南都在怀疑如此小心翼翼的发展是不是有些不人道啊,不过转瞬之间他就坚定了下来,如果连他都失败的话,后金入关那中原大地就更加生灵涂炭了。

  对于这些杀良冒功的人他绝对不会心慈手软的,这些都是一个个善良的百姓,遭到如此屠杀,太过悲惨了。

  不过赵津南却在此地磨蹭了起来,这个时候过去陕西,那纯粹就是找刺激,而且二十万起义军“骑兵”可是不少的。

  现在过去,赵津南是一点把握没有,要是有万余装备步枪的军队,他还可以考虑考虑。

  不算起义军,这兵力能达到一比二十,脑袋有毛病才过去,最为关键的是,燧发枪雨天不能用,要真碰上个下雨天那就凉凉不知所以了。

  赵津南也不慌张,让曹文诏先打着吧,虽然曹文诏很能打很出名,但是此人他没太大兴趣,还是死了的好。

  此人太过残忍了,对于放下武器的起义军也斩杀殆尽,毫不留情,比洪承畴还要狠,即便是忠勇无比,但也不在赵津南所考虑的范围内。

  赵津南没打算去救援,说到底,此人对他来说一点用处没有,而且也是此人的宿命,赵津南也没觉得有多可惜。

  就在赵津南在湖广转圈的时候,后金黄台吉派遣多尔衮收降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额哲奉上一枚玉玺,印文“制诰之宝”,黄台吉欣喜若狂。

  不容易啊,看来天命在我后金啊!